根據國外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的報導指出,中國手機品牌華為內部已經確定了代號「達芬奇(Project Da Vinci)」的計畫。這項被一些華為高階經理人稱之為「D 計畫」的達芬奇計畫,是以開發資料中心所需的人工智慧(AI)晶片為主。未來希望藉由此計畫所開發出的晶片,支援雲端運算中的語音和圖像辨識等應用。這除了是華為參與競爭激烈的人工智慧市場的第一步,也期望能挑戰輝達(Nvidia)的龍頭位置。
報導指出,在晶片產業,產業實力前 20% 的企業,贏得了市場 80% 的利潤。但是,近來發展出在晶片內建置 AI 引擎核心的做法,為晶片產業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也使得新興的晶片公司得以有機會能與過去的晶片巨擘一較高下。而華為目前也是使用 Nvidia 的晶片,來為其服務器增加 AI 功能。但是,華為希望逐步減少對美國企業依賴的情況下。開發 AI 晶片就是其中的關鍵,這也是「達芬奇計畫」最核心的內容。 報導進一步指出,相關之前人士表示,華為執行領導「達芬奇計畫」的是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他也是華為旗下 IC 設計公司海思董事長。過去,華為在開發智慧手機用處理器時,就已經將 AI 運算功能加入在其中。如今,藉由「達芬奇計畫」希望將 AI 運算功能拓展到雲端運算領域上,則過去華為海思在行動處理器上開發 AI 運算功能的經驗,就位開始運用及移植到雲端運算的領域上。
目前,每個月華為公司高階經理人都會與同事們一起討論,如何將 AI 運算導入公司一切產品和服務中,包括電信基地台、雲端資料中心、智慧手機和監控攝像頭等設備。之前,華為已經透過 「安全城市」 的項目,開始進行相關達芬奇計畫的與推廣。也就是透過監控攝影機收集影像資訊,再將資料送交雲端資料中心。藉由圖像的分析,協助地方政府分析相關資料。另外,華為還在歐洲、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亞洲的 90 多個國家提供了部分這類解決方案。 華為表示,目前正計劃將更多的 AI 運算能力引入全球電信網路中,除了將即將推出的 5G 網路做準備之外,也透過開發新的設備和軟體,利用電信基地內建的 AI 運算能力,使基地台能可以自行檢測和修復問題,同時能預測資料流量的波動,自動調整運作效能,達到效能與成本優化的目標。
此外,華為的「達芬奇計畫」更是瞄準雲端運算市場。除了能為客戶提供具備 AI 運算功能的伺服器和其他資料中心設備之外,還透過 AI 雲端服務及軟體來達到獲利的目的。對此,華為就曾指出,未來每年將至少拿出 10 億美元的研發預算,用於與相關方面研發。
雖然,目前華為發言體系拒絕評論「達芬奇計畫」,但是華為要如此花費精力在 AI 晶片的開發工作上,相信除了看到晶片市場的豐厚利潤外,與日前中興通訊事件所帶來的衝擊也脫離不了關係。而未來華為藉「達芬奇計畫」能創造出多少的收益與影響力,將會是產業界所持續關心的關鍵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