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後首份財報告捷,2018 年第二季總營收為 452 億人民幣,淨利潤為 146 億人民幣,公布後港股成交價格小幅上漲至 17.04 港幣,總算站回招股價。
財報顯示,小米主要營收來自於智慧型手機,第二大收入則是其他智慧型產品,包括智慧家電、穿戴式裝置等。
8 月 24 日,小米生態鏈中主要研發穿戴式裝置、首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華米科技」創辦人、董事長兼 CEO 黃汪,因為包括小米手環 3、米動手錶青春版,以及 Amazfit 智慧運動手錶 2 代,3 款穿戴式裝置將在台灣首次亮相,特地從北京來台出席記者會,顯見對台灣市場的重視。 ▲ 小米手環 3 銷售破紀錄,幕後推手華米科技 CEO 黃汪首度來台。 華米科技究竟是間什麼樣的公司?做為小米手環最重要的研發廠商,自然要先從這款「爆品」開始認識起。
在小米創辦人雷軍打出「小米生態鏈」計畫之後,華米率先加入,成為小米生態鏈的企業之一,主要研發小米手環及自有品牌 Amazfit,產品環繞著「運動、生活」為主軸,包含手環和手錶等穿戴式裝置產品。
2017 年 8 月,根據市調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穿戴式裝置市場中,小米拉下 Fitbit、Apple 兩家企業,以 17.1% 市占率攻上市占第一名的寶座。黃汪指出,小米手環一代花了 3 個月突破百萬銷量,二代則是 1 個月,「而小米手環 3,僅僅花了 17 天」,台灣小米總經理李佳峰進一步補充台灣市場成績,自 2014 年 12 月在台灣開賣小米手環、進軍穿戴式裝置市場開始,小米手環系列在台累積銷量突破 166 萬條,「不敢說是賣最好,但應該是最受歡迎的穿戴式裝置系列產品。」
2018 年 2 月 8 日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於掛牌上市,以官方在今年 8 月發布的第二季財報來看,單季營收為 7,601 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35 億元),毛利率 25.9%;第二季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 540 萬、較去年同期的 450 萬成長了 20%,足見其強勁地成長力道。華米在短短幾年內有顯著成長,歸功於以下 3 大產品策略:
1. 每週更新軟體,快速回應用戶需求 Amazfit 智慧運動手錶搭載的操作系統名為 WOS。黃汪表示,WOS 已經連續更新 98 週,華米最大的競爭力就在於,具備「持續回應消費者對系統反饋」的能力。「消費者買回我們穿戴式裝置的那一天,就是我們跟用戶交朋友的時候。每一天與大家交流、為產品升級,是我們做產品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黃汪說。
2. 產品線簡潔,就做手環跟手錶 除了小米手環之外,細究 Amazfit 穿戴式裝置,在高端、入門版各有一款手錶,剩下的都是手環,價格帶從千元以下至 5,000 元,產品品項相對簡單。黃汪認為,這是華米與其他品牌不一樣的地方,多數品牌的產品線發散、有幾十個品項,反而造成消費者選擇困難。簡單的產品線,讓消費者可以輕易辨別哪項產品能滿足自己的需求,「用一個商品,滿足 80% 的人的 80% 需求,是我們的追求。」 3. 與其花錢做廣告,不如花錢陪他們運動 黃汪觀察,亞洲市場的消費者與歐洲不同,「運動是歐洲人生活的一部分,但亞洲人需要更多交流,也需要提供更多運動常識。」所以在產品功能上,他們更著力於「教育」或「陪伴消費者一起運動」。舉例而言,Amazfit 的智慧運動手錶二代,就以「鐵人三項」為設計理念,功能包括極長的待機時間、防水等,最重要的是用戶可以透過手錶為自己訂製運動方案,再透過數據分析每次運動的成效。
他舉例,某選手昨天參加了馬拉松比賽,今天又想參加另一場 42 公里比賽,手錶內的運動負荷量就會顯示警告訊息,提醒用戶過度運動會傷害身體,進而管理用戶的運動量。另外,華米不只在線上聆聽消費者需求與回饋,也在線下舉辦更多實體運動活動,教消費者如何用他們的產品鍛鍊身體、從事運動管理,「我們反而很少在行銷上花很多廣告與資源,都把錢用在這裡」。
每天都想,穿戴式裝置還可以為消費者做什麼?「2014 年開始做小米手環時,我們就在想,這個手環可以為市場、消費者帶來什麼樣改變?他們買手環是為了什麼?」 ▲ 小米手環 3 終於登台。 黃汪坦言,過去 2 年穿戴式手環只有計步功能,市場對產品的反應稍顯疲態,但他認為,「未來 3 年內會有特別大的突破,包括醫療、生活與運動等領域,NFC(近距離無線通訊)將大規模走進人們的生活。」他舉例,當手環可以替代金融卡、社區物業管理的門禁卡,或是餐廳的刷卡支付工具時,手錶或手環就成了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件。
「我們想將人類真實的情感與活動,無感的連入網際網路,透過新的技術與研發,為生活帶來不一樣的改變。」黃汪強調,這是華米的成立精神,也是未來產品設計、發展不變的主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