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 來勢洶洶、中華電 MOD 崛起,有線電視產業遭逢巨大挑戰,這場數位匯流中 3 大勢力,各有難關要過,彼此競合關係也牽動著眼球戰局的勝負。
20 多年前,你我守在電視前等著看本土 8 點檔,趁著廣告,才揪著一顆心急忙上廁所,在那個網路與手機尚未蓬勃年代,電視讓家人聚在一起,儼然是生活的重心。
20 多年後,家家戶戶還是有台電視機,但不一定會開,你我從電腦、手機收看宮廷劇、韓劇,或是透過中華電 MOD 回放世界球后戴資穎比賽英姿,不少人還停掉了家中的第四台。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傳統電視產業遭逢巨大挑戰,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統計顯示,今年首季全台有線電視收視戶 504.2 萬戶,普及率 57.6%,已連續 6 季下滑,用戶數相較 2017 年第三季的 524.8 萬戶,減少了 20 萬戶,等於每個月都有超過 1 萬戶家庭「剪線」,下滑趨勢不容小覷。
究其原因,有線電視重播率高、萬年頻道表惹民怨,難符合現代人時間碎片化、娛樂個人化的需求,加上 OTT 來勢洶洶、中華電 MOD 崛起,都威脅著有線電視的生存命脈,而這同屬台灣影視產業的 3 大勢力,各自有難解的關卡要過。
有線電視內容老掉牙 把餅做大拚突圍電影台轉來轉去,老是看到同樣的節目,消基會日前公開指出,有線電視台春節重播率近 5 成,呼籲有線電視業者主管機關應重視消費者權益。
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生態是由上游頻道生產內容,透過中游頻道代理商向系統台(MSO)收取授權費,並向廣告商收取費用,再讓下游系統台對收視戶收取每個月約 500 元的月費,但近年來市場競爭、跨區經營引發業者低價搶客歪風,系統台、頻道商屢屢發生授權爭議,導致斷訊風波頻傳。
頻道業者叫屈,指「想投資內容吸引收視,系統台卻不願意提高分潤」,但不具名系統台業者也反控,過去頻道商 7 成靠廣告收入,現在網路興起,電視廣告衰退,「頻道商就反咬系統業者說我虧待你」。
「數位匯流讓大環境不一樣了」,產業界人士認為,有線電視面臨內憂外患,除了殺價競爭,更有境外 OTT 大軍來襲、MOD 開放自組頻道等強勁壓力,自身夥伴不該再爭吵不休,而是該思考如何共同把餅做大,才能挹注內容,帶動正向循環。
MOD 推自由選 恐難敵潛規則作梗中華電 MOD 近年成長飛速,用戶數突飛猛進已逾 200 萬戶,今年力拚轉盈,將終結連虧 14 年命運,成為對手忌憚對象。
NCC 今年 1 月開放中華電信 MOD 自組頻道,解放 MOD 多年的緊箍咒,今年 8 月 MOD 計劃正式端出「自由選」套餐,將決定權交給收視戶,提供 190 個頻道自己選、每月換。相較於有線電視業者還傾向吃大鍋飯、中華電率有線電視之先,打破僵局,頗有分庭抗禮意味。
但產業界人士分析,系統台對頻道上架 MOD 的「抵制」潛規則,還是 MOD 發展的最大難題。投入 MOD 等於投入敵營,頻道商恐遭系統台「對付」,也因此,MOD 目前的新聞台除了無線台等必載頻道,只有寰宇新聞台、壹電視、民視新聞台、三立財經台等,許多主流頻道家族也都沒在 MOD 上架。
這名產業人士強調,「這也是目前多數台灣收視戶對 MOD 觀望的主因,能否鬆動潛規則,帶動 有線電視主流頻道在 MOD 上架,將是扭轉關鍵」。
本土 OTT 存亡之秋 海外巨擘碾壓儘管台灣願意付費 OTT 的用戶仍是少數,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調查估計,台灣 OTT 營收未來5年將以15.6%的年複合成長率,增加至 2023 年的 11 億美元,成長趨勢驚人。
OTT 產值蒸蒸日上,但台灣 OTT 市場百家爭鳴,本土派業者遭逢 Netflix、愛奇藝等海外巨擘「碾壓」,國內業者大嘆,OTT 絕對是國家戰略政策,台灣法規遲遲不訂出來,「放任業者亂打,讓外來者用不公平條件競爭」,像是「大門沒裝」,建議台灣可參考歐盟案例,甚至以更嚴格的比例抽特別稅,補助台灣內容產業。
