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克服恐懼和焦慮

yobe 發表於 2019-4-6 22:01:34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 2003

人人都有害怕的事物 ,也許是蜘蛛、螞蟻、老鼠等昆蟲或小動物,有些人則是有懼高症或幽閉恐懼症等。當人們遭遇「威脅」時,心臟不由得開始怦怦跳,額頭也沁出滴滴汗水。這些生理現象都是所謂的「恐懼反應」(fear response),能幫助人類避免潛在危險。但當恐懼感長時間壟罩內心揮之不去時,則會打亂生活步調影響工作及生活了。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有些不幸的人經歷過情感、戰爭、重大交通事故等創傷事件,於事故之後實際威脅已不存在卻仍有恐懼反應,稱做「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 PTSD,又稱創傷後遺症),容易受驚嚇、恐懼、焦慮、做惡夢、無法專注、對人產生疏離感、悲觀等,嚴重時可能會有自殘行為。


暴露療法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標準治療是「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方法是反覆提供患者觸發恐懼的情境,但是不給予預期的恐怖後果,藉此打破「觸發恐懼的事物」(導致威脅、恐懼反應的畫面或聲音)與「有害的後果」之間的聯結,以幫助病患「移除」恐懼反應。例如在治療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士兵時,醫療人員會在沒有實際戰鬥的情況下使用耳機讓病患聽到巨大的戰鬥噪音。由於並沒有傷亡發生,最終病患有機會將觸發與預期的威脅結果分開,並減少或消除恐懼反應。


有些情況並不適合採用暴露療法,特別是再次暴露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或不道德的情況(例如強暴受害者)。此時則較適合採取其他治療方法,例如「引導想像」(guided imagery),這是由治療師引導患者形成心理圖像以取代實體的觸發事物,這被認為有望用於治療恐懼症。因為運用想像力在腦海中有意識地模擬某些事物,能幫助患者按照自己的節奏以自己選擇的方式去重新面對引發恐懼的事物。


想的跟真的一樣?

想像是在心理模擬未被感覺器官察覺的事物和事件。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時,人們總是根據傳入感官的訊號以及先前的經驗來構建我們所感知的世界的一切。如此所形成的心理認知會成為記憶,也可以被用於想像未來的場景。


事實上想像力使用的大腦區域和感知、記憶所使用的大腦區域相似,包括視覺皮層和聽覺皮層(提供我們的大腦感官正在經歷或曾經有的經驗的資訊),以及提取記憶的區域:海馬迴(這有助於我們就從前的經驗來預測後續可能發生的事情)等。


想像力為何能克服恐懼感?

當遭遇害怕的事物,人們的身體會產生「神經性反應」(大腦的記憶和感覺處理區域會活化)和對此威脅的「生理性反應」,如出汗或心跳加速等。有實驗證據顯示,當「想像」威脅存在時,大腦活化以回應此「威脅」的大腦區域就如同威脅實際就在我們面前一樣。因此對大腦而言,想像和實際發生的危險從某些角度而言並沒有兩樣。


然而反覆想像威脅但危險後果卻從未發生時,大腦對刺激和預期結果之間的聯結將逐漸削弱,同時身體對威脅的神經和生理反應也會減弱。因此治療師可以訓練病患運用想像的技巧進行暴露療法,不需要實際面對令病患恐懼害怕的事物。


結語

運用想像力的心理治療並不僅止於克服恐懼感,這類的心理治療技術也被用於: 1. 增加幸福感,2. 增加和他人的聯繫感,3. 增加對他人的信任感等方面。但病患切勿私自嘗試想像暴露治療,必須遵循專業治療師的引導。因為有案例顯示,某些受虐個案在記憶混淆的情況下使用想像暴露治療時,反而會導致扭曲、錯誤的記憶,使恐懼感不減反增。

已有(5)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吳小波 發表於 2019-4-6 22:26
想像力就是我的超能力~
這樣說起來全面啟動也是這個理論
bbbbvcxz 發表於 2019-4-6 23:36
社會越進步   醫學也越進步
但是很多奇怪的疾病被發明被認定
難忘的陌生人 發表於 2019-4-7 00:10
有時候靠自己也不一定有用
還是需要別人伸出手來幫忙
不要忽視他人~
綠蜂膠先生 發表於 2019-4-8 00:29
滿符合中醫的概念,
七種情緒過度表現都會讓人生病,
所以看事平常心,
為事處之泰然,自然健康許多
林坤賢 發表於 2019-4-8 12:37
所以凡事往好處想,就會有好事臨;心情輕鬆愉快,也比較不易得病啊!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yobe

LV:-2 禁止發言

追蹤
  • 28741

    主題

  • 48008

    回文

  • 1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