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記者黃肇祥攝)
Garmin 推出首款內建悠遊卡的智慧手錶 Garmin vivolife,在北部的大眾運輸使用上,更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此外結合 Garmin Pay 支付系統,可說讓智慧手錶近乎取代錢包的功能。記者實際開箱使用一週,以下分享相關體驗心得。
從外觀與功能上來看,Garmin vivolife 其實可以說是 vivoactive 3 Lite,與 vivoactive 3 幾乎一模一樣。差別在於前者價位較低,少了一部分的運動健康偵測功能,但推出額外的悠遊卡支援。就如同其命名「life」,更貼近大眾使用者。vivoactive 則面向運動愛好者,以及部份對於專業功能有需求的用戶。 (圖/記者黃肇祥攝)
佩戴感與 vivoactive 相似,首要感受就是非常輕。對比記者擁有的傳統手錶、三星 Galaxy Watch,重量僅 43 公克、錶面厚度 11.7 mm,vivolife 顯然就是超輕量級的選手。平日攜帶不會有明顯感受,慢跑時,也能降低手腕的負擔。附贈錶帶為矽膠材質,外側帶有粗糙感,內側則為光滑的表面,相當舒適。運動後錶帶會沾到汗,建議還是稍微清洗一下。
至於 vivolife 主打的悠遊卡功能,則與實體卡片使用方式相同。好比手錶就是卡片,無須註冊帳號或是特別開啟,開箱就能直接放在捷運站的加值機使用,相當方便。於設定中,也能找到卡片序號,藉此開通 Ubike 帳號。日常於超商、捷運、公車都能廣泛運用,實測感應速度流暢、不會卡頓。手錶內建交易紀錄、餘額查詢。 (圖/記者黃肇祥攝)
體驗上較差的地方,與手錶本身無關。而是台北捷運、公車悠遊卡感應處的設計,對於 vivolife 使用者較為不友善。舉例來說,北捷都把感應處設置於右側,習慣將手錶配戴於左手的用戶,進出站就得以不自然的姿勢去刷卡,得花一段時間去習慣。可參考 畫面。(2 分 30 秒處) (圖/記者黃肇祥攝)
運動功能是 vivolife 與 vivoactive 最大的分歧點。vivolife 只支援 10 種室內運動模式,像是支援跑步機,卻沒有室外跑步的辨識能力,且不具備 GPS、GLONASS 等功能,與其產品定位有關。vivolife 作為智慧手錶,提供訊息通知、更換表面以及 App 商城等功能(目前商城內沒有 App 可以下載,實際詢問,公關公司表示未來會逐漸增加)。
實際體驗,vivolife 具備幾項優點,重量輕、續航長(使用 4-5 天沒問題)、支援悠遊卡,價錢也相對於 vivoactive 更加實惠,缺點或許就是功能較為陽春,對於運動模式的支援較少,且 App 生態現階段也不豐富。整體的體驗還是相當不錯,適合輕度需求的都會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