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自己花太多時間在手機、網路嗎?你知道網路成癮會造成什麼影響嗎?《失控的指尖》指出,台灣介於 18~35 歲的族群中,近 40% 的人每天會花超過三分之一天上網。
2017 年北美放射學年會公布一份小型臨床實驗研究,比對 19 位網路或手機成癮者與非成癮者的大腦,發現成癮者腦中的神經傳遞物 GABA 較高,會抑制某些大腦功能,導致人們容易焦慮,損害專注能力。
然而這些調查和研究,卻不一定能停下我們的手指。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提到,因為工作、生活的關係,多數人每天都會接觸網路,但就跟使用藥物、酒精一樣,使用網路也可能會「成癮」。他指出,我們也許了解成癮的壞處,卻不一定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癮。
工作與生活型態改變,讓網路成癮難以發覺但為什麼難以自覺成癮?「一般疾病會帶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可是成癮初期反而會有正面的情緒。」這涉及大腦機制,由於大腦透過分泌「多巴胺」,傳遞興奮和快樂情緒,當這種愉悅感和特定行為連結,促使人們更喜歡做愉悅的事。
像是飽足感帶來快樂,所以多巴胺會促進我們想像吃飽的愉悅感,認為覓食是快樂的;只是吃太多東西會引發身體不適,我們便會停止進食,但使用網路卻缺少了「停止提示」,而且當時間拉長,會需要更多多巴胺才會感到愉悅,不知不覺就增加了網路用量。
李信謙表示,這使我們容易失去對這項病症的警覺度,加上人們經常合理化自身行為,認為頻繁檢查客戶訊息、整理上司要的報告,算不上不當使用。醫學界也因為上述原因,難以定義網路成癮,無法像吸菸、喝酒單純以「量」決定一個人是否成癮。
雖然定義模糊,但造成的傷害卻不容忽視。像是視力變弱、睡眠品質降低等,是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傷害,其次是排擠與家人相處或工作時間。
大腦隨時接收新資訊,會排擠記憶和思考時間還有種隱性的傷害,是來自網路資訊快速、片段化的特性,會減損專心能力、深度工作能力。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科學家的研究也提到,讓資訊隨時隨地進到腦中,打斷我們的思緒,導致大腦沒有時間完成記憶工作。
因此,如果想判斷自己有沒有過度使用網路,他分享了一個簡單的方式: 回歸到成癮的條件,你是不是在「非正當時間」仍無法放下網路。像是沒有任何目的瀏覽社群軟體,不斷檢查通訊軟體,害怕漏掉最新消息,這些都有可能是潛在的過度使用網路行為。
最後李信謙也說,就算自己是醫生,也難免有「掛在網上」的時候,而如果想要根治,戒斷計畫只是輔助,更重要的是要有「病識感」(有病的意識),才會採取行動,尋求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