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 重生電子帝國 作者:麻辣斯基(已完結)

 
q781009 2019-8-29 22:23:46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93 59030
q781009 發表於 2019-9-10 20:43
第673章

    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22號,香港最著名的酒店半島酒店頂樓的Felix餐廳,此刻正在舉行一場西式商務晚宴。這場酒會是由佳華銀行主辦的,慶祝他們剛剛成功併購了美國規模最大的華資銀行國泰銀行。

    雖然佳華銀行成立距今還不到十年,但背靠強大的東方集團,它現在已經超過匯豐銀行,晉陞為香港本埠業務規模最大的銀行。根據佳華集團之前公佈的1990財年的年報數據,佳華銀行的存款總額高達6100億港幣。

    這個規模雖然只有匯豐銀行總存款11000億港幣的一半稍多一點,但如果只比較香港本埠存款總額,佳華則以5500億港幣佔全香港存款總額30.56%的比例,力壓只有5400億的匯豐,成為本港吸納存款最多的銀行。

    隨著佳華銀行規模的逐漸膨脹,特別是其與渣打香港合併之後,在香港本埠市場的擴張已經基本達到了極致,開始謀求走出香港。而佳華對外擴張的第一步,選擇的是與香港交流密切,同時擁有大量華人資本的東南亞地區。

    要知道“財神李”的名聲,在東南亞華人圈可謂是如雷貫耳。而且隨著東方集團的崛起,不少東南亞華商也跟風投資電子業,許多還是東方系產業鏈的配套企業。佳華銀行通過與本地華資的合作,十分順利的在東南亞市場站穩了腳跟。

    之後,佳華又把目光瞄準了更廣闊的歐美市場,特別是美國,華爾街被譽為全球資本的中心。只有在這裡能站住腳,才算是在全球金融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而佳華銀行登陸美國市場的第一步,同樣選擇了擁有相同文化的華裔社區。

    成立於1962年的國泰銀行,是全美最早開辦的專為華裔社區服務的華資銀行之一。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它的資產總額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佳華銀行此次以換股併購的方式,用價值7000萬美元的佳華股票,全資收購了國泰銀行。

    有些人可能會問,用區區7000萬美元就能收購10億美元資產,那不是賺翻了?

    總資產不是淨資產,特別是對於銀行業來說,其大部分資產都是來自於客戶的存款。比如佳華銀行的總資產換算成美元的話高達855億美元,但刨除存款後就只剩73億美元左右。而如果要算淨資產的話,比這個數值還要低不少。

    佳華銀行此次收購國泰銀行,業務規模只不過增加了1%多一點。所以這只能算是一場微不足道的小收購而已,但對佳華銀行的全球化佈局來說,卻是很有紀念意義的一刻,因為它終於走出亞洲,開始進軍世界!

    正是因為意義非凡,李軒也特意準備出席這次酒會,不過他抵達的時間比酒宴開場時間晚了一些。這倒不是因為他路上遇到了堵車,要知道首富的出行方式不是窮人們可以想像的。

    人家是從位於太平山頂自家豪宅的後花園,坐直升機直飛半島酒店樓頂的停機坪。只不過在他上直升飛機前,家裡幾個熊孩子,因為吵鬧沒來得及做作業,被嚴厲的母親訓地大哭。李軒這個二十四孝好爹地自然要站出來扮白臉,先解決家庭內部矛盾!

