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兩手策略抗美,台廠夾縫求生

yobe 發表於 2019-6-8 19:42:39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 1881

5 月 15 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使用「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公司」所製造的通訊設備。根據此命令,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 70 家子公司列入管制黑名單。這天,美國政府對華為祭出「禁購令」及「禁售令」雙制裁,雖然後來又提出緩衝期,但趕盡殺絕的做法震驚全球。

然而,從 2018 年 12 月 1 日「華為公主」孟晚舟在溫哥華轉機被捕,至川普簽署行政命令,這 163 天裡,華為其實已全力動員調整供應鏈結構。


向供應鏈下急單  華為全球拉貨全力備戰

去年 4 月 16 日,美國商務部宣布 7 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零件,讓中興陷入倒閉危機。「那時川普下禁運令,讓中興通訊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囤貨,情況非常慘烈……」一位中興通訊供應鏈廠商回想起當時情景仍感到相當震驚。


「現在每天電話接起來,就是聽到華為的採購窗口在催貨」,一位不願具名的華為台廠供應商高層接受《財訊》專訪時苦笑說,孟晚舟被逮捕後,華為便對全球核心供應鏈廠商開始積極地拉貨。


根據《財訊》近兩個月遍訪華為海內外供應鏈廠商所掌握到的消息:這段期間,華為台面上向美國提出嚴正抗議,台面下卻緊鑼密鼓加大零組件採購急單,部分台廠甚至被要求把實驗室和產線移往中國境內。


「海思第一季追單很多,尤其是 2 月時單子下不停」,一位為華為集團旗下晶片設計公司海思進行產品驗證與測試服務的供應鏈廠商高層透露,3 月初華為甚至還要求該公司能在深圳設立實驗室。


「3 月初接到華為《針對如何穩定供貨華為的對應計畫》通知,承諾無論在任何情況下 3 個月內一定會供貨給華為」,負責提供華為關鍵元件供應商的高層指出,這是一份雙方簽署的書面承諾,是採取比較折衷的做法,未來無論採用中國境內或境外設置的產線,一定要達成這份書面承諾的約定。


「去美化」勢在必行  轉向尋求台廠合作機會

依據眾多供應鏈廠商的說法,華為要求非美系的核心供應鏈廠商赴中國設廠,以及提高對非美籍企業的下單量,短期看來是因應美中貿易戰對營運的衝擊,但實際上最終的目的,其實就是要在全球供應鏈策略上加速去美化。


不僅全力動員調整供應鏈結構,近期華為在採購策略上也有所轉變。過去,華為主要向 Skyworks(思佳訊通訊技術)等美國公司,採購天線、功率放大器(PA)、雙工器(Duplexer)、射頻開關(Switch)、濾波器(Filter)、低噪放大器(LNA)等元件,再由思佳訊通訊技術委由全球砷化鎵 PA 代工龍頭—穩懋,協助代工。但今年初開始,在美中貿易戰催化下,華為旗下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已擁有開發 PA 的能力,並開始直接向穩懋小量下單。




▲ 5G 也是華為不能輸的一場戰役,仍戮力在全球市場積極卡位。


「今年華為也開始關注台灣 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與 Switc 的相關供應鏈廠商」,一位華為供應鏈高層透露,華為已在接觸包括華碩轉投資的 IC 設計公司力智電子等台灣公司,探詢未來合作的空間。


與此同時,華為為了加快在中國 5G 基地台的布建,除了快馬加鞭提高關鍵元件的自製率外,並大力培植中國本土的供應鏈廠商。消息人士指稱,年初時,華為採購海思處理器的比率已拉高至 80%,若以投片量來看,早已是台積電的最大客戶。


培養中國本土供應鏈  提高自製率,加速 5G 布建

相對而言,代表著未來華為採購高通、聯發科晶片的比重,可能會大幅降低。根據台新投顧的報告,隨著中國加速 5G 建設,華為持續提高自製率之下,也積極培養本土供應鏈,包括三安光電、滬士電、深南電路等中國企業都會是受惠廠商。


然而,華為的遠水畢竟救不了近火。5 月 20 日,Google 首先發布聲明,將遵從美國禁令,終止與華為合作。隨後,包括英特爾、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賽靈思(Xilinx)、科沃(Qorvo)、美光(Micron)等美國半導體、記憶體大廠,也已暫停向華為供應產品。


負責協助華為旗下晶片設計公司海思進行晶片設計與類比模擬軟體的益華電腦(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兩大美系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廠商,也宣布終止對華為的技術支援。此外,英飛凌、安謀(ARM)也加入停止供貨的行列。


川普鋪天蓋地的斷絕華為的採購來源,以及聯合同盟國拒用華為生產的電信設備、網通設備、手機、筆電等產品,圍剿華為的意圖強烈,也讓華為在台灣的核心供應鏈廠商如坐針氈。


根據市調機構 Gartner(顧能)估計,2018 年華為全球採購金額約 210 億美元。由於華為財報不揭露,業界人士認為,實際金額恐怕要遠高於這個數字。所以,不難想像「華為事件」對台廠供應鏈的衝擊。


考驗台廠風險應變能力  大廠免驚,部分供應鏈受惠

「那要看華為占這些公司營收的比重了,任何單一客戶占比超過 1 成就有風險!」一位資歷逾 30 年的半導體產業高層分析。法人預估,華為占營收比重分別約 11% 與 7% 的台積電、日月光來看,就屬於風險偏高的華為供應鏈廠商。


若要持續供貨華為,以降低營運風險,就必須要先確保供貨給華為的產品,源自於美國的部分是否超過 25%。如台積電在禁運令公布後的第一時間就已表態:台積電有一套很完整出口管理系統,該系統會檢視每項產品是不是符合全球貿易法規,目前評估不需要對華為產品出口做出改變。


此外,值此非常時期,也嚴峻地考驗著供應鏈廠商「分散訂單、降低風險」的應變能力。華為占營收比重達 12% 的昇達科總經理吳東義接受《財訊》專訪時就強調,昇達科所生產的微波元件,已是網通設備不可或缺的關鍵元件,最大客戶是 Ceragon,第二大客戶是華為,此外還有愛立信(Ericsson)、恩益禧(NEC)等大客戶。就算美國及其他國家在電信與網通設備封殺華為,而選用Ceragon、愛立信等廠商的網通與電信設備,也仍是昇達科的客戶,同樣受惠。


「這些系統設備公司的銷售毛利率更高,反而更有利於昇達科。」昇達科副總經理郭俊良補充說。


此外,目前大立光、易華電、晶技、聯詠等關鍵元件供應商,也都已具備產品可替代性低,有能力分散訂單降低風險的族群。


已有(2)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jerrywang1 發表於 2019-6-8 19:52
台灣早就是夾縫中的一只蟲了,想要噁心中國的時候,才會被人家夾出來展現一下~~
saber768 發表於 2019-6-10 00:12
不只是台灣阿
有做美中訂單的廠商
包括
台日韓其實都有受到影響
其他東南亞的影響較小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yobe

LV:-2 禁止發言

追蹤
  • 28741

    主題

  • 48008

    回文

  • 1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