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清,坑你沒商量 作者:老余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2-2 00:09:4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14 85157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6

第400章 大清又被王爍坑 大明再演窩裡鬥

  多爾袞在重新調整兵力的同時,王爍也在加緊備戰。

  為適應戰爭需要,他和宋獻策、李岩組成軍事指揮總部,由蘭州遷來西安。梁敏的臨時政府因為遷徙複雜,暫時仍駐蘭州。

  白旺已經在高級軍校學習一年,和李過一樣,思想上有了巨大進步,已經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將領了。

  以白旺為總司令,成立新的襄陽兵團,梁建國從機動兵團抽出來,任襄陽兵團總政委。

  將李過的寧夏兵團分為寧夏兵團和陝西兵團,高一功任寧夏兵團司令,李過任陝西兵團司令,重新補充兵力。

  李過向山西防禦的同時,尋找渡河點,佯攻山西。

  新成立的兵團,從各兵團中抽調老兵做為骨幹,其餘從梁敏的保安軍中抽調。

  保安軍十余萬人,幾乎全被編入各個兵團,成為新的作戰主力。保安軍的空缺,則由各地優秀民兵抽調填補,民兵再從百姓中徵召。

  自漳縣成軍以來,王爍的部隊就是由百姓而民兵,由民兵而保安軍,保安軍最終才轉為野戰正規軍。

  永平堡那位村長兼民兵的馮綺山,現在都當中將師長了。

  這樣選拔出來的軍人,無論是思想覺悟還是軍事素質,都是普通新兵蛋子沒法比的,從而保證了他軍隊的絕對品質。

  命令白旺的襄陽兵團,自武關穿插至襄陽一帶,建立新的根據地。

  令機動兵團步兵軍軍長李達,率步兵軍佔領武關一線,確保襄陽兵團後路。

  白旺對總部讓他重回襄陽的決定十分贊成,在感謝大將軍對他充分信任的同時,他保證重新奪回襄京四府,建立起西北根據地以外的,另一塊堅固的根據地。

  果然,白旺和梁建國帶領軍隊和政治工作隊出擊一月之後,順利佔領襄京四府。

  工作隊宣傳新法,搞土改,建立基層政府,一切進行的十分順利。

  白旺在襄陽一帶威望很高,本就十分得百姓信任。滿清在那裡還沒有建立穩定的政權,任用的仍舊是大順舊官吏。

  白旺一來,這些人非常痛快,直接投降,就差敲鑼打鼓歡迎了。

  多爾袞在懷慶耐心等著王爍打出潼關和他決戰,等了兩個月,一點動靜沒有。

  他就納悶,王爍陝西戰場打的十分巧妙,說明他有相當出色的戰役策劃和戰場指揮能力。

  他考慮暫時不調江南主力回師,就是故意要讓王爍看到他兵力不足,把王爍給引誘出潼關。

  只要王爍肯出來,他的三十萬大軍,即使不能戰勝王爍,也完全可以將他拖在中原地區。

  這時候,他就會下令讓江南主力回師,到時候王爍就是想跑回潼關以裡,也無法做到了。

  王爍不出來,他怎麼想的呢?靠陝西和西北他佔領的地盤和我死扛?

  只要我的主力回來,這麼小的地盤,想著對抗百萬大軍,基本就是作死。

  王爍不至於想不到這一點,那他為什麼不出來,主動進攻呢?

  想什麼來什麼,王爍出來了。不過不是出潼關,而是派李過向山西發動試探性進攻。

  多爾袞放心了。看來,王爍也明白他出潼關對自己不利,轉而尋求出山西,威脅北京,迫我回師京冀,然後再趁機出潼關。

  嘿嘿,那你就在呂梁山裡和吳三桂繞圈子好了。等到南方戰事穩定,孔有德和博洛騰出手來,只要回來一支主力,你離死就不遠了!

  正想的得意,襄陽失守的消息就傳了過來。

  多爾袞開始並不在意,後來仔細一想,就看到這招棋的精妙了。

  這樣下去,他就被動了。他在這裡等著王爍出來,王爍不出來。而襄陽那面就會向宛洛方向發展,逐步做大。

  他去對付襄陽那面,王爍肯定會立刻出潼關,威脅他後路。

  嚇,王爍這小子,損到家了,這招一出,他呆在懷慶肯定不行,離開更不行,左右為難了。

  那王爍既然是要出宛洛,他又讓李過進攻山西幹什麼?

  那還用問嗎?那是宋獻策出的餿主意,讓李過佯攻山西,分散多爾袞的注意力唄,多爾袞還果真就上當了。

  不過,這回宋獻策這主意不餿,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就是要製造大軍出山西,威脅京冀的假像。

  多爾袞這回知道了,論正規的戰役佈置和軍事調度,比起漢人的機智多變來,他這自學成材的滿洲韃子,還差著一截呢。

  如果他當初聽洪承疇的,不來潼關,集中所有在家主力,一舉突破陝北,就不會這麼被動了。

  他不得不把洪承疇從北京招來,商議怎麼應對了。

  到了這個時候,洪承疇也沒招了。唯一的辦法,只有將江南主力調回來,集中兵力先滅掉王爍。

  可江南主力能那麼順當的回來嗎?

  江南這個時候正亂呢。

  隆武帝朱聿鍵雖然死了,還有他的弟弟朱聿粵在福州呢。

  西元1646年(隆武二年)8月福州陷落,朱聿粵倉惶乘船逃往廣州。不久,隆武帝死訊傳出。

  10月,瞿式耜、丁魁楚等人在肇慶擁立永明王朱由榔(後來的永曆帝)于肇慶“監國”。

  隆武朝的大學士蘇觀生與丁魁楚素有過節,福州陷落時他正在廣東募兵。出於個人恩怨,他提出“兄終弟及”之說,於11月在廣州擁立朱聿粵為“監國”。

  三天後,朱聿粵舉行登基大典,改元紹武。

  不到半個月,永明王也在肇慶稱帝,改元永曆。

  這一下子好,死了一個隆武帝,又跑出兩個皇帝,更亂了。

  好在這幫南明大臣窩裡鬥的毛病沒改,出來兩個皇帝,當然繼續窩裡鬥。

  紹武的大臣蘇觀生下令殺掉來協商的永歷朝的來使。永曆帝當然咽不下這口氣,立刻派兵部右侍郎林佳鼎舉兵“討伐”。紹武帝也派陳際泰向肇慶出發,旗號也是“討伐”。

  這通亂,“反清複明”沒怎麼著,自己先打起來了。

  11月底,兩支南明“討伐軍”相遇于廣東三水,永曆軍先獲勝利,攻殺八百多紹武兵,陳際泰狼狽而逃。

  林佳鼎得意忘形,揮軍直向廣州而來。紹武帝一下子著了慌。蘇觀生倒有主意,他派海盜林察率數萬海盜(現已招安為紹武軍)前往迎敵。

  林察與林佳鼎是舊相識,就派人詐降。林佳鼎信以為真,置林察兵於不顧,逕自帶領戰船追擊往海口方向竄逃的紹武殘軍。

  林察所率的昔日海盜個個勇於海戰,又富於經驗,暗中設伏,突然向永曆軍船施放火器,永曆軍大驚潰敗,不是被水淹死、被火燒死,就是被自家明軍殺死,林佳鼎本人也受炮擊,死無全屍。

  唉呀,放著就要攻到家門口的清軍不管,倆皇帝自相殘殺玩兒,打的那叫一個熱鬧!

  今天看來,真是哭笑不得!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6

第401章 北方未定南方叛 狼不吃肉純扯淡

  本章為201章

  南明老朱家自己個兒打著玩,用不著清軍操心,那清軍主力就完全可以調回來對付王爍了吧?

  嘿嘿,哪有那麼簡單。

  那個幹了“嘉定三屠”這件“大好事”的南明降將,高傑部將李成棟,沒多久就造反了。

  這下,清軍想從南邊拔出腳來,還真不那麼容易了。

  這李成棟好好的為啥造反呢?還不是因為他“功勞”大,清廷又不相信他,給他官小了唄。

  他給大清立的“功勞”,可不僅僅是“嘉定三屠”一件,那只是小兒科。

  剿滅隆武帝朱聿鍵,是他率先攻破仙霞嶺,打到福建的,朱聿鍵也是他逮著的。

  還不僅如此,他還帶著清軍一路攻佔漳州、潮州,接著攻克惠州,接著突襲廣州得手,生俘紹武帝朱聿粵。

  還得提一下這朱聿粵,被俘後跟他哥哥一樣,無論李成棟如何哄騙,他寧死不屈,趁敵不備,自縊而死。

  唉,也別說,老朱家這種有種的子孫還真不少。可惜呀,可惜改不了“窩裡鬥”的臭毛病,光有種有個屁用!