    所以等李軒抵達Felix餐廳時,酒會的開場致辭早已結束。參加晚宴的嘉賓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優雅的端著高腳杯,品著醇厚的香檳,欣賞著玻璃幕牆外維多利亞港的美麗夜景,聊著各種各樣的話題,現場的氣氛輕鬆熱烈但又不嘈雜。

    不過李軒剛一進門,立刻就成了整個宴會廳的焦點,不少人眼中甚至閃過一絲灼熱的光芒。好在在場的都是有身份的人,大家都謹守社交禮儀,並沒有一窩蜂似的圍上來。

    率先迎上來的是本場宴會的主辦人,佳華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凌均。他身後半步還跟上來另幾個人,都是這場宴會最重量級的貴賓,比如高盛集團聯***羅伯特·魯賓先生。

    “非常抱歉,因為一些事情遲到了,我向大家表示歉意!”李軒隨手從侍者那裡拿過一杯香檳,然後高舉了一下酒杯,向大家致歉。

    “李軒先生,非常高興能在香港與您再次見面!”羅伯特·魯賓也端起酒杯舉起酒杯向他致意。

    此次佳華收購美國國泰銀行的行動,正是高盛集團一手幫忙策劃的。不過這樣一個金額還不到一億美元的小案子,自然不可能勞駕高盛公司的主席專門飛來香港參加慶祝酒會。

    人家此次本來就是到亞洲地區考察業務,路過香港適逢其會。而李軒之所以特意來參加佳華的這次酒會,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接待羅伯特·魯賓。人家高盛主席千里迢迢主動趕來露臉了,李軒自然承對方的情。

    他在另一個時空中曾偶然看過一部法國紀錄片,叫做《高盛統治世界》。從九十年代開始,美國歷屆政府中就從未缺席過高盛人的身影。以至於華爾街有一句戲言:美國掌控了世界,而高盛掌控著美國!

    根據李軒之前看過的資料,這位羅伯特·魯賓可是鐵桿的民主黨支持者。所以克林頓一旦真的和另一個時空那樣,擊敗老布什成為新任美國總統,眼前這位魯賓先生很可能會在新一屆民主黨政府中出任要職!

    李軒在宴會廳裡轉了一圈,和前來參加慶功宴的各方來賓們攀談了一會兒之後,就邀請魯賓進入旁邊一個小包廂裡,進行更私密的交流。

    “首先祝賀CG公司總市值突破300億美元大關,用你們中國人的話說,叫做‘恭喜發財’!”魯賓最後用粵語說出“恭喜發財”四個字的同時,還特意雙手抱拳,顯然是之前專門瞭解過國人的這個習俗。

    “哈哈,謝謝您的祝福,我和高盛也算是老朋友,之前CG公司上市時,還是你們高盛幫忙承銷的股票,大家一起發財!”李軒笑著說道。

    東方集團從成立至今,與高盛的合作已經不下十次,而且大都是幾億甚至幾十億美元的大項目。高盛從東方集團身上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所以連這次佳華銀行一個7000萬美元小併購案的慶功宴,魯賓也特意親自代表高盛出席。

    “雖然最近這一年美股大勢一直在下跌,但消費類和高科技類卻在逆勢大漲!不知道您有沒有考慮過趁現在這波行情,讓東方遊戲公司和東方研究院赴美上市?”

    高盛集團的高層每次與李軒見面,總免不了遊說他把東方集團最被看好的兩家子公司拿去美國上市,魯賓這次也不例外.

    /book_。m.
q781009 發表於 2019-9-10 20:44
第674章

    從去年八月份隨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國際油價暴漲開始,美國股市立刻由漲轉跌。直到美軍閃電般的擊潰伊拉克之後,美國市場總算結束了將近半年的陰跌,開始重新緩慢爬坡。

    而推動美國股市整體上漲的最大支撐,正是從去年開始的這波消費大牛市。這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可口可樂公司和沃爾瑪公司。即使在去年下半年美股大勢走低的時候,可口可樂公司的股價也在逆勢上漲。

    在不到一年時間之內,可口可樂的總市值已經從原先的300億美元漲到了450億,成為美股市場第七大公司。而另一家消費巨頭沃爾瑪公司則更加給力,從320億美元一路漲到600億美元,市值都快翻了個倍!

