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生長在岩石表面的微生物會分解岩石並提取礦物質,該過程稱為生物礦化作用;未來如果人類前往月球或火星探險,或許地球上的微生物能發揮一己之力,協助執行太空採礦任務。
礦物是地球有限的天然資源,所以隨著人類在外太空開疆拓土,科學家開始想從地球以外的天體提取礦物,主要目標為擁有豐富水、碳、硫、氮、磷的小行星,而除了鐵、鎳、鈷、甲烷、氨等資源,一些小行星可能含有大量稀缺元素,比如鉑族金屬(銥、鋨、鈀、鉑、銠、釕)或一些非金屬如:砷、硒、鍺等,利潤相當可觀。
舉個例,光是小行星 3554(3554 Amun)就可能擁有價值高達 6 兆美元的金屬量,而一般一顆直徑約 80 公尺的普通小行星,也可能含有價值 1,000 億美元的金屬礦產,不外乎大家都在打小行星主意。
當然,這些礦產除了運回地球補給外,也可以作為人類遠征月球、火星時所需的燃料,因此科學家致力於開發各種尖端太空鑽探工具。但也許,我們能簡單利用微生物的力量收集太空礦物。
由英國愛丁堡大學天體生物學家查爾斯‧科凱爾(Charles Cockell)領導的團隊,即將在國際太空站上展開 BioRock 微型採礦實驗,由於地球重力和其他星球重力不同,微生物的行為也會改變,比如生物膜變厚、在微重力環境中展現特定形狀與結構等,團隊將首先研究 3 種微生物在太空環境的採礦行為,其中一種名為 Sphingomonas desiccabilis。
屆時,研究人員會分析各微生物從岩石中提取出 20 種以上元素的含量高低,讓我們確認太空重力環境對微生物採礦能力的影響,未來是否有執行太空採礦的可能性;如果微生物採礦可行,我們就不必攜帶大型鑽探工具,也可以減少有效載荷、節省成本。
BioRock 採礦實驗將搭乘 SpaceX 獵鷹 9 號 CRS-18 太空站補給任務升空,目前火箭已在發射台上待命,原訂美東時間 7 月 24 日下午 6 時 24 分發射,因當地天候不佳,延遲至美東時間 7 月 25 日下午 6 時 01 分發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