  弄死倆皇帝,李成棟這功勞大不大?還不止如此,為鎮壓反清義士,還把東莞給屠了,方法和嘉定如出一撤。

  還不算完,李成棟還打算把剩下的那個南明皇帝朱由榔也給弄死。

  有前面那幾個死了的皇帝做榜樣,朱由榔這回學聰明了,腳底抹油,一個字:跑。

  於是李成棟率大清兵在後面追,永曆帝朱由榔在前面跑,兩個人展開了田徑大賽。

  李成棟一路攻克肇慶、高州、雷州、廉州、梧州,還是沒追上永曆。

  老餘宣佈:這一站比賽,永曆暫時獲勝,他逃到桂林去了,李成棟沒他跑得快。

  為大清立下這麼大的功勞,大清該好好提拔人家,報答人家才對。

  可是,多爾袞不信任這些流寇出身的降將。

  李成棟為大清立下這麼大的功勞,只被大清封了個兩廣提督,而沒多少功勞的佟養甲卻被封為廣東巡撫兼兩廣總督,李成棟反而要服從佟養甲的調遣。

  那佟養甲原來是劉良佐的部下,手裡連五千兵都不到,根本沒打幾仗,為何反而爬到李成棟腦袋上面去了呢?

  原來,佟養甲是遼東世家。當年,他有一個同族兄弟投降了努爾哈赤,他家一族為此獲罪,被明朝廷關的關,殺的殺,連他父親都死在明朝的大獄中了。

  無奈,佟養甲連夜潛逃,隱姓埋名跑到內地營生。後來,他才投靠了劉良佐。

  這回清軍打過來,他算是揚眉吐氣,立刻恢復了自己原來的姓名,把自己身世一說,多爾袞一聽,哦,你原來就是我們的人啊,好!

  那什麼,你肯定不會跟我有二心,你就管兩廣吧。

  得,佟養甲就轉眼之間連升三級,爬李成棟腦袋頂上去了。

  李成棟能幹嗎?當然不能。

  這個時候,王爍在山西連敗清軍,俘豪格、打跑阿濟格和多鐸的消息也傳到了李成棟耳朵裡。

  李成棟一看,你大清也不怎麼滴嘛,連蝸居西北一隅的王爍你都幹不過,老子比王爍厲害多了,老子幹嘛還委曲求全的跟著你混?心裡就有了反叛之意。

  有人說,李成棟之所以反叛,是受了他沿途進軍中那些反清義士的正氣感染,良心發現才重新抗清,還編出什麼小妾以死逼他抗清的故事來,真是牽強附會了。

  那些反清義士都讓他殺光了,連沒什麼事兒的老百姓他都不放過,屠殺光,這種人會受感動?有信的麼?

  這裡講一個故事,您就看出李成棟到底是個神馬玩藝兒了。

  永曆帝的大臣,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丁魁楚,是個膽小如鼠,只知斂財的貪官。

  李成棟攻陷廣州後,丁魁楚派親信家僕,攜黃金三萬兩及大量奇珍異寶賄賂李成棟,以求活命。

  李成棟看在這麼多錢財的份上答應了。

  丁大學士覺得這下命保住了,放了心。官做不做的無所謂,反正他自萬曆年開始,做官這許多年,搜刮的錢財幾輩子花不完,回家做寓公也不錯。

  他把多年來搜刮受賄的財物放心的裝滿四十只大船,想沿著長江送回老家。

  這事不知怎麼就讓李成棟知道了。他寫信給丁魁楚,說要他來梧州主持兩廣政務。

  錢財保住了,還有官做,可以繼續搜刮,丁大學士聞信大喜過望,急速命船夫加緊趕路,和唯一的兒子一起往梧州進發。

  到的梧州,李成棟設宴款待丁魁楚父子。

  歡飲之間,李成棟摟著丁大學士肩膀,親熱地道:“東南半壁江山,就靠老先生您與我兩人支撐啊。”

  並表示第二天早晨就要擇一吉時舉行封授儀式,向丁魁楚正式移交兩廣總督的印信。

  他自己想當兩廣總督還當不上呢,還封丁魁楚,有那個權力早就好了。

  這丁魁楚也是一時糊塗沒仔細琢磨,竟被感動得一塌糊塗,臨別時還老淚縱橫了。

  當夜,丁魁楚正做統管兩廣的美夢,忽然被清兵叫醒,讓他下船去李成棟營帳議事。

  老傢伙匆忙趕入帥帳,見李成棟端坐正中,兩旁士兵個個橫眉立目,刀劍出鞘。

  到這時候,丁當大學士倒過悶來了,知道上了李成棟當了,忙雙膝下跪,叩頭不止,一個勁兒哀求道:“望大帥只殺我一人,饒過我妻兒。”

  李成棟陰森森一笑,問道:“您想我饒你兒子一死嗎?”

  說著就一揮手,身邊衛士上前一刀就把丁魁楚兒子腦袋砍下來了,放置於他的面前。

  丁魁楚是欲哭無淚呀,哀嚎未完,也被一刀結果了性命。

  接著,李成棟盡殺丁魁楚一家男丁,並把他一妻四妾三媳二女均脫光剝淨,押入自己帳中,待來日慢慢享用。不用說,丁大學士積攢一生的四十艘大船所載的,八十四萬兩黃金和珍寶奇物盡歸李成棟所有。

  李成棟就是這麼個東西,一個隻認錢財權力的流寇,你指望他良心發現去反清複明,和指望豬會上樹,狼不吃肉,也沒多大區別。

  話說回來,國家都這樣了,你丁魁楚有這麼多錢財,你拿出點來抗清好不好?

  僅這黃金一項,如果拿出來募士卒招買人馬,完全可以抵擋清軍兩年三載嘛。

  老賊死的一點不冤,該殺!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7

第40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南方紛紛反大清

  就在李成棟心裡有了不跟著大清混的念頭的時候,北邊王爍率先挑事,狠狠揍了大清倆嘴巴子,這無疑給李成棟注射了一針強心劑,有了效仿的榜樣。

  事有湊巧,也就在這時候,江西總兵金聲桓,副將王得仁造反了。

  金聲桓原來是明甯南侯左良玉的部將,明朝滅亡時升至總兵官。

  1645年四、五月間,清英親王阿濟格大軍追剿李自成部進至九江一帶,左侯爺好好的病死了,部將跟著他兒子左夢庚在東流縣(今安徽東至縣)降了大清。

  阿濟格令左夢庚帶領麾下將領往北京朝見,等候大清政府,也就是他兄弟多爾袞處置。

  金聲桓惟恐去北京後失去兵權,要求率領所部兵馬收取江西,為清朝開疆拓土。

  有幫著他打架的當然好,阿濟格稀裡糊塗,連多爾袞也沒問就答應了,還授予了金聲桓提督江西全省軍務總兵官的官銜。

  1646年秋,金聲桓率軍攻克贛州,為清軍平定江西立下了汗馬功勞。

  王得仁是陝西米脂人,綽號“王雜毛”,明末農民軍出身,與金聲桓一起同劉良佐和高進庫進攻江西,並長期駐兵於南昌。

  金聲桓、王得仁與清政府的關係,表面看來不錯,其實是互相猜疑的。

  金、王二人不費滿洲一兵一卒,就為滿洲人打下那麼大一片地方,覺得肯定能博得清廷的賞識,給個大官做。

  可惜,這哥倆和李成棟一樣,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人家大清根本就信不過他們,在平定江西大部分地區之後,僅僅給了金聲桓個總兵官,王得仁更慘,副將。

  順治三年(1646),金聲桓沉不住氣了,請求清廷另頒敕書,授予他“節制文武”、“便宜行事”的權力。

  同年五月,清廷發兵部議奏,結果是駁回了他的要求,只將他的官銜由“鎮守江西總兵官”改為“提督江西軍務總兵官”,並且規定,“剿撫機宜事關重大者,該鎮應與撫、按同心商略,並聽內院洪督撫裁行”。

  聽著官名倒是比原來好聽點了,可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這不糊弄人嗎?

