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紡織業勞力密集,如今結合時下最夯的AI人工智慧,一件T恤只要短短22秒就能製成,資料照。
勞力密集的傳統紡織業,結合時下最夯的AI人工智慧,一件T恤只要短短22秒就能製成。根據外媒報導,位於美國亞特蘭大的一間開發公司SoftWear Automation,研發出一款紡織機器人Sewbot,Sew為縫製、取機器人Rotbot中bot代機器人之意,目前中國已有服裝代工廠看準其商機大量引進,未來紡織全自動化時代恐怕已經不遠。
據了解,2012 年SoftWear與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簽署125 萬美元合約共同合作研發該項技術,Sewbot搭載相機鏡頭及具備視覺分析紡織材料引導機器手臂動作,可進行切割、縫製柔軟的布料,甚至有比人眼更高的準確率來縫製衣服一說,過程可達到全自動化。
全自動的紡織生產設備,除了提高效率,所帶來的直接好處即是減低人力成本。無獨有偶,今年3月,Google舉辦機器學習媒體聚會,擁有42年歷史的老牌紡織廠和明紡織也到場,原來透過Google的人工智慧Tensor Flow與雲端平台技術,和明紡織建立布料辨識的演算法模型,改善挑選面料時間,讓原本得花3個月搜尋工作變成3天,是台灣首間本土引進AI的紡織業者。
和明紡織策略執行顧問李佳憲曾表示,以往設計師會生產設計面料再交給客戶,數十年來累積了超過十萬種面料,分成顏色、紋理、材質、光澤、織法的面料存儲在倉庫中,而以往有新的訂單,設計師要去倉庫找很花時間,所以得重新設計,一來一往等於要花近三個月,相當花費時間,但導入AI後,可降低相關倉儲設備、人力成本,也加快與客戶溝通到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
為讓紡織業技術不斷升級,紡拓會今年8月宣布創建「縫製技術研發中心」,針對併縫、貼合與導模縫製等三大需大量勞力的技術研發,除大幅提升台灣機能布料、成衣業品質,更減少生產線上的人力成本。
紡織綜合研究所產品部主任沈乾龍表示,近幾年紡織業不斷創新,邁向智慧製造新里程,成衣產線、自動排程等過往需花費大量勞力的工作,未來皆可利用AI達成。他說,這可能是智慧製造的下一個未來,紡織業不再是勞力密集的代名詞,而是轉為加強產品加值、製造鏈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