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月前,反對《逃犯條例》修正草案(俗稱《送中條例》)的香港市民走上街頭抗議,也引爆許多人對社會現況的不滿。隨著香港民眾示威抗議進入第十週,警民衝突越演越烈的當口,網路漫天飛舞的真假資訊展開角力戰。
回到元朗那一夜7 月 21 日,香港元朗地鐵站衝入大批白衣男子,對民眾發動無差別暴力攻擊的畫面震驚香港,當時有一名倒在地上的女子照片隨即在社群網路廣傳,該貼文描述畫面中的女子是一名孕婦,並譴責這些白衣人連孕婦都不放過,隨後更有消息表示該孕婦已經流產種種消息,都不斷加深民眾的怒火。
然而,很快就出現反擊言論表示,這名女子根本沒有流產、甚至沒有懷孕,一切都是出於政治目的製造出來的謠言。
最後,當地媒體證實這名女子確實有懷孕,不過胎兒安好,只是「事情的真相」在許多人心中已有定見。
收發訊息的工具 也能製造紛亂類似的情況完全是冰山一角,也顯示當許多人仰賴社群媒體、聊天群組來傳遞或接收資訊時,那些未經證實的網路謠言是如何在不同立場的群體間流竄、製造混亂。
▲ 5 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就香港示威一事召開記者會。 「人們只相信想要相信的」
「事實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人們相不相信才是重點」,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科學系助理教授鐘劍華說。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鍛治本正人(Masato Kajimoto)也抱持類似想法,他說:「不論有沒有證據,我們總傾向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東西,忽略不想相信的事物。」
好像有點真?是假的進一步看這些資訊,多半是從已存在的恐慌、憤怒等情緒發展而來,而且看起來也不會荒謬到像假消息。 像是從今年 6 月開始,就不只一次有消息表示中國將增派解放軍進入香港,又不斷有各方媒體在進行事實查核後闢謠;與此同時,也有陰謀論指控香港示威是受到美國勢力干預,還附有關係圖「揭露」美國國會如何金援香港的社運團體──但這並沒有實質證據。
▲ 6 月 22 日,支持警察的香港人(右)走上街頭遊行,反送中的示威者(左)則站在一旁高舉標語表達不滿。 不論真假 結果已達到
這些訊息究竟是從哪裡傳出的已經不可考,但不論如何,它們會造成的結果都極為明確:當假消息出現在這個逐漸兩極化的社會,不同陣營的人在接收訊息後不僅能加強自身信念,又能對另一個陣營埋下不信任的種子,進而達到分化社會的目的。
像前面提到的解放軍訊息雖然不是真的,卻會無形中加深示威者對「香港政府屈從北京」的想法;而反示威者看到跟美國有關的陰謀論,也會更加認同中國當局稱「外國勢力正在干預香港事務」的說法──種種情況都會讓不同立場的人更難接受不同聲音。
▲ 11 日的抗議現場,示威者忙著拍照存證警察使用的催淚瓦斯罐。 當社群媒體、聊天群組成為資訊平台……
特別是當越來越多人仰賴社群媒體、聊天群組當作收發資訊的平台時,上述情況就越有可能發生。鍛治本正人也補充,如果這些訊息是在一些私密群組裡流傳,就更不容易受其他事證挑戰,還會以很快速的方式鞏固閱聽者的既有想法。主流媒體若是把這些假消息拿去報導,也可能造成煽風點火的作用。
政治意見的分歧,就是人們願意分享並相信帶有煽惑性訊息的原因。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鍛治本正人
▲ 7 月 27 日的示威現場,居民隔著大門,觀望警察與示威者之間的衝突。 「狼來了」太多次 會累
漫天飛舞的謠言或陰謀論除了會激化不同立場的人,「不斷接收到新訊息、又發現是假的」的過程也會讓很多人倍感困惑,甚至產生不信任感。
「在一個充滿太多資訊的世界裡,要(能辨認)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非常微妙。」支持反送中的示威者傑佛瑞(Jeffrey Ngo)說。
「這對掌權者來說尤其有利,因為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要理解一件事太麻煩,就乾脆不去理解了。」
▲ 7 月 26 日,示威者群起到香港國際機場抗議,也有人發起「人體連儂牆」(Lennon Wall),讓支持民眾可以把想說的話寫在便利貼、再貼到自己身上。 有在查核 但不容易
其實有些示威者已經注意到這樣的問題。他們在受訪時表示,自己看到網路訊息時,會先交叉查證、確認訊息來源後,再選擇要不要傳播資訊;如果發現某則資訊是假的,他們也會協助轉傳澄清訊息。
不過 21 歲的喬伊(Chrysilla Joy Villanueva)受訪時坦言,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謹慎,有些人甚至「想都沒想」就會把假消息轉傳出去,她說:「社群網路就是這樣,如果人們看到相關訊息,就會馬上相信。」
▲ 辨別假訊息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用這幾項指標評估收到的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