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即便在中國買外國貨,也可以面臨中國特色的監控,屬於自身隱私資料被源源不絕的上傳給中國政府。Shan Junhua 是白色 Tesla Model X 的車主,卻在最近發現他的車子一直將他的位置回報給中國政府。
美聯社的報導追查在中國販售汽車的車廠,如 Tesla、BMW、戴姆勒、福特、通用汽車、日產汽車、三菱汽車,還有新創 NIO,總計兩百多家,都將車主駕駛的位置等資料,回報給中國的監控中心。
「我並不知道這件事情,」Shan 說。「Tesla 可以做這件事情,但為什麼要傳輸給政府呢?這可是我的隱私資料啊。」 中國政府號稱他們是為了公益目的,才收集這些資料,像是藉由車子流量資料,改善基礎建設,協助產業發展,促進公共安全,還有避免補助詐領。但是上述做法卻與其他電動車市場,如日本、美國、歐盟,並沒有收集到這種程度的即時資料。
各汽車廠回應他們只是配合當地政府法規規定,而中國政府收集的電動汽車即時資料,很難不聯想到中國近年無所不用其收,盡力收集所有他們能拿到的人民數位足跡。
美聯社深入政府端,看政府的相關單位,怎麼運用這些資料。上海電動汽車公眾資料收集、監控和研究中心,裡頭的大螢幕,看得到這些回報回來的即時電動車資料,中心人員能依據螢幕上的資料,改進政策和規畫。點進每一台車,還可以看到電池狀況、里程數等資訊。 但這一切在中國運作,卻附帶中國人民的隱私,能夠在即時的地圖上面,看到大家的生活。
在中國以外,車廠對客戶回傳的資料就相對保守,能夠取用來分析車子狀沿和改進各項服務,最終找出用這些汽車資料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就如同麥坎錫說,到了 2030 年,資料經濟將達到 7,500 億美元。但政府要拿掉這些資料,卻必須基於調查案件,由法院命令授權之下交出來。
Volkswagen Group 中國總監 Jochem Heizmann 在受訪說:「中國有即時追蹤系統,而我們必須依規定傳回中國的系統。」Heizmann 說他們無法保證中國不會拿來做監控用途,但強調他們公司在他們自己的系統有好好保護客戶隱私。 Heizmann 強調,儘管傳回汽車的位置,但並沒有透露駕駛的資訊,而汽車不像智慧型手機那樣,很容易收集相當隱私的個人資料。
相比之下,美國政府也有鼓勵電動車的政策,花了政府科研預算要收集,卻有層層的限制。2011 年美國能源部在愛荷華州的國家實驗室,調查全國電動車車主的駕駛和充電行為。研究人員必須從車主取得權限,裝上監控設定,而且並不是即時回傳,而是每迥統整一次。這已經是美國境內最大筆的資料了,當然美國的研究者加上暱名化的程序,每台汽車被加上隨機的序號。相比之下中國政府一聲令下要廠商交資料,資料量更大而且時間跨度更長。
由於各大車廠看中中國龐大的電動車市場,儘管要傳回電動車即時資訊,為了不得罪中國當局,必須配合中國的法規規定,不然不用想在中國市場賣車。對於中國電動車車主來說,如同智慧型手機成為監控個人的工具,電動汽車也淪為一樣的狀況,但擔心無用,不然就不用開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