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記者黃肇祥攝)
上市記者會後,實際詢問 vivo NEX 雙螢幕版設計總監蕭銘楷。事實上,這款手機並非電競也非美拍手機,而是具有全面性的,相比 vivo NEX 旗艦版採用升降式前鏡頭,雙螢幕版針對用戶其他痛點去設計。拿到雙螢幕版實機後,記者便以去除拍照、遊戲外的雙螢幕功能,作為初步評測的重點,試圖驗證官方的說法。以下為三個雙螢幕運用的場景與體驗心得。 「畫心」功能能在主螢幕繪製圖案,顯示於後螢幕,有時間限制,因而無法作為畫板與筆記分享,實用性不算高。(圖/記者黃肇祥攝)
※第一招:刷取QR碼 vivo NEX 雙螢幕版缺少 NFC 功能,導致部分行動支付無法支援,是較為遺憾的一點。若是使用 Line Pay 等刷條碼的支付系統,雙螢幕版本就能提供獨一無二的優勢。同時按下 vivo 鍵與電源鍵(亦可藉由手勢滑動與快捷功能鈕),就能把當前螢幕的畫面,切換至後螢幕顯示。也就是說,開啟 Line Pay 條碼頁面,不用再把手機轉過身,只需要利用後螢幕讓店家刷取即可。同樣的應用方式包含,用 QR 碼加好友的功能。
這項優勢在中國或許較為強大,電子支付相對興盛,且幾乎都是採用掃描 QR 碼,台灣捷運系統則以 NFC 為大宗。此外,實測後螢幕顯示照片與社群網站的貼文,給坐在對面的友人觀看,效果並不算太好。一來是手容易遮擋螢幕:二來受限於後螢幕的顯示比例,許多 App 並不支援,導致畫面會過於狹長。 除了電源鍵與音量控制,vivo 鍵是切換螢幕的主要按鈕。(圖/記者黃肇祥攝)
※第二招:雙螢幕多工處理 將畫面傳送到後螢幕,vivo NEX 能享有一機二螢幕的體驗。好比使用電腦外接雙螢幕,主螢幕放置網頁瀏覽、剪輯程式,副螢幕則是對應的圖庫與筆記。操作 vivo NEX 主螢幕時,按下機身左側的 vivo 鍵,就能切換至後螢幕。此時原先的工作並不會切換過來,用戶可以開啟其他的 App 進行搭配。若要再切換回主螢幕,則按下右側的電源鍵。
記者本身使用 Google Keep 進行筆記與重點整理,若要查詢相關資料、觀看信箱與文件,就得跳出頁面再進入相對應的 App,相對有些麻煩。使用雙螢幕迅速切換,較不會手忙腳亂,適合長時間的工作執行。實際的應用還有撰寫訊息需要數學計算,開啟後螢幕使用計算機,又或者是 Google Chrome 與通訊軟體的交互使用。
綜觀桌腦與手機系統,多視窗多工處理向來是蘋果 MacBook 的強項,藉由手勢即可於多個桌面與視窗靈活切換,Windows 電腦逐漸在增強這方面的功能,但是手機的多工處理則較為遜色。礙於螢幕大小,即便叫出 App 列表,要找到前一個視窗(App),都會眼花撩亂。vivo NEX 雙螢幕版算是有解決這項痛點,是目前實機體驗最驚豔的一環。 當 Line 圖示顯示,只要一切換螢幕便會自動進入 App 內。(圖/記者黃肇祥攝)
※第三招:遊戲模式與 YouTube 訊息通知 說好不談遊戲?不過 vivo Nex 的遊戲模式確實有助於多工處理。得以自行添加非遊戲類 App,例如替 Google Keep 與筆記 App 添加防打擾功能,以專注於工作。此外,遊戲模式提供通訊軟體的子母畫面,能夠小幅度顯示 Line 的畫面進行對話回覆。若開啟後螢幕時,最上方也會挑出通訊軟體的快捷功能。可惜的是,快捷列無法自訂,且只支援 Line 與微信,臉書 Messenger 與 IG 訊息皆無法使用。
若選擇不開啟遊戲模式,雙螢幕還有另外一項有趣的支援功能。進入全螢幕畫面(YouTube、遊戲),收到 Line 訊息,通知以類似於 Messenger 的小圓點浮現,而非傳統的通知列。此時,直接開啟後螢幕就會自動進入 Line 程式裡頭,連快捷列都不需要點擊。臨時需要回覆,又不想中斷遊戲與影片,雙螢幕提供另外一個便利的應用。 由於螢幕比例的關係,部分 App 不支援,就會導致畫面非常狹長(圖/記者黃肇祥攝)
在快捷與設定的部分,有不少進步空間。例如,切換至後螢幕的快捷功能列,只能放置 Line 與微信等通訊 App,諸如計算機、瀏覽器、信箱等,得自行尋找。若能打造專屬的螢幕切換工具列表,允許用戶自行擺放,靈活度會更加理想。此外,多數的第三方 App 幾乎都不支援後螢幕比例,開啟 Line 相當狹長,會影響文字輸入的手感。加上,較為厚重的機身,單手進行機身翻轉,以男生來說就不算輕鬆了。
總結來說,vivo Nex 雙螢幕版的多工處理,遠比拍照與遊戲功能還要強大,能解決用戶不少痛點。除了兩個螢幕間的交替切換,單螢幕的子母、分割畫面也是簡單又容易開啟,極盡使用 6.39 吋正面零邊際的全面屏。vivo 以獨特的創意打破既有手機的框架,實用性上絕非噱頭,細節存有特色巧思。然而,正如 vivo Nex 對於探索未來的宗旨,想必雙螢幕還有進步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