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記者黃肇祥攝)
臉書今(6日)邀請部分台灣媒體,與亞太區內容政策管理經理 Sheen Handoo 會面說明《社群守則》,說明在臉書上「哪些話能說?哪些又會被認定為不當言論」。會後開放媒體提問,現場記者顯然對於「內容審查員」相當有興趣,數個問題皆是瞄準其而來。
何謂臉書「內容審查員」呢?為了維護臉書的發文、留言風氣,官方制定《社群守則》,是否違規的判定就是交由「審查員」與機器 AI 互相配合。根據 Handoo 說明,臉書目前負責資安、網路安全的員工共有三萬人,其中有一半都是內容審查員,也就是約 15,000 人。臉書大幅投資 AI 技術,試圖用電腦進行密集地審查貼文,但根據先前的《社群守則執行報告》其實能發現,AI 在部分項目主動發現問題留言的比例特別差。
例如,今年第一季臉書一共捕捉到 400 萬筆仇恨言論,卻只有 65.4% 是由機器主動辨識,性騷擾與霸凌的比例更低到只有 14.1%。Handoo 說明,這與主題的特性有關,這些內容大多會是較具有在地性的言論,可能針對個人特點而來,機器較難以辨別;雖然在努力提升 AI 的精準度,現階段卻仍需要人工進行審查。 (圖/記者黃肇祥攝)
也就是說,有群人默默地在檢查我們在臉書上貼文的言論,他們是誰?來自哪裡?有記者提問,「台灣有這樣的審查團隊嗎?」Handoo 回應,審查員在海外共有 50 種以上的語言,且要確保與時俱進,會定時接受訓練、了解世界趨勢,但目前台灣當地沒有設置審查員,不過臉書有與在地專家合作,能保障在涉及在地語言的內容時,會有中文為母語的專家進行審核。
先前不少有外媒報導,臉書內容審查員面臨極大的心理壓力。Handoo 則提到,他們會特別關注審查員的心理健康,會提供相關輔導。也會依據特定的偏好,指派不同的任務,例如某人可能特別無法接受動物虐待的內容,那就不會排給他相關工作。在職務上也以「質量」為第一優先,不會有「則數」的業績壓力,內部會時常檢討,確保審查員標準的一致性,並給予工作考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