尤其,中國 OTT 業者接棒「繞道登台」,形成不平等競爭,愛奇藝在 2016 年透過在台代理商負責會員收入,中國騰訊旗下影音平台 WeTV 今年 5 月悄悄在台上架 App,招募收費會員;優酷則傳出今年打算攻台,除了消費者跨境消費申訴難、企業遭侵權申訴無門等困境,市場人士還擔憂,紅潮襲台恐排擠本土影視發展。
台灣線上影視產業協會理事長錢大衛也多次呼籲,台灣政府必須「要求境外 OTT 真正落地」,包括在台灣登記設立子公司或分公司、本地客服等,若不符合以上條件則不應准許在台灣營運及進行收費,還可透過不允許在台租用機房、不准在台宣傳打廣告、控制金流等 3 大措施,反制其「繞道登台」。
MOD 有線電視劍拔弩張 NCC 盼促良性競爭有線電視跟中華電信的 MOD (IP TV)一樣提供用戶視訊服務,卻分屬「有線廣播電視法」及「電信法」規範管理,尤其 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開放中華電信 MOD 可自組頻道後,更引發有線電視業者反彈,認為有線電視受限黨政軍條款、訂戶數不得超過總用戶三分之一、收視費率審核等管制都應鬆綁。
系統台大老紛紛喊話,有線電視霸主、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認為,MOD、OTT、有線電視已充分競爭,MOD 和有線電視如無法拉到同一個法源,起碼規定上要趨近一致;以個人名義入主台灣寬頻通訊(TBC)的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表示,有線電視不怕競爭,要的是公平競爭,他比喻「不能掐著脖子,卻讓另一隻出去外面咬人」。
世新大學廣電系兼任副教授何吉森則說,既然 NCC 已經同意 MOD 自組頻道開放,兩者應該視為同一市場,讓有線電視可與 MOD 一較高下。
學者專家也認為,兩者看似劍拔弩張,但爭取的同一批頻道商與影劇內容,也是禍福與共,應該思考如何打破僵固的藩籬,讓台灣內容產業更好,而不是只想在逐漸縮小的版圖中,謀取自己利益。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代理主任委員陳耀祥表示,NCC 會持續致力於促進有線電視、IPTV、OTT 之間的良性公平競爭;對 OTT TV 採取必要監理;對媒體壟斷的必要管制;以及對頻道授權與上下架機制的規管及頻道代理商機制的規管等。
OTT 來襲 有線電視 MOD 張開雙手擁抱面臨 OTT 浪潮,有線電視、 MOD 已張開雙手,擁抱 OTT 服務,並與之結盟合作,舉例來說,MOD 就與 Netflix、Fox 等 OTT 業者合作,中嘉系統也與本土 CatchPlay 合作服務;系統台凱擘也和自家集團的 myVideo 串連,打造同一跨螢平台,互相拉抬用戶規模。
LINE TV 日前上架到台數科的智慧電視盒「哈 TV+」,這也是 LINE TV 在亞洲地區首度跟有線電視業者合作。台數科集團董事長廖紫岑說,「電視這 20 年來走向崩解,現在也終於要重生」,她認為,行動裝置讓每個人盯著自己的螢幕,不再交談,電視在等待和網路合為一體的機會,盼「重振電視魂」,讓民眾眼球回到電視上來,重新成為家庭的中心。
「電視還有未來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洪貞玲也說,這是很多業界都想問的問題,她觀察到,有線電視業界既競爭又合作,期許透過多方合作,讓快速發展的新科技帶領電視產業邁向下一階段,讓有線電視穩定獲利、閱聽大眾提升觀影滿意度,創造雙贏局面。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則盼望有線電視、OTT 、MOD,不只跨螢、跨界,還要跨國際,組成一個國際隊躍上世界舞台,看好電視產業「再造風潮」,不用再守著新台幣 500 元的月費。
(作者:江明晏;首圖來源:pixab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