  朝命下達後,金聲桓大失所望,內心裡埋怨滿清刻薄寡恩,就有了造反的意思。

  您可聽好了,這“造反”僅僅是因為要官沒要著,和什麼“胸懷大志”、“良心發現”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這事要是就這麼完了,也就罷了,可是還沒完。

  金聲桓、王得仁在攻取江西郡縣的時候,憑藉武力勒索了一批金銀財寶,成了暴發戶。

  清廷新任命的江西巡撫章于天、巡按董學成看著就眼紅了。兩個人危言聳聽,造謠生事,變著法兒脅迫他們把錢財交出來。

  這倆人也不幹呢,這些錢財是老子出生入死,豁著性命掙來的,憑什麼給你呀?

  說是“掙”來的,有點昧良心,明明就是搶來的嘛。

  如此,兩人和巡撫、巡按就結下了仇,且這仇越結越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爆發。

  話說有一天,巡按董學成看著王得仁手裡有一歌妓長的挺漂亮,就想著問他要過來自己玩兒兩天。

  王得仁還沒玩兒夠呢,怎捨得給他?就說這兩天不方便,過兩天再給他送過去。

  不料,董學成惱了,立即大罵道:“老子問你要是瞧得起你,你還不識抬舉了。

  老子是你的頂頭上司,別說問你要個歌妓,就是要你老婆陪我睡覺,你也得給我馬上送來!”

  嚇,這話忒侮辱人了!

  王得仁臉都氣青了,按劍而起,大叫道:“我王雜毛雖然作流寇二十年,卻也知道男女之別,人間大倫,安能跪伏於豬狗之輩以求苟活?”

  想都沒想,“唰”一聲抽出胯下寶劍,就給董學成來了個透心涼。

  殺了董學成他還不解氣,又把他的屍首砍碎,才算消停。

  這董學成也是活該。平日仗著官比人家大,死命勒索人家,嘴上又這麼不積德,就應了那句話:不作不死。

  王得仁殺了頂頭上司,事後一想,這禍可闖大了!

  轉念一想,娘的,反正已經殺了,伏法是死,造反說不定還有條活路!昔日當流寇那股勁兒又上來了。

  他立刻去找金聲桓商議造反。金聲桓膽子小,開始還不敢答應。

  王得仁道:“老子反正是犯了死罪了,不造反沒活路。你要是不肯跟我幹,老子就從殺你開始吧!”

  金聲桓一聽,“別介呀,咱弟兄們這麼好,你別沖我來呀!”

  看王得仁沒有罷手的意思,那,那就跟著反吧?

  1648年(順治五年,永曆二年)正月二十七,金聲桓、王得仁先發制人,擒殺不願追隨反清的官員,宣佈反清複明。

  反清複明不是嗎?複明得找著大明的皇帝才成不是?

  倆活寶竟然不知道現在大明皇帝是誰!嘿,這可真有意思,都造反了,還不知道保誰。

  倆人一琢磨,原來有個隆武帝來著,那就打他的旗號。掐指一算,今年該是隆武四年,就在發佈的安民告示上署隆武四年。

  隆武帝都死了八百年了,哪有四年這一說啊?這倆還不知道呢!

  後來,他們才知道隆武帝早玩完了,現在是桂王朱由榔當皇帝,都永曆二年了,又連忙改告示改文書。

  這通亂,看著就沒有成事的樣子。

  儘管這倆活寶怎麼看怎麼不像成大事的料,但是他們的反正卻產生了巨大影響,宛如平靜的水面上猛然投入一塊巨石,掀起了驚天波濤。

  畢竟大清剛來,又是異族,南方的百姓和官兵還是心向大明的。

  兩人反正之後,江西義軍紛紛追隨,接著,湖廣西部和福建沿海的官員也重新歸順明朝,湖廣的義軍也再度活躍起來。

  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手握重兵的李成棟。

  南方多地造反,大清統治岌岌可危。清軍統帥博洛急忙四處調兵鎮壓反叛。

  首當其衝的,就是兵多將廣的李成棟。他的決策,關係著南方這次反清高潮能否延續下去。

  李成棟會怎麼做呢?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7

第403章 李成棟反清投明 永歷朝亂七八糟

  南方多地反水,佟養甲奉博洛之命,令李成棟率軍入援正為金聲桓、王得仁兩人急攻的贛州。

  李成棟沒有出兵。

  他也膩歪滿清了。特麼老子拋漢人同胞的頭顱,灑大明志士的熱血,為你大清立下汗馬功勞。

  你大清對老子如何?用不著老子的時候,把老子當臭狗屎,踢一邊理也不理。

  這會兒大家都不待見你,要造你的反了,你玩不轉了,想起老子來了,早特麼幹嘛去了?

  老子這奴才也當夠了,老子還不當了呢!

  這時候,他認為反正的時機成熟了,立刻決定,反正易幟,老子也反了!

  四月十五日,李成棟在廣州發動兵變,剪辮改裝,用永歷年號發佈告示,宣佈反清歸明。

  那位總督大人佟養甲傻了。他官倒是不小,可手裡沒有兵啊,兵都是人家李成棟的。

  沒辦法,先跟著李成棟,剪了辮子留住命再說吧,他也反了。

  廣東全省都在李成棟的部將控制之下,各州縣官員望風歸附。

  與此同時,廣西巡撫耿獻忠也在梧州同梧州總兵楊有光、蒼梧道陳軾率部反正,並且立即派使者去找永曆帝朱由榔報到。

  李成棟一看,噢,你先去報到當然你是首功了,我不能吃這個虧落後面呀,將來論功行賞,你再排我前邊去。

  這事不成。他也立刻派使者帶著正式賀表和奏疏,去覲見永曆。

  永曆這會兒是要兵沒兵,要將沒將,整天只惦記著四處逃竄,別讓滿清給逮著,慘大了。

  這一會兒的功夫,太陽就從西邊出來了,四下裡都向他遞表稱臣,永曆都暈了。

  開始他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經過幾天探聽,特別是原已降清的廣西巡撫曹燁、高雷,巡撫洪天擢等人前來朝見,說明原委,永曆才信了。

  真是老天開眼,天佑大明啊!老朱家祖墳上冒青煙啦!

  滿朝上下,頓時一片歡騰!大家喜笑顏開,紛紛收拾逃難行裝,準備重返故都,重整河山。

  永曆立刻下詔,封李成棟為廣昌侯,佟養甲為襄平伯,升耿獻忠為兵部尚書。不久,又晉封李成棟為惠國公。

  李成棟也不含糊,立刻派使者來迎請永曆帝去廣東。

  大家收拾收拾,這就準備要去廣州呀。

  這個時候,大學士瞿式耜還算冷靜。

  李成棟是個什麼東西?嘉定三屠,破仙霞嶺,殺隆武,殺紹武,屠東莞,這些事兒不都是他幹的嗎?

  他殺這麼多漢人,殺這麼多朱家子孫,應該對韃子忠心耿耿才對,他為啥突然變幌子了呢?

  聽說韃子在陝西吃了大虧,讓王爍打的找不著北了,這南方才開始都造反,不跟著韃子混了。

  是韃子要完,李成棟才改旗易幟,要跟著咱混。

  這樣看,這小子不是什麼好東西。咱要是到了廣州,還不變成他李成棟的傀儡,讓他給操縱了?

  瞿式耜強烈反對去廣州。永曆身邊幾位大臣也開始明白過味兒來,幾經商討,最後才決定,還是以永曆帝即位的肇慶為暫時行在,那樣保險,省得讓人把自己好不容易混到手的權力給奪了去。

  1648年(永曆二年、順治五年)六月初十日,永曆帝由廣西南寧起程,前往肇慶。

  但凡壞到家的人,腦子都好使。永曆為什麼不把行在放在廣州城,李成棟心裡跟明鏡似的。

  剛投了大明,他得好好表現忠心,得到永曆信任,將來才能在朝廷裡有自己的位子。

  他先派養子李元胤到梧州迎接。八月初一日,永曆帝乘船到達肇慶,李成棟郊迎朝見,在行宮中預先準備白銀一萬兩,供永曆帝賞賜之用。

  你光坑丁魁楚的黃金就八十四萬兩,才拿出這麼點錢來,也真夠摳的。

  為表示對永曆帝的忠誠,尊重朝廷,恪守臣節,儘管廣東全省和廣西梧州等地是他的轄地,他主動讓朝廷任免這些地方的官吏,而不由他自己掌控。

  為此,他特意囑咐布、按二司:“皇上到,造冊一本送部。各地官員或用,或不用,或更調,聽部為之。”

  聽聽,下了血本了。

  可是,好心沒得好報。沒有過多久,他就發現永歷朝廷“從上到下竊權弄私,幾無功過是非可言”。

  特麼這還不如滿清呢!老子還是自己日子自己過吧,不跟你們瞎摻和。

  他擁兵廣東,窺覷廣西,只要老子手裡有兵有地盤,老子就是爺,管你什麼滿清永曆,老子誰都不待見!

