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之前大手機找來孔劉(左)幫手機代言,右為董事長施崇棠。資料照片
NB品牌廠華碩(2357)在8月10日法說會,首度採用線上方式舉行,預警後市壓力外,執行長上沈振來一席「轉型和傳承」,更引發外界對華碩組織業務調整的疑竇,消息人士指出,華碩策略長徐世昌已下了最後通牒,手機部門如未達損平,就不會再給機會,後續組織調整可能將同步進行。
不過,華碩發言體系否認此傳聞,並強調沒有所謂放棄手機事業一說,手機事業會持續調整,並會有相關方案,來協助手機事業持續獲利。
今年7月底、8月初的華碩內部並不平靜,組織調整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而首度採用線上法說的形式,也讓人聯想業績可能不太妙。沈振來在10日法說中,對於後市展望,提到將加速管理傳承與推動企業轉型,徹底改善、提升華碩的管理能力,以及長期競爭力。
沈振來也說到:「我以執行長的身分,將協助培育新世代的優秀人才,傳承管理經驗,並提供其獨當一面的平台;另一方面將專注手機事業的經營及規劃公司的策略轉型。
沈振來也說明,如單季手機有達400~500萬支規模即可損平。沈振來也立下華碩要能成為手機產業中前6大品牌廠包括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之外,能生存的第7家品牌廠遠景目標。
但沈沒提的是,今年或許是華碩拼手機事業最後一搏的機會,原因無他,因為策略長徐世昌對於手機事業占盡了華碩30%的資源,營收貢獻卻僅有15%,甚至損平的時間一直往後延,相當不滿意;內部人士說,策略長給手機事業最後一次機會,今年第4季一定要看到損平,如果沒有達成,明年是否還有後續,就不得而知。
華碩20年前從零組件轉進系統產品,NB、desktop做的也很不錯,也在全球前4大的排名內,但2002年至2018年至10年轉型間,卻沒有跟上智慧型手機的趨勢。
華碩先以低階入門款切入, 雖然欲往高階走,請來韓國大咖明星孔劉助陣,但提振品牌形象之路,還是走得艱辛。從華碩釋出的損平門檻來看,上半年手機出貨量恐不到千萬支,來原先年初預期的1200萬支低標,仍有距離。
內部人士指出,如果細看華碩財報,手機營收占比約15%,與主機板等營收相當,但主機板獲利貢獻度明顯超越手機,然而手機卻享有公司內部最大資源,這讓策略長覺得需要重新審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