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分別為,Fitbit Versa Lite、Galaxy Watch、Garmin vivoactive 3。(圖/記者黃肇祥攝)
智慧穿戴近年日漸盛行,除以智慧手錶起家的 Garmin、Fitbit,手機品牌紛紛投入研發與生產,造就另一股風潮。想跟上這波潮流,卻不曉得從何下手?自由 3C 頻道整理五大重點,幫你找到最適合的款式。
※外觀 從最直觀的造型來說,消費者當然挑選最喜歡的設計,有如 Fitbit Versa 與 Apple Watch 方形錶面,也有像是 Garmin、Galaxy Watch 的圓形,甚至體積更小的智慧手環也是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傳統手錶品牌卡西歐(CASIO)等也紛紛投入智慧市場,純論外型選擇不少。撇除富有科技感的設計,同樣有像 Garmin vivomove HR 等,保留傳統指針設計,同樣搭載心率偵測和運動辨識,就差在沒有顯示螢幕而已。注重時尚穿搭品味的消費者,不見得要朝科技品牌尋找。 Garmin vivomove HR 採用指針式造型。(圖/記者黃肇祥攝)
此外,佩戴的感覺也非常重要。例如 Galaxy Watch 提供 42mm、46mm 兩種錶面大小,重量與手感有所差異,由於手錶是長時間攜帶的配件,若是過於厚重,難免產生不適,最好還是能去實體店試戴比較。
※健康偵測 智慧穿戴的最大亮點莫非於心率偵測,蘋果的 Apple Watch 甚至還支援 ECG 心電圖,可見穿戴裝置在醫療與健康領域的潛力。一般來說,普遍的智慧手環、手錶都已經有配載感應器,因此若是注重身體健康的消費者,或許可以進一步查看各家提供的健康管理功能。
以主打健康生活的 Fitbit 來說,數據與資訊相當齊全,App 內可記錄一天的飲食,並且詳細記下每一餐的卡路里,還能像當兵寫飲水小卡,提供區塊紀錄每日的喝水量。另外,部分品牌也會針對女性提供生理期追蹤。 Fitbit App 內截圖。(圖/記者黃肇祥攝)
購買前,可以先行下載 App,查看該款機型所提供的數據、呈現方式與資料,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 運動辨識 早在多年前,蘋果就曾替 iPod Nano 添加 NIKE+ 的感應器,提供慢跑數據。如今同樣的任務則交棒給智慧穿戴。透過感應器與晶片,手錶可辨別多達數十種以上的運動類別,進而以不同的計算方式評估消耗熱量。有運動習慣的消費者,記得先檢查手錶是否支援自己從事的運動項目。
以 Garmin vivoactive 3 來說,提供 15 種運動辨識。支援 GPS 追蹤,可以記錄慢跑路徑,甚至是滑雪、游泳與高爾夫都得以辨識,提供專業的 App 打造更完整的數據庫。Garmin 在產品線上,瞄準極度專業的用戶,有針對戶外活動的 instinct 系列、專業人士的 MARQ,甚至還有航空錶與航海錶。 Garmin vivoactive 3 內建GPS 連結功能。(圖/記者黃肇祥攝)
消費者也要注意錶帶。智慧手錶主流都提供快拆錶帶,得以替換不同材質與花色的款式,根據運動類型不同,皮革、矽膠配戴舒適感會有所差距。
※功能性 若只是單純想要智慧手錶,並不在意運動、健康數據,勢必得挑選功能性最廣泛的手錶。以系統來說,不像是手機就只區分為 Android、iOS 兩大區塊,手錶的系統非常混亂。各家都選擇自行研發系統,造成 App 資源相當零碎,不利於開發商提供服務。因此,市佔率越高或是有手機撐腰的品牌,佔有一定優勢。
撇除運動與健康,智慧手錶最核心的就是查看通知、訊息,操控性與介面設計是一大重點。以記者近一個月評測的 Fitbit Versa Lite、Garmin vivomvo HR、Garmin vivoactive 3 與三星 Galaxy Watch 四支手錶來說,就屬 Galaxy Watch 操作手感最佳。轉盤操控的方式,省去點擊小螢幕的麻煩,介面呈現也相當豐富,可惜缺點是續航力約只有平均水準的 3-4 天。 (圖/記者黃肇祥攝)
以功能來說,最適用的部分手錶也支援電子支付。三星、Garmin、Fitbit 都有各自的付費系統,可支援一卡通(Samsung Pay 預計未來支援悠遊卡),合作的信用卡銀行不盡相同,消費者選前要多加留意。
※品牌 若還是不知道從何下手,最後就是從品牌來挑!有鑒於智慧手錶都得與手機透過藍芽連線,因此同一品牌的產品,處於同樣生態系,兩者的支援度與穩度性一定是最佳的。以記者實際體驗過的三星 S10e 與 Galaxy Watch 的組合來說,可以直接用內裝的 App 進行連結,免於額外下載。蘋果 iPhone 同樣針對自家的 AirPods、Apple Watch 進行連線優化。 (圖/記者黃敬淳攝)
不過要注意的是,要考慮到換手機的可能。像是 Apple Watch 完全不支援 Android 手機,迫使用戶想換手機也只能挑 iPhone,Samsung Pay 也只支援三星手機。因此,這時作為中間品牌,Fitbit、Garmin 就能發揮雙平台階支援的優勢。如何挑到正確的品牌?先想想自己換手機換手機的頻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