  那個被迫造反的佟養甲,永歷朝廷封他為襄平伯,掛了一個管理中軍都督府事的銜,這只是個空銜,實權在人家李成棟手裡呢。

  這下李成棟又爬他腦袋頂上去了,他還不服,上疏永歷朝廷道:“疑臣則殺之,不疑則任之,何能鬱鬱居此耶?”

  在永曆這兒,實權都是自己打出來的,誰叫你沒兵沒地盤呢?

  你以為還是滿清呢,憑著你是遼東人就能升官發財,吃香的喝辣的?美死你!

  佟養甲一瞅,自己在這兒不受待見,就又懷念滿清給他的好日子了。

  他暗中派人送消息給清廷,說明兩廣事變的情況,請求派清軍南下,他自己充當內應。

  人算不如天算,那個送信的在路上被李成棟部卒給逮著了。

  李成棟養子李元胤當時擔任錦衣衛都督同知,提督禁旅,也就是御林軍。

  他立刻告訴了永曆。

  永曆一聽,這可咋整?

  這李元胤還挺有辦法,他給永曆出一主意,讓永曆帝以祭祀興陵(朱由榔之父,老桂王朱常瀛墓)為名,派佟養甲前往梧州。

  李元胤預先在佟養甲的座船必經之處設下伏兵,擒殺了他。

  隨即,李元胤趕到佟養甲住處,將他的全家老少,包括所有親信,全部屠殺了個乾淨,省得以後留下後患。

  然後佟養甲的一妻四妾三媳二女就都歸李元胤了,脫光剝淨等他受用。

  有其父必有其子啊。雖然這李元胤是李成棟在當流寇的時候,從好人家搶來收養的乾兒子,但整日跟著他,耳熏目染,心狠手毒也不亞于李成棟了。

  至此,整個南方沿海已經完全重歸大明,儘管永歷朝廷依舊還是多方爭權奪利,亂七八糟,可也實實在在動搖了滿清在南方的統治。

  多爾袞想平定了南方之後,再抽兵對付王爍的想法,就無法實現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7

第404章 骨頭進嘴不肯吐 不信肱骨耍聰明

  南方金聲桓和李成棟的反正,極大影響了多爾袞的戰爭佈局。

  多爾袞本來就不信任那些投降的明軍和順軍,這會兒更不敢相信他們了。

  原本的歷史,是多爾袞為此大開軍事會議,他認為漢將多不可相信,派出了一支完全由旗兵組成的軍隊,在滿族和蒙古將領的帶領下,從北京直奔廣西,剿滅這幫反復無常的漢軍。

  這支軍隊的統帥,就是正黃旗護軍統領,固山額真譚泰。

  可歷史就在這時候發生了改變,他在京的八旗主力,讓王爍給拖在了潼關以東,無法動彈了。

  而且,譚泰也讓王爍在褒斜道給宰了。他讓蒙古人去騷擾王爍根據地後方,結果蒙古人根本就沒聽他招呼,他連蒙古人都不敢相信了。

  這時候,他南北都一塌糊塗又無法兼顧,問題嚴重了。

  他問在軍中的洪承疇該怎麼辦?

  洪承疇能怎麼辦?事情明擺在那裡,顧頭顧不上腚。

  以大清目前的實力,兩頭兼顧,那是作死的節奏。

  但洪承疇是降臣,又是漢人,不敢把話說的太直接了。

  思索許久,他道:“為今之計,當集中我大清所有兵力,在南方和王爍之間,先解決一個,則此危局即可化解。”

  從作戰實力來看,王爍是塊茅廁裡的石頭,又臭又硬,不好對付。

  南方叛軍大多是烏合之眾,倉促反叛,還處於混亂之中,解決起來應該快些。

  但從和王爍打的這幾仗來看,這小子在軍事指揮上絕對不容小覷。

  你集中兵力去南邊,王爍不可能老老實實呆在西北這疙瘩,等著你解決了南方再回來打他。

  他一定會先發制人,趁你北方兵力空虛,打你個人仰馬翻,滿地找牙。

  一旦王爍打出陝西,佔領河南,兵出山東,就把滿清主力斷隔在長江以南了。那時恐怕連北京都要受到威脅。

  顯然,先解決南方的辦法是不現實的。洪承疇的意思,無非是要多爾袞放棄南方,先把大軍抽回來,解決掉王爍這個心腹大患。

  可是,南方富庶,是魚米之鄉,滿清要維持戰爭,放棄南方,國力必然大受影響。

  再一時半會解決不掉王爍,糧食、物資必然會發生困難。

  到那時候,多爾袞也得學李自成,靠搶掠為生,那就離失敗不遠了。

  他不願採取洪承疇的主意,留阿濟格和多鐸在懷慶一帶繼續監視王爍,嚴命不得進攻,只許防禦,自己則帶著洪承疇返回北京,和他的內閣大臣們重新商議對策。

  範文程看的比其他人遠一些,他已經直覺到王爍的崛起不可避免。如果大清和王爍死磕,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

  到那時候,大清失去了軍事優勢,不僅南方會反叛,就是北方眾多已經投降的漢人官吏和軍隊,比如姜瓖、吳三桂、唐通之流,也都會有異動,不再和大清一條心。

  這些人,必然會為自身利益,重新做出選擇,每一個人都會變成反清的火藥桶。

  鑒於這些隱患,範文程提出了一個更為保守的策略:

  大軍全部退回黃河以北,鞏固黃河北岸防禦的同時,將漢軍綠營現有編制拆散,重新整編,對軍隊中那些不堅定分子進行清除。

  派滿人或者早在遼東歸附的漢人將領擔任綠營主帥,後歸附漢人只能為副。

  待三年五載,軍隊穩固,錢糧有餘之後,再圖重新過黃河,和漢人爭奪天下。

  他道:“往昔,中原無明主,大明失其鹿,我大清算是白白撿來了中原。

  如今已有不同,漢人中出現了明主,這個明主,就是西北的王爍。

  其除明弊,愛百姓,得民心;屬地歸心,萬民擁戴。中原眾生,望王爍大軍,如嬰兒盼母;各方百姓,紛紛投效,有如江河歸於大海啊!雖劉玄德再生,亦有不如也。

  出此英明之主,我大清應平等視之,如昔日對之強盛時期大明一般,與之交往,不可與之為敵。非如此,不能化解眼下之危局。

  待我大清自身穩固,有黃河為界,又不與王爍為敵。則王爍興許會考慮與江南前明相處之法。

  從目前探聽所知,王爍非久居人下之主,久之必生去明自代之心。

  倘如此,其或下江南與前明爭奪天下,我或可在此時過黃河,一舉收復江北。

  然後,我或過江取鷸蚌相爭之利,或以江為界,與王爍劃江而治,則視王爍與前明之爭若何。”

  範文程出的這主意,與李自成北京失敗之後,宋獻策給李自成出的主意,如出一轍。

  有高瞻遠矚能力的聰明人,看問題總是多看許多步,所以往往正確。但這種人實在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所以,偉人經常說,真理,往往會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多爾袞如果聽從範文程的主意,就要把江南、江淮甚至河南南部,山東南部全部讓出來。

  吃到嘴裡的骨頭,你再讓他吐出來,那根本不可能。

  多爾袞雖然聰明,卻絕對不會有那麼大的胸懷和遠見。

  他覺得,這老傢伙出的這主意,還不如洪承疇呢,標準就是一餿主意。

  中原百姓盼王爍,還特麼如嬰兒盼母,那我大清算什麼,爹嗎?還是在你範文程眼裡,我大清是異族,強盜,百姓盼著王爍來把我滅掉?

  範文程說這話,做為大清臣子來說,確有不忠之嫌,極易被人抓住話把。

  他也是為大清前途擔憂,過於激動,說話嘴上沒了把門的。

  多爾袞這時候用得著範文程,沒有計較,但這話把他已經記在心裡了。

  最終,多爾袞還是考慮,金聲桓、李成棟剛剛反叛,人心不穩,易於剿滅。

  只要博洛行動迅速,在這股反叛的火苗剛剛燃起來的時候,及時出擊,將火頭澆滅,南方就還是他大清的。

  於是,他在不增派兵力,嚴令博洛進軍剿滅叛亂的同時,派出使者和王爍談判。

  他試圖利用談判拖住王爍,在他平定江南之後,再回過頭來收拾他。

  多爾袞太高估他大清軍的實力了,也太高估了自己的智慧。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7

第405章 再坑大清出潼關 兩頭兼顧兩頭亂

  王爍的決策常委會五個人,沒一個是白吃飯的,哪能上多爾袞的當?