    東方集團旗下的CG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連鎖大賣場,也隨著這波消費大牛市,市值從原來的不到200億美元,一下子突破到300億美元,擠進全美市值最高的五十大公司行列。

    “魯賓先生,想必您對東方研究院和東方遊戲公司的情況大致都很瞭解,這兩家公司的盈利能力都很出色,並不缺乏資金!特別是東方遊戲公司,今年全年的全年稅前利潤肯定能突破二十億!面對這樣一家能給我帶來滾滾利益的傑出公司,您用什麼理由能說服我減持股份,渡讓一部分利益給其他人?

    我現在持有的東方遊戲公司股份在97%以上,比如說我拿出20%的股份用來公開發行,您和高盛準備以什麼樣的價格幫我承銷這些股份?”李軒饒有興致的問道。

    “雖然我不清楚東方遊戲公司的精確的財務數據,但根據我們高盛集團最近一次的分析估算,東方遊戲公司的估值可以達到200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您準備自己拿出一部分股份,而不是通過增發新股票來公開上市,那麼您可以一次性收穫40億美元的現金,當然這是在沒扣除發行費用和稅金的情況下!”魯賓眼中閃過一道精光,立刻回答道。

    他和高盛公司終於等到了李軒的態度轉變,對方這次沒有像之前歷次那樣斷然拒絕,這在魯賓看來已經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才40億?好吧,比我預期的要低不少!如果我不選擇讓東方遊戲公司上市,這20%的股份至少能給我帶來4億美元的稅前利潤!

    而如果我選擇減持股份上市,雖然能換回一筆巨額現金,但這些錢要投資到什麼地方,才能保證同樣每年幫我賺回4億美金的利潤?您知道的,我手裡並不缺錢,所以高盛如果想要承接東方遊戲上市這筆大生意,就得先幫我找到花錢的好地方!”李軒笑著說道。

    魯賓皺了皺眉,他此刻的心裡活動用一句中國西南地區的經典口頭禪來形容,那就是媽賣批!你既然不缺現金,幹嘛要堅持,完全可以直接增發股票啊!可惜李軒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他想要藉著東方遊戲公司上市的機會,直接減持掉一部分股份,從而給自己圈回一大筆現金進行其他投資。

    只不過魯賓一時間還來不及弄清李軒具體的投資意圖,不過對方的意思也已經很明確了,他同意讓東方遊戲公司上市!所以不管李軒後續的條件是什麼,高盛公司都必須盡全力滿足對方的要求。因為這單生意很可能是,美國股市近今年規模最大的一次IPO行動!

    “李生,您如果錢多的沒處花,不妨交給佳華集團,讓我來幫你花這筆巨款!國泰銀行的業務只侷限於洛杉磯、舊金山、紐約這幾個地方的唐人街,無法真正幫助我們打開美國主流市場!所以佳華銀行想要真正在華爾街立足,必須在美國收購一家全國性的大銀行!”同樣在包廂裡作陪的楊凌均,恰如其分的接話道。

    而等他話音剛落,羅伯特·魯賓一下子就明白了過來!李軒想要通過東方遊戲公司上市,來套現一大筆資金幫助佳華銀行打入北美市場!所以高盛這次可能承接的是兩筆巨額業務而非一筆,他的心情一下子由陰轉晴。

    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不久前公佈的全球100大銀行排名,佳華銀行按資產規模計算,能位列全世界第76位,把富國銀行、東方匯理銀行等諸多世界聞名的百年老店都拋在了身後。但佳華銀行的業務主要侷限於香港一隅,其全球影響力完全無法與龐大的資產規模相匹配。

    而美國不但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市場,華爾街更是世界資本流動的中心。佳華銀行想要走向世界,就必須先進軍美國!

