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零章:探查寶藏
這一刻,徐晃有了自己的目標,那就是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並州佔據河內,他能夠感受到五百飛騎的分量是多麼的重。
三人在房內暢談一番之後,賈詡隨徐晃離開房間。
賈詡低聲道:“徐將軍,在下乃是並州軍軍師賈詡,之前在波縣有所隱瞞,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望將軍能夠體諒。”
徐晃抱拳道:“卑職明白。”晉侯都來到了波縣,賈詡的身份也就不那麼值得驚疑了。
“徐將軍切不可將主公在司隸之事洩露。”賈詡叮囑道。
徐晃會意,抱拳稱是,賈詡的身份是並州軍的軍師,毋庸置疑是並州頂端的存在,與這樣的人打好關係,也是十分必要的,徐晃雖然是武將,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賈詡前往波縣到前往懷縣選擇了呂布之後,他與賈詡之間便是有了一絲牽連。
“徐將軍可先在城內等候並州來的商隊,到時自會有人通知將軍。”
得到徐晃,呂布不打算在河內長留,有徐晃和楊奉在河內郡,張揚就休想安穩,再說徐晃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身後是並州,有著商隊的掩護,並州的物資想要運到徐晃的手上不是難事。
將五百飛騎交給徐晃,對於呂布來說何嘗不是一場豪賭,五百名飛騎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即使對戰諸侯兩千騎兵,也能勝出,從徐晃的言辭和神色,他能感受到徐晃乃是忠義之輩,這場豪賭,若是呂布押中了,對於以後並州軍佔據司隸有著極大的幫助,楊奉之前一直是遊蕩在司隸地區的,對於司隸的情況定然是極為瞭解的。
隨同徐晃離開不久,賈詡再次敲門而入,畢竟這件事是關乎著五百名飛騎,事關重大,賈詡必須要得到確定的消息。
“文和可是徐晃心存顧慮?”呂布見賈詡去而複返,笑問道。
賈詡點頭道:“非是在下多慮,而是徐晃剛剛投靠並州,就以五百飛騎相托,是否有些草率?”
呂布微微搖頭“從徐晃的身上,本侯感受到的是忠義,這種人一旦許下承諾,斷然不會違背,之前文和曾言楊奉叮囑之事,若是徐晃不是忠義之輩,楊奉豈會這樣說?”
賈詡道:“一且聽從主公吩咐。”
在呂布的推波助瀾下,河內的世家空前的團結在了一起,一道道命令傳往各地,半月之內,再次得到上萬兵馬,在河內大將方悅的帶領下,發兵波縣,救援沁縣。
方悅是原河內太守王匡手下有名的將領,曾跟隨王匡討伐董卓,只是王匡身死之後,並不為張楊所信任,在軍中也沒有了權力,還是此次河內軍大敗虧輸之後,世家才想到一直被冷落的方悅。
失而復得,方悅沒有對張楊感恩戴德,若是王匡身死之後,張楊拉攏他,他定然會為張楊效命,此時不過是張楊無奈之下的舉動罷了,不過待在此地多年的方悅對河內很有感情,自然不希望楊奉在河內攻佔城池,讓河內陷入戰火之中。
呂布並不知道因為他的緣故,讓失去勢力的方悅再次執掌大軍,此時他已經前往雒陽。
據陳天講,張讓將財富隱藏在了邙山之中,生前張讓便知道朝中大臣十分的針對宦官,悄悄命人將收斂的財富藏了起來,就算來日失勢,也不愁榮華富貴的生活,只是計算的再好,也是枉然。
呂布等人特意前往了雒陽一趟,諸侯討伐董卓之時,為了得到董卓從雒陽搜刮的財富,呂布並沒有前往雒陽。
記憶中宏偉巨大的城池,已經顯得有些荒涼了,雒陽周邊更是雜草叢生,鮮有人跡,呂布見此,不禁歎道:“百年都城,付之一炬,百姓流離失所,真乃大漢之不幸。”
再次來到雒陽,賈詡也是心有觸動,當日董卓軍在城內縱火之時,他就在軍中,只是那時的他人微言輕,並不為董卓重用。
“主公,雒陽周邊,據說有一股賊寇,勢力龐大,約有五千餘人,不可在此地逗留。”賈詡勸道。
呂布點點頭,在陳天的帶領下,向著邙山而去。
邙山又名北邙,橫臥于雒陽北側,為崤山支脈,東西約四百里,是雒陽北方的天然屏障,亦是戰略要地,帝王將相埋葬在邙山之中的有很多,若是沒有人知道具體的位置,想要在邙山之中找到張讓的寶藏何其艱難。
陳天也只是知道大概的方向,具體藏在何處,還需要士兵搜查。
當初董卓一把大火將繁榮的雒陽城燒了,挾持百姓遷往長安,普通百姓自然不能倖免於難,漸漸的在雒陽周邊彙聚了一股股的賊寇,這些賊寇以打家劫舍為生,禍害著雒陽周邊的百姓,此時的雒陽,已經吸引不了諸侯的目光,自然也就不會有諸侯將這些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主公,前方二十里,發現一個山賊營寨,據飛鷹士兵來報,山寨中的賊寇大約有上千人,且山寨周邊地形複雜。”賈詡道。
呂布眉頭微皺,將目光投向了陳天。
接連半月沒有收穫,陳天也是心中焦急,這可是當初投靠呂布之時許下的,若是沒有找到,定然會在呂布的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且呂布親自前往司隸,足見對於此事的重視。
“主公,若是在下所料不錯,張讓的寶藏就在前方三十里範圍內。”陳天道,當初冒險前往獄中見到父親時,也僅僅是得到了大概的位置,並州的士兵已經搜尋了七十餘里,仍舊沒有發現那個特殊的記號。
“讓飛鷹士兵詳細打探這個山寨。”搜尋這麼久,呂布也有些窩火,既然這些山賊到了面前,不收拾他們一頓,也不是呂布的作風了。
“主公,這些山賊長期盤踞在邙山,定然是對周邊的地形極為熟悉。”賈詡突然道。
呂布、陳天聞言,眼前一亮,張讓的記號極為特別,他們難以找到,不代表這些山賊沒有門路,從山賊的手中探查周邊的消息,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