  這種集眾人智慧與一體的常委制度,在大家不斷結合胡璉器送來的情報分析、辯論的同時,多爾袞那點小心眼兒,就全部暴露無遺了。

  談判可以,以黃河為界不成,滿清至少要退回長城以北去,至於滿清退到長城以北以後,能不能和平相處,不是本次談判的議題,那個放到以後再說。

  以黃河為界多爾袞都不幹,何況讓他退回遼東?

  雙方分歧太大,雞同鴨講,根本無法統一意見。

  多爾袞的目的,就是通過談判拖延時間,根本也不指望談出什麼結果。

  可是,王爍這邊會上他的當,給他時間嗎?

  王爍既然知道多爾袞的小心眼,當然不會上他的當。

  在西北政府和滿清談判的同時,白旺和梁建國從襄陽出擊,迅速拿下南陽宛城,接著大軍北指,逼向許昌。

  白旺是帶著五萬部隊走的,短短幾個月,大軍已發展到十多萬人。

  有他的威信在那裡,有王爍西北政府成熟的政工隊伍配合,襄京四府很快就穩定下來,成為王爍又一塊堅實的根據地。

  聽說王爍大軍逼近許昌,滿清的談判使者不幹了。你們怎麼不講信用?這大家正商量著呢,你們怎麼就動上手了?

  王爍這面的代表早就得到王爍的指示了。我們談判不代表我們不是敵人啊,我們什麼時候承諾過停戰了?

  談判是一回事,打仗是另一回事。

  多爾袞這個氣,這個王爍,忒特麼損了。這不是我利用談判拖住他,倒成了他利用談判迷惑我,借機發展地盤,又讓這小子坑了!

  本來就是你一廂情願你賴誰去,和誰講理?

  這還沒緩過神來,辛思忠的隴中兵團已經翻越秦嶺,佔領漢中了。

  四川守將原左良玉部下王尊坦、李國英一看和大清的聯繫被截斷,直接去投靠南明永曆去了。

  這下好,四川又沒了。

  不僅如此,白旺如果再向北發展,河南黃河以南地區就守不住了,阿濟格和多鐸已經有被潼關西北軍和南面白旺襄陽兵團包圍合擊的危險了。

  白旺所過地區,降清官吏紛紛不戰而降,他能不向北發展嗎?

  無奈,多爾袞只得命令阿濟格和多鐸撤退至黃河以北,避免成為孤軍。

  王爍機動兵團借機出潼關,迅速向東擴大戰果,佔領河南,與白旺的襄陽兵團匯合。

  到1648年底,王爍收復河南開封,兵臨黃河,成立河南兵團,李達任司令,王建國任政委。兵力發展至六十萬,接近翻了一番。

  在北方,多爾袞沒鼓搗過王爍,算是徹底失敗。南方能把反叛的漢軍消滅掉,穩定下來也行啊。

  可惜,南方也徹底亂了套,就沒一樣讓他省心的。

  沒有王爍的歷史,應該是譚泰率兵南下,先滅江西金聲桓、王得仁,後殺湖南何騰蛟,再攻廣東滅李成棟。

  現在,沒有了清軍新增兵力支援,清軍在南方兵力有限,捉襟見肘,無法及時撲滅各地反正的軍隊。

  這就給了李成棟、金聲桓這些人機會,讓他們有時間整頓軍隊,形成戰鬥力。

  最關鍵的一點,還是王爍在北方的節節勝利,極大的鼓舞了南方反正軍隊的士氣。

  原先,李成棟、金聲桓反正之後,其部下許多人其實是被迫跟隨的,擔心滿清大軍報復,根本在心裡就存在懼怕心理,甚至是想瞅機會重新歸順大清。

  這樣一種情況下,反正的軍隊肯定不堪一擊,譚泰一來,便紛紛土崩瓦解。

  現在不同了,憑空冒出個王爍。

  他滅豪格,重挫阿濟格和多鐸,徹底打破了清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這一系列勝利,無疑給南方反正官兵注射了一針強心劑,有效幫助了南方反正勢力迅速穩定住軍心。

  那些三心二意不真心反清的人,在這南北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也開始鐵了心造大清的反了。

  1648年5月,金聲桓、王得仁南下攻贛州,困城月餘,終於破城,從此勢如破竹,佔領江西全境。

  這時候,何騰蛟在湖南亦與清漢軍八旗孔有德接戰,成功阻止了清軍南下。

  何騰蛟是天啟元年舉人,崇禎年間任南陽知縣,憑藉剿滅流寇,一步步成為湖南總督,對大明可謂忠心耿耿。

  1645年李自成潼關兵敗,棄襄京四府奔武昌,鎮守武昌的甯南侯左良玉向南京求援。

  南京君臣忙於享樂黨爭,不派一兵一卒。只駐守湖南的何騰蛟,率僅有的三千兵馬北上支援左良玉。

  左良玉由此十分感激何騰蛟,二人成為莫逆之交。

  左侯爺無心和李自成抗衡,棄武昌沿江東下,要去南京“清君側”。

  國家都到了岌岌可危之地,你不打算保土安民,清什麼君側啊?分明就是窩裡鬥,自相殘殺!

  何騰蛟對此痛心疾首,力勸左良玉留下抗擊李自成。

  左良玉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又哪裡敢和李自成打?可這話他也不好明說,明說多丟面子啊,他左侯爺可是個極要臉面的人。

  因此,他沒法聽從何騰蛟的主意。不但沒法聽,他還打算拉上何騰蛟一塊去“清君側”。

  不管怎麼說,何騰蛟也是湖南總督,在南明算是十分有地位和名聲。

  有何騰蛟幫著他,他面子上更好看一些不是?

  你看,不是我一個人看著朝廷那幫奸臣不順眼吧?湖南何總督也是這意思。

  這將來史官寫歷史,也能充分證明左侯爺是多麼的偉大、光榮、正確!

  何騰蛟能和他一塊幹嗎?當然不能。

  不幹不要緊,我先把你的兵都收拾了,到時候你光杆司令一個,不幹也得幹!

  這左侯爺也確實夠混蛋!

  他仗著兵多,迅速解決了不同意他去“清君側”的異己和何騰蛟的三千兵馬,脅迫何騰蛟上船,接著焚毀武昌城。

  何騰蛟在船上大罵左良玉喪心病狂,與他劃地絕交,誓不與反賊同船。

  左侯爺一生就得著這麼一個好朋友,再說他現在還有用,不忍心殺他,只把他囚禁在船上,大軍繼續向南京進發。

  這何騰蛟也是倔杠頭一個,萬念俱灰之下,中途掙脫了看守士卒,縱深跳入了滾滾長江,以死盟志。

  我就是不從你左良玉這個大混蛋!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7

第406章 可憐文人難掌兵 錯了一步步步錯

  何騰蛟跳入長江,自以為必死,卻神奇般隨江水漂流上岸。

  時值清軍攻破江北四鎮,弘光帝被俘,南京政權滅亡。

  何騰蛟聞訊痛心疾首,哭幹了眼淚。他四處尋找舊部,于長沙彙集部屬,焚地告天,誓師抗清。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對大明的忠心。

  大順軍被阿濟格在九江口擊潰之後,李自成原來的屬下李錦、郝永忠、袁宗第、藺養成等人大多南逃,遁入湖南。軍隊沒有糧食,四下裡燒殺搶掠。

  何騰蛟手裡兵少,治不了這些流寇,無奈採取綏靖政策,費了不少勁,把他們招安過來,組成荊襄十三鎮兵馬。

  十幾萬人,號稱幾十萬,聲勢挺嚇人。

  這時候,唐王朱聿鍵已經在福州稱帝,封何騰蛟為兵部尚書,定興伯。

  可這位何大尚書,和史可法史閣部基本一樣,文人出身,根本統治不了手下這些闖王餘孽。

  李錦、郝永忠等雖然投了南明,可是沒有人給他們發糧發餉啊,還是靠搶掠為生。

  何尚書原來手底下還有一幫兵將呢,這些大明正規軍出身的人,根本看不起那幫流寇。

  於是彼此之間矛盾日深,甚至互相攻打。

  何大尚書對此可以說是毫無辦法,只能如史閣部一般,東奔西走,四處調停,以求安寧。至於抗清,實在是沒有功夫啊!

