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發電為不少國家的電力支柱,像是哥斯大黎加等南美國家便透過水力達到近 100% 綠能,瑞典水電發電占比也已過半,只不過未來全球水電計劃可能會逐步降低,世界水壩委員會(WCD)2000 年報告指出,這些能儲水又用來發電的水壩,已經愈來愈不受歡迎。
根據德國蒂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ubingen)的研究,目前全球正運作或計劃中的水力發電水壩約有 3,500 座。
研究預估到了 2030 年可能又會再增加一倍,2015 年起非洲與南美洲已經分別計劃建設近 100 與 130 個新水壩。而在水壩建設中,各國主要是善用地理優勢,運用流經各國的大河來打造水壩,就好比涵蓋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烏拉圭等國的拉布拉他河,亦或是經過中國、西藏、印度、孟加拉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大河孕育出取多用來儲水、發電或是防洪的水壩。
照理來說水壩是個不錯的建設,可透過水力發電來提供民生、工業用電,或是改裝成抽蓄水力儲能系統來調度電力,技術成熟、發電成本低,運作時幾乎全無污染物排放也高度自動化,但為什麼這些建設愈來越不受待見呢?甚至更有聲浪希望能將水電剔除再生能源、乾淨能源的行列。
這是因為水壩會排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由於非常深,底部會有較多缺氧環境,造成生物的厭氧分解、動植物分解後形成甲烷,先前國際科學家團隊研究分析 267 個堤壩及水庫後,發現全球水壩、水庫每年產生 10 億噸溫室氣體,占全球碳排放量 1.3%,當中的 79% 更是溫室效應較二氧化碳強 36 倍的甲烷。
除此之外,水壩建立工程也非常龐大,雖然可以創造出不錯的工程壯舉,但這也讓建設過程排出相當多的溫室氣體,且水壩建設對自然、古蹟保育的破壞也是不可逆轉,也有許多人因此而失去故居。根據境內流離失所監測中心(IDC)2017 年報告,全球有 4,000 萬到 8,000 萬人,因為水壩建設而流離失所,當地政府通常也沒有做好拆遷戶安置工作,這些人往往被邊緣化與陷入貧窮境地。
也有研究指出,建設越多大霸,該國的貧富差距可能就愈大。大壩工程跟不少貪腐案件有關,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能源政策教授 Benjamin Sovacool 表示,部分數據顯示,會有少數人「暗崁」建設預算 30%、40%,甚至高達 50%。
就算政府做好拆遷安置、也進一步降低環境傷害,但水壩考驗不僅如此,畢竟是被國際人道主義法列為「具有高度危險性的設施」的建設,建設成功固然能造就工程界傳說,然而一旦出問題,就會危及工作人員、上下游的居民生命安全,不過隨著技術愈加成熟,這應屬於罕見案列。
因此通常建設水壩不僅僅是能源議題,也會跟社會、國際情勢息息相關,因此有鑑於大霸影響範圍相當廣泛,以及意識到環境損害,不少國家已經在保有水資源的情況下,逐步降低水壩建設計畫,若是想要提高發電量或是電力調度,也會採用改建方法進行改造,像是澳洲的抽蓄水電站計畫就是採類似規劃。
過去數十年來全球再生能源最大主力都是水力發電,而隨著分散式太陽能、離岸風電等崛起,水力發電或許也可以換個方向。Sovacool 也表示,目前各國應該要更加關注規模、影響較小的河流發電,而不是大型的水力專案。
(首圖來源:Flickr/Portland Corps CC BY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