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歐新社)
蘋果在台灣時間 30 日的發表會,推出了超過 3 年未改版的全新 MacBook Air、Mac mini,以及同樣是 3 年前發表以來,改版力道最大的一代 iPad Pro。儘管因紐約客的熱情,發表會相當熱鬧,但細看發表 會的 3 款新品,卻一改過去傳統,選擇了與 iPhone 一樣全面漲價的路線。
實際上,除了 iPad Pro 入門款的定價從 20,900 元漲至 26,900,MacBook Air 的售價也從 31,900 元大漲至 39,900 元起。Mac mini 儘管對比的是 4 年前的機型,定價也從原來的 15,900 元起,大漲至 26,900 元,全面吹起漲價風。
對比之下,過去蘋果的定價策略是將前代舊機型降價,新品則維持原價;但隨著零組件和開發成本增加,加上蘋果難以再透過增加銷售量提高營收,近期的策略已轉往兩極化:規格較低、甚至是前前代水準的舊機仍保持原價,甚至進一步讓利,但新品則全面上探,達到歷來未有的水準。
例如在 iPad 上,平價版 iPad 便僅要萬元上下,不到 iPad Pro 的一半;iPhone SE 退場前,也曾以萬元初的定價搶市。CEO 庫克過去也以此辯護「蘋果漲價說」,認為蘋果還是有平價產品在線上,提供給對價格較敏感的用戶。
但新品的全面漲價仍是實情,甚至有網友懷念當時新 iPhone 2 萬初頭、新 iPad 一律 15,900 元的時代。不少網友雖然對新款 MacBook Air 的規格滿意,但仍覺得 39,900 元的定價只支援 128GB,比起原來教育價不到 3 萬的舊版 Air「還是有點貴」。
《華爾街日報》分析,這可能與蘋果從 iPhone X 嚐到的甜頭有關。透過從 iPhone 7 開始,以及 iPhone X 系列在新機型大幅提高定價,蘋果儘管失去了些微的銷量,但因產品平均售價(ASP)拉升,營收反而上衝。實際上,在今年第二、第三季,蘋果都藉此繳出了破紀錄的財報。
雖然漲價有風險,但擁有獨家作業系統的蘋果,仍保持了大量死忠用戶,甚至吸引未曾體驗過蘋果平台的新客群。發表會上,CEO 庫克也透露有 51% 的 Mac 用戶是新客戶,同時有 76% 的新客戶在中國。加上 MacBook Air 久未更新,大量的潛在換機客群,也讓蘋果判斷有漲價利基。
有分析師也認為,雖然 Mac 和 iPad 的營收佔比不能和 iPhone 比,甚至不及蘋果近來力推的「服務」業務(Apple Music、App Store、iCloud 等),但對於讓用戶留在蘋果生態系有重要作用,同時能刺激用戶將來入手 iPhone。
至於對一般用戶來說,如果想較平價地入手新 Mac 或 iPad,或許到日本旅遊時順便購入,會是不錯的選擇。儘管日本定價與台灣相差不多,但若在匯率較低時入手,搭配信用卡或門市優惠,以及日本 Apple Store 直營店的退稅,整體仍會比在台灣入手便宜;此外,因 Mac 和 Wi-Fi 版本 iPad 為全球保固,不會因在日本入手而影響在台維修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