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法新社)
自從劍橋事件後,臉書聲譽直直落,人們害怕數據隱私遭出賣。近期流行的 10 年挑戰,許多網友瘋傳 10 年前後對比照。就有專家直言,活動是否讓臉書獲取更多資料而得利呢?儘管臉書官方作出聲明,強調這並非他們舉辦的挑戰,卻意外帶起外媒對於數據保護的二次探討。
《Wired》專欄作家 Kate O'Neill 近期撰文表示,在進行 10 年挑戰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在幫臉書創造更多數據?O'Neill 舉例說明,過往你上傳照片,臉書不見得知道這張臉是幾歲的面孔,如果要訓練有關於年紀增長的演算法,臉書需要具體的時間,可是人們不見得會在每張照片上,如實寫上拍攝日期。10 年挑戰恰好提供最乾淨且準確的數據。
O'Neill 最早公開這個想法是於個人的推特上,該篇貼文已經有超過一萬次轉法與兩萬多個讚。他於事後發布於《Wired》的文章提及,蒐集臉部數據,往好處想可以用在許多方面,例如協尋失蹤兒童,但難保有惡意的使用,以及相關負面影響。 (圖/美聯社)
臉書在事件發酵後,於推特上作出聲明,「10 年挑戰是由用戶自行發起的,與我們無關。這說明大家在臉書上能找到許多樂子。」不過《富比士》雜誌並不買單這樣的說法,他們認為每天有 20 億用戶上傳數十億張照片,很難說臉部辨識的演算法不會受益。即便沒有主動上傳,萬一不小心入鏡的照片被其他人發佈,臉龐仍存在於臉書平台上。
《富比士》指出,儘管臉書不打算在平台以外提供相關數據,但如果有意願這樣做,並沒有相關規範能阻止。亞馬遜與 Google 都已經使用相關技術,作為提升服務的手段,例如 Google 相簿除了能辨識人臉之外,還能加以分類。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維克森林大學教授 Lauren A. Rhue 表示,10 年挑戰提供相對乾淨的數據給臉書,現在覺得沒有威脅的事情,在 5、10 年後可說不定。例如,目前美國執法單位已經使用生物辨識 DNA 等系統追蹤嫌疑犯,如此應用前人是不可能想到的。Rhue 認為,臉書擁有數十億張照片,擁有超級龐大的生物辨識數據,大眾應該對於這樣的公司有所警惕。
有相關討論並非要讓使用者停止玩 10 年挑戰,或者暗批用戶愚蠢,正如 O'Neill 於推特上所言,「不是說所有人都該因此恐慌或擔憂,只是我們的數據如何被使用,這些值得進一步關注,不需要對一切都保持強烈警惕,只要保持批判性思考,理解數據具備的使用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