  郝永忠這些人,闖王在的時候就野性難改,如今沒了闖王節制,更是無法無天。

  搶劫殺戮還剝人皮,簡直就是一幫披著人皮的禽獸!

  搞的湖南湖北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何騰蛟的清名,也盡數喪在這幫流寇手裡。

  當時的湖南百姓,實在是受老罪了,許多百姓主動迎接大清軍,為大清軍引路,去殺這些該殺的流寇。

  您想,就這麼一幫比土匪還土匪的傢伙,指望他們抗清,那不做夢嘛!

  隆武政權滅亡後,永曆接任,加封何騰蛟為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保。

  光封官沒用啊,何大學士手裡沒有自己的兵,跟著一幫土匪流寇混,能混出好來麼?

  結果清軍打來,他一敗再敗,敗無可敗,最後連永曆帝也給攆到桂林去了,眼看就要玩完。

  何騰蛟逃入廣西,會同瞿式耜拼死守衛桂林,以求苟延殘喘。

  就在這個時候,老天,也或者是朱家老祖宗,大概不忍心看著大明就此亡了,給了永曆一個翻本的機會。

  江西金聲桓、王得仁反正了,接著廣東李成棟也反正了,整個南方一下就熱鬧起來。

  孔有德在廣西,有後路被截斷的危險,他只好撤兵,先去對付金聲桓。

  瞿式耜、何騰蛟總算喘過一口氣來,暗呼阿彌陀佛,“僥倖”!

  於是,何騰蛟率領手下,現在已經被永曆封了什麼伯什麼侯的劉承胤一般人,趁勢反擊,奪下只剩了幾個文官的全州,這就是所謂的“全州大捷”。

  接著,他趁清軍撤退,全面反擊,一舉進入湖南。

  那幫看大清軍來了,立刻躲起來的流寇,這會功夫又都出來了,紛紛聚集到何大學士身邊,拍著胸脯保證,忠於大明,誓死抗清。

  何騰蛟沒多少兵,手底下兵最多的劉承胤,嫌永曆給他的官小,還整天聊騷滿腹,不服他。

  他也樂得這幫流寇回來制衡一下劉承胤。

  於是,一幫牢騷滿腹的明軍,一群殺人不眨眼的土匪,跟在清軍背後,又殺回湖南來了。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這能好的了嗎?湖南人民不得不受二茬苦,遭二茬罪!

  雖然清軍也殺人放火不是東西,可清軍比起流寇來,已經算是菩薩了。

  何騰蛟這個人,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好名聲,實在是形勢使然啊。

  儘管“胡漢三”們不得百姓待見,儘管官軍、土匪矛盾重重,但清軍這時候士氣低落,湖南大部分地區還是落到了何騰蛟手裡。

  清軍穩定住軍心,主帥博洛奉多爾袞命令反擊。

  如果沒有其他變故,估計何騰蛟還是會被清軍擊敗,流寇們還是會跑到深山裡躲起來。

  可這個時候,福建那面又變天了。這下清軍四面受敵,忙不過來了。

  福建原來是鄭芝龍鄭氏的天下。鄭氏家族出身海盜,對福建百姓怎樣,從百姓像湖南一樣,幫清軍打他們就可以看出來了,也不是什麼好鳥。

  鄭芝龍和兄弟鄭鴻逵讓洪承疇給誑北京去了,清軍趁勢疾進,佔領鄭芝龍老家泉州安平。

  那時候,鄭芝龍的妻子,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松還在安平,未來得及逃出。

  後來,這位田川夫人在鄭家大宅子裡上吊死了。

  至於為什麼上吊,是受了清軍的侮辱,還是怕被侮辱,因而上吊,歷史上沒有確切結論。

  鄭芝龍投降滿清的時候,他的大兒子鄭成功因為受隆武帝朱聿鍵的賞識,賜“國姓”,不肯降清。

  鄭成功率軍殺回安平,見母親上吊,大慟。

  據傳,他親自剖開母親肚腹,為其洗淨,重新縫合下葬,從此與大清勢不兩立。

  父親和叔叔在清軍手裡,鄭成功兵少將寡,難於抗衡清軍。

  他一面出兵收攏四周盜匪,增加實力,一面應付前來勸降的清廷使節,拖延時間,增加自家實力,以圖再舉。

  湖南、廣東反叛的時候,他已經在大陸無法立足,被清軍逼到金門海島上去了。

  南方四下裡叛亂,王爍又在陝西拖住了清軍留守八旗,使得清軍無法增援南方戰場,節節敗退。

  鄭成功看到了希望,立刻兵出金門,向福建進軍。

  大清已經不是原來的大清了,讓王爍給攪了個天翻地覆,各地降清官吏也不傻,看苗頭不對,誰也不願意為大清死扛,紛紛反水。

  鄭成功這個人比他爹要強,有文化,不劫掠百姓。

  福建官民聽說鄭成功殺回來,沿途秋毫無犯,紛紛前來投效。

  自金門出兵的時候,鄭成功只有幾千海盜,待他收復福建,軍隊增加到十幾萬人。

  不聽範文程的良言,多爾袞是錯一步步步不錯,這下福建也丟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8

第407章 大西死灰復燃 兄弟心懷各異

  鄭成功輕而易舉佔領福建,永曆帝聞聽,大大褒獎,派出使節,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

  至此,大清在南方已經連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福建,整個南方,多半都又重新歸於大明版圖。

  還不算完,大西軍又從四川殺出來了。

  大西不是被豪格給滅了嗎?

  豪格只是把北上的大西軍給打回去,在鳳凰嶺射死了大西皇帝張獻忠,大西軍算是潰散了,並沒有完全被消滅。

  張獻忠還有四個乾兒子呢,哪能說完就完?

  這四個乾兒子,老大孫可望,老二李定國,老三劉文秀,老四艾奇能。

  都是老張從好人家裡搶來的,看著孩子長的漂亮,收來當兒子養著。

  四個人打小跟著張獻忠流竄四方,攻城掠地,都學了一身好本事。

  尤其是老二李定國,生的細腰窄背,眉清目秀。武藝高強,文可安邦,武能定國。

  他與王爍同歲,雖當時沒王爍名聲大,但論武藝不輸于王爍,時人稱其“小王爍”。

  張獻忠死後,四個人收拾起老張屍首,帶領殘部,一路沿四川南逃。

  大西軍打不過清軍,可不見得打不過明軍。

  四人帶大西軍一直逃到長江邊上,渡江攻重慶,殺明總兵曾英,佔領重慶。

  這時候,豪格已經進川,佔領成都。

  四人琢磨著,重慶離著豪格還是有些近,不安全。於是又往南跑,一路攻城掠地,打到綦江。

  豪格在成都沒有糧食吃,大軍呆不住,多爾袞又催著他北返去打王爍。

  沒呆多久,他就留下劉良佐的幾個官員,管理四川,自己率大軍向漢中去了。

  再說四川讓張獻忠和明軍鬧騰的也沒剩下多少人了,大清軍再過來一通變本加厲,基本就回到史前狀態了。

  所以,豪格也沒打算在這兒常住,根本就沒法住了。

  豪格一走,那四個大老張的乾兒子一看,得,這下可以安穩的在綦江呆著,不用擔心大清了。

  四個人還真不錯,還是和老張活著的時候一樣,將軍隊分為前後左右四軍,兄弟一人領一軍,以綦江為中心,慢慢向外擴展。

  他們接受老張失敗的教訓,好好對待那些還活著的百姓,安撫民心,專事生產,逐步改變人們對他們的看法。

  兩年的功夫,綦江一帶開始變得富足,人民生活安定,大西軍也漸漸擴大到十幾萬人,有了立足的資本。

  四個人也算團結,有事坐在一塊,共同商議。

  劉文秀和艾奇能年紀小,一般是附和老大和老二。

  孫可望做人粗糙一些,沒什麼准主意,在這方面比較像張獻忠。

  老二李定國心思縝密,識文斷字,有自己獨到的思想。因此,大主意一般都是出自李定國,好好對待百姓也是他的意思。

  孫可望心裡,其實還是想恢復張獻忠的皇帝事業。他在四兄弟中是老大,老張死了,大西皇帝當然應該還是由他來繼承。

  心裡有這個想法,他就對其他三兄弟格外關懷,言聽計從,以圖他們感激他,將來時機成熟了,還是保他做大西皇帝。

  李定國聰明,早就看明白了孫可望的心思,但他卻不認可。

  無論從哪一方面說,孫可望都不如他,這皇帝憑什麼要由他來做?