    自從六十年代開始,美國經濟就逐漸開始脫實就虛。美國現在的全球霸權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華爾街的資本霸權之上。畢竟大部分企業不可能像東方遊戲公司那樣,不但無需任何信貸,反而僅憑自身的現金流,就支撐起了整個東方集團早期的快速發展。

    而即使有李軒這個掛逼存在,東方集團當初併購RCA公司,也同樣離不開巨額銀行信貸的支持!正是因為很清楚金融的力量,所以李軒很早之前就成立了佳華銀行。正是靠著佳華銀行在背後提供的強大資本輸出,東方集團才能在短短十年內,圍繞自身發展出一個龐大的電子產業體系。

    但李軒之前給佳華的定位,只不過是做香港一隅的資本霸主,幫助他更好的掌控香港這個根據地。這個初級目標到目前為止,差不多已經完全實現。根據東方經濟研究院不久前公佈的一份調研報告,電子產業對全港經濟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五成!

    李軒圍繞東方集團一手建立的東方系,不但佔據了香港的半壁江山,還把觸角伸遍了每一個角落。所以他才有底氣直懟港督和港英當局,因為現在的真實情況是英國佬已經無法忽視李軒。如果港英當局敢撇開他,香港的局-面可能第二天就會失控!

    這就好比韓國的三-星帝國,它已經龐大到青瓦台都沒法下手的地步。因為一旦對三星動手,韓國的經濟就可能崩潰。所以韓國政府就算弄個罪名把三星的會長給抓進去,不久之後只能又以特赦的方式放出來!

    李軒在實現了自家老巢的佈局之後,自然要有更長遠的目標。現在的東方集團,硬實力已經不遜色於任何一家歐美和日本的財團,既然如此怎麼能缺少一家世界級的銀行。

    要知道無論是歐美的財團還是日本的財團,銀行永遠是其中最重要的紐帶。因為以銀行為支點,你能輕鬆撬動遠超自身實力的資本!比如佳華銀行目前的信貸總額為2800億港幣左右,其中差不多有1600億是投放在電子工業領域。

    也就是說僅憑佳華銀行一家,就為香港及周邊地區的電子產業,注入了超過200億美元的信貸。在如此充沛的資金支持下,香港電子產業怎麼可能不會飛速崛起!。m.
q781009 發表於 2019-9-10 20:44
第675章

    李軒離開半島酒店前還有一個小插曲,正在半島酒店辦公的大酒店集團董事會主席米高·嘉道理,聽聞佳華銀行正在舉辦慶功宴,特意也趕過來祝賀,剛好碰到正準備離開的李軒,兩人進行了簡短的親切交談。

    許多秘密是保守不住的,嘉道理家族去年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場危機,家族最核心的兩部分資產中華電力公司和大酒店集團同時遭到攻擊,而這一切的幕後策劃者正是李軒。

    隨著風波過去,嘉道理家族雖然被劉阮雄割去一大塊肥肉,但最終保住了大酒店集團的控制權。而經歷這次危機之後,嘉道理家族老一輩掌權者全面交班,現年50歲的米高·嘉道理成為嘉道理家族新的掌門人。

    照理來說,自家平白無故被人狠狠地敲了一記悶棍,米高·嘉道理對李軒這個真兇應該恨之入骨才對。但藉著佳華銀行的這次酒宴在半島酒店舉辦的機會,米高卻主動找上門來與李軒寒暄,滿臉熱情的笑容中,沒有任何一絲敵意。

    不得不說這位嘉道理家族的新掌門人,是一個極為厲害的商人。他很清楚商場競爭歷來都是弱肉強食,失敗者只會被消滅,而不會被同情。嘉道理家族和東方集團的實力對比,懸殊到他們根本沒有反抗的機會。如果他們不悶聲吞下苦果,反而展露對李軒和東方集團的不滿,就很有可能招來更大的打擊!

