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明年福衛七號衛星發射升空,未來局部地區豪大雨的天氣預報準確度,民眾將會更有感。除此之外,國研院表示,福衛七號也能計算出因太陽風暴造成電離層擾動對 GPS 定位導航產生的定位誤差,在航太方面,能讓目前的飛機航班更密集、更有效率。
延至明年發射升空的福衛七號(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為台美大型合作計畫,將接替福衛三號的掩星觀測任務,目前,福衛三號星系氣象衛星已收集全球超過 1,000 萬筆資料(大氣 600 多萬筆、電離層 400 多萬筆),而福衛七號的觀測資料量將比福衛三號多 3~4 倍,每天可提供南北緯 50 度間約 4,000 筆掩星資料。
大眾最關心的民生議題之一就是每日天氣,如果未來幾天可能降雨,強度有多強?可能下多久?這些都有賴於氣象衛星觀測,而國研院表示,福衛七號將能提升豪大雨期間降雨強度與位置的預報準確度;若進一步搭配雷達資料,還可改善極短期(6小時內)的降雨變化預報。
此外,科學家也能利用福衛三號與福衛七號衛星的數據,開發出不受電離層擾動影響的定位導航系統,比如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林建宏教授團隊與美國國家大氣中心合作,發展「太空天氣預報模式」,可以計算出太陽風暴造成的電離層擾動對 GPS 導航產生的定位誤差;藉此開發出不受太空天氣干擾的定位導航系統,民航客機第一個受惠。
林建宏教授表示,傳統飛機航班都飛在固定路線上,這是因為飛機必須經過定點塔台,利用雷達訊號與之聯繫報備位置;但現在世界各國都致力於開發「新世代飛航導引系統」,這樣一來飛機不用再按照固定路線排隊降落、起飛,就算經由任何路徑起降其位置也能被塔台精確掌握,原本必須繞一大圈的航線便能改飛較短路徑,縮短航班時間。
林建宏教授說,預計新的導航系統於 2020 年後將在世界各地機場逐地啟用。
註:掩星觀測技術,是指 GPS 衛星訊號電磁波在穿透大氣時,會受到大氣層及電離層密度的變化影響而產生偏折,經計算可以得知大氣溫濕度、電離層電子密度等相關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