  當然,孫可望心裡這麼想,嘴上沒這麼說,李定國也就不好提什麼。

  但這不證明他心裡不想改變自己“千年老二”的現狀。

  這時候,派出去的哨探,把川外已經亂成一鍋粥的情況帶了回來。

  四兄弟一商量,咱們也得趁這通亂勁分一杯羹啊。於是,大家一致決定,出川,擴大自己的地盤。

  大西軍先向貴州進軍。大清在南方已經風雨飄搖,貴州除了土匪,基本看不著清軍的正規軍了。

  四兄弟一路勢如破竹,連克貴陽、定番州、永寧州,貴州西部諸郡望風而降。

  一看發展這麼順利,四兄弟打到貴陽的時候,開始商量以後該怎麼辦?

  孫可望心裡想和老張一樣當皇帝,當然主張地盤越大越好,穩固了佔領的地方之後,繼續出擊,不管是南明還是大清的地方,應該都占下來,歸大西所有。

  李定國在出川之前,就已經在思考如何改變自己“千年老二”的地位了。

  想改變,憑目前這種狀況恐怕不好辦。老爹死了,當然是長子繼位。

  孫可望又沒有什麼大錯,對兄弟也是很關愛。這麼下去,早晚會繼承張獻忠的大西皇帝之位。

  想不讓他繼位,就得把“大西”給弄沒了。

  怎麼弄沒呢?投靠南明啊。

  到了南明,大家都是臣子,就不會存在“皇帝”這一說了。然後,他憑著自己的本事,將來一定可以混的比孫可望好,甚至在官階上超過孫可望。

  如此,自己不就不再是“千年老二”了嗎?至於將來如何發展,那當然是誰本事大誰佔便宜。

  於是,他反對孫可望和南明為敵的主意,主張恢復大明江山。

  可造了一輩子反,猛不丁去投靠南明,恐怕那兄弟仨無法接受。

  好就好在大西皇帝大老張這人喜歡胡說八道,沒准主意。

  他要放棄成都往北去的時候,不知哪根筋搭錯了,曾經說過一段話。

  他說:“按道理講,大明應該是正統,老子這麼折騰都沒把它折騰散架,這就是天意!

  我們這回往北跑,不見得有出路。我如果有意外,你們沒我本事大,就不要再折騰了,歸順大明算逑吧,不要再跟老子學,做不義的事情了。”

  老張有沒有這麼說過,無從考證,反正李定國聽到了,他就因這句話,為拆撒大西軍,投靠南明找到了依據。

  這是咱爹留下的遺囑嘛!

  孫可望正坐皇帝夢呢,聽李定國說要投南明,當然不幹。

  你真聽咱爹這麼說了,我咋沒聽見?那什麼劉文秀、艾奇能,你們聽見咱爹這麼說了嗎?

  那倆小兄弟誰也不敢得罪,支支吾吾,說不出個一二三來。

  兩人雞同鴨講,越說越擰,好懸沒打起來。

  最後,李定國急了,對天發誓他爹就是這麼說的,沒這麼說,他一刀下去,就把自己刺死,去找爹再問一遍。

  說罷,拔出戰刀就刺向自己。

  這下鬧大了,要出人命!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8

第408章 彼此不服矛盾日深 心懷各異兄弟倪牆

  李定國要自裁,眾兄弟一擁而上,奪下李定國的戰刀,劉文秀和艾奇能直接哭了。

  弟兄們本來在一起好好的,互相友愛,活的挺高興,挺幸福的,這是幹什麼呀?

  不就投大明還是自己幹這麼點事兒嗎,怎麼著不行?

  自己幹咱也是靠自己,投大明大明也不會給咱發糧發餉,投就投唄,只要咱兄弟情義在,比啥都強啊!

  孫可望也讓大家說的心裡不是滋味,眼圈泛紅,就勉強答應了李定國,向大明稱臣。

  大家剛打算派使節跟永歷朝廷聯繫,緊挨著貴州的雲南那面出事了。

  雲南阿迷州土司沙定洲叛亂,明黔國公沐天波打不過人家,讓人家趕出來了。

  沐天波的副將龍在田早在張獻忠穀城詐降時與孫可望相識,便派人向孫可望求援。四兄弟覺得這是個好機會。

  雖然他們拿下了貴州,可都是些“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鳥不拉屎的地方。

  雲南比起貴州來,可就富裕多了。大家一致決定,以為黔國公復仇的名義出兵雲南。

  沙定洲欺負沐王府沒問題,對付大西軍,那基本就等於作死。他聽說大西軍過來了,差點嚇尿褲子,立馬扔了昆明,跑深山裡當土匪去了。

  大西軍兵不血刃開進昆明,城中百姓萬人空巷的出來迎接。

  四兄弟各負其責,分路平定雲南各地,又說服沐天波與他們聯合,宣佈:“共襄勤王,恢復大明天下”。

  從此,雲南歸了大西軍。

  孫可望雖然性格粗疏一些,腦子並不笨。從貴陽一路走到昆明,他也就漸漸弄明白了李定國肚子裡的那點小九九。

  啊,這是不服我,不願意讓我當皇帝,給我使絆子呢!

  成,你李定國有種!

  可他已經答應保大明瞭,也不好掉過頭來就反悔,心裡卻不痛快,對李定國就有了很深的成見。

  佔領雲南之後,安定下來,孫可望就想餿點子,為自己將來翻幌子做準備。

  他提議,四兄弟為大明拿下貴州、雲南,保有川南,功勳卓著,應當稱王。

  李定國的意思,既然大家已經投靠了大明,就不應該擅自加官,應該尊重朝廷,等永曆帝的旨意。

  孫可望有自己的道理。自己不趁這時候把官搞大一點,將來大明把大家的官評低了怎麼辦?

  咱只有現在是王了,又有幾十萬大軍,朝廷將來封贈,也得參考咱們的現有官職不是?

  大家一聽,老大這回說的有理,李定國自己也不好硬反對反,就這麼著吧。

  於是四兄弟在昆明共同稱王,孫可望稱平東王,李定國稱安西王,劉文秀稱撫南王,艾能奇稱定北王,平起平坐。每遇到大事,還是四兄弟開會共同商議決定  這回孫可望留了個心眼,把各營將士的賞罰權力牢牢拿到自己手裡,誰也不行,賞罰只能他說了算。

  這樣便於他控制軍隊,只要軍隊都在他手裡,李定國能耐再大,也翻不起浪來。

  封王這第一步李定國沒有攔住,孫可望接著就走第二步,要設置百官,發印錢幣,頒佈新年號。

  這不還是大老張那一套,要自己當皇帝嗎?李定國當然不幹,都已經答應歸順大明瞭,這麼幹,還是等同於造反!

  在他的激烈反對下,孫可望這第二步就沒走成。

  這時候,他下定決心要壓服李定國了。再不治住他,將來那倆兄弟有樣學樣,他這大西皇帝的夢,可真的就要破滅了!

  有一天,大西軍在昆明演武場操練,李定國的部下先入武場,還是按照原來的慣例,放禮炮,升帥旗。

  孫可望不幹了。這放禮炮,升帥旗,只有全軍統帥到了才可以。你李定國憑什麼放禮炮、升帥旗,你想當三軍主帥嗎?

  這大西軍三軍主帥,只能有一個人,那就是我,孫可望!你目無主帥,這還了得!

  “來呀,將李定國拖出去,按軍法,杖責一百軍棍!”

  李定國長期受他壓制,心裡也有一肚子火,當時就翻臉了,大怒道:

  “你我惟兄弟而已。現今朝廷明旨未到,大軍暫無帥,吾以兄弟之誼尊汝為主,汝休不自量力!”

  你算老幾呀你就敢打我?老子不和你混了,老子走成不成?

  李定國要帶領部下離開,劉文秀和艾奇能不幹了,哭著喊著攔著不讓走。

  眾將也一同過來攔阻。前軍府都督白文選勸李定國道:“安西王如果離開,大西軍從此分裂,萬一被敵軍乘虛而入,大西軍就完了!”

  一句話提醒了李定國。轟轟烈烈的陝西農軍起義,正是因為各將領不和,自己顧自己,才導致了徹底失敗!

  這邊勸住李定國不走,大家又去勸孫可望。

  孫可望還火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三軍更得有軍法制約,要不怎麼打仗?

  他李定國帶頭不服從我的軍令,我還怎麼指揮軍隊?

