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展現限塑決心,7 月起百貨公司、連鎖速食店等 4 大類場所內用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由於市場需求湧現,工研院分析師指出,今年將成為生質材料產業的關鍵轉變年,綠色商機可望蓬勃發展。
「不好意思,我們 7 月起配合政策,不再主動提供塑膠吸管喔」,這一個月以來,相信不少民眾在便利超商、百貨公司美食街購買飲料,習慣性地向店家索取吸管時,會聽到這樣的回覆。
沒有塑膠吸管可以使用,乍聽之下很不方便,但其實業者早就備妥替代方案,市面上又以紙吸管、 PLA 吸管來取代的做法最普遍。
「受惠於全球的限塑風潮,這個產業(生質材料)是很有潛力的」,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陳明君表示,全球吹起環保減塑風潮,替生質材料開啟一扇大門,當中又以聚乳酸(PLA)潛力最為可期,主因在於其成本和其他材料相比,較為親民,也最接近傳統石化塑膠價格,在限塑風潮下,今年已出現全球搶料的狀況。
PLA 主要是由玉米、甜菜、小麥、木薯等糖類作物中萃取出澱粉,經過發酵、聚合等過程製造而成,具備生物可分解的特性,但由於 PLA 的柔軟性不足,一般以 PLA 製作吸管時,通常會添加 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或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以強化其柔軟性,使吸管不至於太厚、太脆。
陳明君解釋,PBS、PBAT 可由石化或生物質兩種方式而得,因具有生物可分解以及較好延展等特性,也是目前在生物可分解材料研究與市場應用的熱門材料之一,未來在限塑趨勢下,發展前景備受看好。
至於台灣的發展現況,陳明君表示,台灣在塑膠製品領域上,中下游的加工能力非常強,而且塑膠與 PLA 製程差距不大,產線調整並無太大難度,只要市場打開,供給面是沒有問題的。
台北 101 商場行銷部資深總監李亞屏則表示,7 月限塑新制上路後,台北 101 要求店家使用的 PLA 吸管須經政府認證;截至 5 月底,只有一家 PLA 廠商經過認證,時隔 1 個月,獲認證家數已經增至 3 家。
陳明君指出,其實國內 PLA 相關廠商數量蠻多,但以中小企業為主,廠商普遍還在觀望市場情勢,因為百貨商場、餐飲業者都還在嘗試階段,看看就口杯、紙吸管、PLA 吸管、竹纖維吸管,以及杯蓋設計的調整,顧客反應以及使用成效如何,或許要再過幾個月,市場需求才會更加明確。
中小企業謀定而後動,相較之下,知名企業早已鎖定綠金商機;台塑 6 月董事會決議,參與國內生物可分解塑膠加工的領導廠商銘安科技的現金增資,卡位上游的綠色原料。 此外,中華紙漿 6 月股東會順利通過各項議案,當時便向媒體表示,近年文化用紙市場逐年下滑,華紙改走高利潤特殊用紙,繼紙吸管和食安紙,下半年將推出手搖飲封膜及冷飲杯,取代塑料。 華紙當時也說, 7 月 1 日起,一次性塑膠吸管限制使用上路,紙吸管紙訂單量不斷成長,以前是半年賣 5,000 萬根吸管,如今 1 個月賣超過 5,000 萬根吸管。
政策推動之下,企業與消費者逐漸正視環保的重要性,李亞屏表示,隨著環保材料的需求成長,以及永續觀念愈來愈普及,相信未來能帶起廠商的能量,讓市場更加蓬勃。
(譯者:潘姿羽;首圖來源:Flickr/Dannielle Blumenthal CC BY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