  他愛走就走好了,離了他李定國,老子還非要吃帶毛豬不成?

  他要留下,就必須表示對我服從!怎麼服從?就從這軍棍開始,這軍棍,必須打!

  大家好說歹說,孫可望才答應,將責打一百軍棍改為五十軍棍,象徵性的打一下。

  李定國還是頗有政治頭腦的,他明白,目前大西軍剛剛復原點元氣,佔領的地方也不穩固,只要內部分裂,必然會被周邊勢力鑽空子,覆滅的危險性還是很大的。

  為軍隊未來著想,李定國沒再堅持離開,勉強受責。

  五十軍棍打完之後,孫可望覺得李定國這回還不錯,總算服他了,便假惺惺過去,抱住他道:“為兄亦是為了咱大西軍,迫於無奈呀,賢弟勿怪為兄!”說罷失聲痛哭,其他人也跟著流淚。

  這事表面上看,就這麼圓滿解決了,但李定國心中仇恨的種子卻就此萌發。

  這年五月,定北王艾能奇在征討東川的戰鬥中,中毒箭犧牲,所部為孫可望收編。

  八月,李定國、劉文秀破沙寨,生擒沙定洲,滇東全平。

  大西軍在雲南實行了恢復生產的利民政策,彝、白、壯、傣等族人民紛紛參軍,大西軍擴大到二十余萬人,還增加了新武裝——象隊。

  四兄弟原本各領五萬多人,艾奇能死了,孫可望兼領艾奇能的後軍,加上他的前軍,有十多萬人,暫時處於優勢。

  與此同時,在李定國努力下,各地生產也有了很大發展,當年就出現了大豐收,大西軍的翅膀開始硬起來。

  道不同不相為謀,孫可望和李定國的矛盾也在日益加深。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8

第409章 不打清軍窩裡鬥 永曆有病亂投醫

  隨著大西軍的日益做大,孫可望更捨不得放下他當大西皇帝的美夢了,屢次設法阻撓和永歷朝廷的直接聯繫,甚至曾經設想攻入廣東,挾天子以令諸侯。

  李定國更加厭惡孫可望這種做法,曾當著孫可望的面就罵他道:

  “肇慶永曆皇帝才是大明正統,我等當竭盡心力,保當今萬歲才是正理。你也不看看你有什麼德行,竟敢妄自尊大,難道是想自取滅亡嗎?”

  忌憚于李定國手下五萬多軍隊和他的足智多謀,孫可望只得暫時打消了當皇帝的想法,但內心愈發耿耿於懷。

  當不成皇帝,孫可望心裡不舒服,成心找茬,要求永曆封他為秦王,否則就不承認永曆政權。

  這時候,永曆帝手下已經有李成棟、鄭成功、何騰蛟等勢力,坐擁南方大半壁江山,並不完全依賴大西軍。

  孫可望的無理要求理所當然的被永曆帝拒絕。孫可望乾脆不管永曆那邊了,自稱“秦王”,把雲南稱呼改作雲興省,並且私自鑄造錢幣。

  李定國對此很不滿,表面上卻沒再和孫可望爭執,反而表示擁護孫可望。

  其實,他是在麻痹對方,內心卻下了和他分道揚鑣的決心。

  時間一長,孫可望見李定國不再反對他,以為他服自己了,漸漸對李定國放鬆了警惕。

  這一年九月,孫可望率自己的十萬大軍親往貴州,剿滅清軍殘餘和土匪,留李定國守雲南。

  李定國在雲南加緊招兵買馬的同時,派兵封鎖貴州到雲南的所有道路,再不許孫可望返回,從此徹底與孫可望決裂。

  李定國和張獻忠不同,軍紀嚴明,愛護百姓,雲南百姓向著他,幫他阻擊孫可望。

  孫可望再也無法返回雲南,只能留在貴州了。

  另一個小兄弟劉文秀,對二人爭權奪利傷透了心,為不夾在二人中間為難,率本部人馬返回了川南。

  至此,雲南屬於李定國,貴州屬於孫可望,川南屬於劉文秀。

  川北則是已經投靠了南明的王尊坦和李國英。

  這些勢力在名義上都屬於南明永歷朝廷,再加上湖南何騰蛟、江西金聲桓、福建鄭成功、兩廣李成棟,力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在南方的清軍。

  這時候,永曆帝該組織大軍反攻,收復失地了吧?

  嘿嘿,不成。怎麼呢?

  咱看著李定國和孫可望兄弟倆鬧的不可開交,心裡堵得慌,其實,他們是這些人裡頭最好的了。

  鄭成功和李成棟那才叫仇人。替清軍攻下鄭成功老家安平的,就是李成棟。

  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松夫人之所以上吊自殺,就是李成棟的功勞。鄭成功能算完嗎?

  佔領福建之後,鄭成功沒再往北和清軍作戰,而是在南邊沿著海邊往西,先後攻佔了李成棟的梅州、潮州。

  他是海盜世家,沿海打仗有戰船接應,這一套他熟。

  都是大明臣子,大明的屬地,你憑什麼攻打我的地方?李成棟也不幹,派兵反擊。

  兩家就在福建、廣東邊界上乒乒乓乓打起來了,那叫一個熱鬧!至於抗清的事情,還是等兩家決出勝負以後再說吧。

  湖南那邊何騰蛟領著一幫流寇,很快就招架不住孔有德的清軍進攻了。

  唇亡齒寒,江西金聲桓和王得仁還想幫他,可過去一看,特麼全都是李自成原來手底下那群土匪。不能和他們摻合。

  這幫人,哪兒有糧食,哪兒有百姓他們就搶哪兒。你前腳幫他打跑清軍,後腳他緩出手來,沒准就跑你地界上禍禍。

  得,咱們還是在咱自己地盤上,深溝高壘,防清軍的同時,也防著這幫土匪過來吧。

  何騰蛟幹不過孔有德,派人四下裡求救,根本沒人搭理他。他只得再派人向永歷朝廷求支援。

  永曆這時候已經將行在遷至廣西南寧了。

  在肇慶離的李成棟太近。李成棟自從看明白永歷朝廷之後,愈發對朝廷不尊重,對永曆也是十分傲慢無禮。

  在肇慶呆著,早晚有一天會落到李成棟手裡,被他控制。

  李成棟忙著和鄭成功開戰,還沒有騰出手來完全控制廣西,廣西大部地區屬於真空地帶。

  大家一商議,趁著李成棟和鄭成功在東邊打的熱鬧,顧不上他們,不如趁機到南寧那邊,發展自己的軍隊。

  手裡有軍隊,心裡才踏實不是?

  何騰蛟的使者輾轉千里,總算到達了南寧。

  可永曆這時候手裡還沒幾個兵。朝廷沒幾個錢,好歹的招點兵馬,再給了何騰蛟,他還是光杆司令。

  他捨不得,四下各方勢力又沒一個聽他招呼的,他也沒什麼辦法。

  瞿式耜給他出一注意,既然東邊那幫傢伙不聽招呼,咱就去西邊試試,拉雲貴川的大西軍。

  孫可望曾經派使者來過,表示願意忠於大明。那就按他的條件,給他個王當當,讓他出兵幫何騰蛟,說不定他看在王位上,能答應。

  這也算有病亂求醫吧,瞿式耜當時不知道大西軍已經分裂了,整個永歷朝廷消息閉塞,對李定國和孫可望一點也不瞭解。要知道情況,他們就先去拉李定國了,那肯定會成功。

  朱由榔派使臣前往貴州,封孫可望為冀王,請他出兵湖南,救援何騰蛟。

  孫可望這時候在貴州兵精糧足,小兄弟劉文秀也和他處的不錯,他正惦記著當大西皇帝呢,根本就不想搭理永歷朝廷。

  李定國在昆明聽說了永曆派來使節的事,立刻寫信給孫可望,告訴他,只要他真心歸順朝廷,他們還是好兄弟,他還拿孫可望當大哥。

  說真心話,李定國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武可上馬安天下,文下馬可安邦定國。

  孫可望打仗有一套,勇猛頑強,被老張稱作大西軍的“一堵牆”。可他過於粗獷了,論治理國家,戰場施展計謀,離李定國就差遠了。

  這也是李定國不服他的一個原因。他只能當大將,李定國才能當統帥。

  兄弟倆分家以後,孫可望嘗到了沒有李定國,自己當家的滋味,離了老二還真不成。

  這時候,手下那個吃裡爬外,已經投靠了孫可望的原南明雲南副使楊畏知,給他支了一個損招。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