    以半島酒店為例,他之所以位列全港最著名的高端酒店之一,除了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界名流願意捧場。比如香港的許多明星願意來這裡喝下午茶,許多富豪長年在酒店定有包房。

    但自從大酒店集團去年遭遇收購危機之後,半島酒店的入住率有了明顯的下降。就連半島酒店最出名的茶座,似乎也不再是影視明星和港城名媛們邀朋呼友,打發午後閒暇時間的首選。

    而這其中的原因並不是半島酒店的服務水平下降了,雖然當初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控制權的爭奪戰打得如火如荼,但包括半島酒店在內的實體企業的經營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半島酒店業績下降的真正原因,是當時香港社會有小道消息流傳說,李軒因為某些原因對嘉道理家族很不滿,要給他們幾分顏色看看。所以許多和東方集團有業務往來的大老闆,以及和亞娛集團有合作的明星們,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主動和半島酒店保持距離!

    米高·嘉道理最初知道針對自己家族的人是大名鼎鼎的“財神李”時,同樣非常不解和憤怒。畢竟無論是大酒店集團還是中華電力公司,都與東方集團的主業沒有太多關聯。

    而後他經過更深入的瞭解,發現對方只不過是想殺雞駭猴。而嘉道理家族運氣不好,恰好被李軒挑中成為那隻被殺的“雞”時,又不由有幾分悲哀!

    但不管米高·嘉道理心裡如何做想,大酒店集團想要在香港立足,必須要和越來越強大的東方集團搞好關係。所以他在聽聞佳華銀行準備為一場商務晚宴挑選酒店時,特意主動讓半島酒店進行爭取。而當接到酒店經理的打電話來說李軒在半島酒店親自參加宴會時,原本已經回家的米高·嘉道理立刻坐車返回半島酒店,製造了一次與李軒的巧遇。

    與處心積慮的米高·嘉道理相比,李軒對於對方的關注就沒有這麼多了。實際上他在唆使完李嘉城和劉阮雄對嘉道理家族下手之後,就徹底把這件事拋到了一邊。直到收購戰塵埃落定,他的秘書向他提及最終結果時,才不由個感嘆了一句,老牌商業家族的確不容小噓!

    沒錯,在李軒看來李嘉城入主中電公司幾乎是100%的事情,最後竟然沒能盡全功!當時嘉道理家族眼見自身無法在財力上與李嘉城抗衡,卻也並沒有束手就擒,而是選擇迂迴作戰。他首先通過輿論質疑中電和港燈都落入李嘉城手中,會造成李嘉城對香港電力的絕對壟斷,不利於全港市民的利益。

    其次,面對李嘉誠這個準備強行破門而入的野蠻人,嘉道理家族找到了一個願意救場的白衣騎士。就在李嘉城持有的中電股份即將超過50%,完成對上市公司的絕對控股時,嘉道理家族搶先宣佈向中-信泰-富集團轉讓15%的股權。

    李軒之前收購港龍時可以不鳥中-信泰富,但在大多數香港人眼中,招-商局、香港中-旅、香港中-銀、華-潤這些駐港中資集團,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北邊中-央政府的意志。所以當初七十年代末華-潤去新界拿地皮,就立刻被香港輿論解讀為,中國默許英國在九-七後繼續統治香港。

    中-信泰富的突然介入,也讓李嘉城有些措手不及,更讓中電的控制權之爭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實際上嘉道理家族與中方的關係一直非常良好,就在怡和、匯豐等英資企業準備淡出香港之時,嘉道理家族控制下的中電公司卻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主動北上與粵東省-政-府合資興建大-亞灣核-電站。

    現在大-亞灣核-電站正在緊張施工中,中方肯定不希望中電股權之爭,影響到這個重要項目的進度。所以中信泰-富這個時候入局,讓李嘉城不得不考慮內地政-府的意思。

    最終,中電公司爭奪戰的結果是李嘉城持股35%,以大股東的身份加入中電董事會。而中信泰富持股25%,成為中華電力公司的二股東。至於嘉道理家族只保留15%的股份,但以第三股東的身份繼續保留對中電公司的經營權。同時嘉道理家族和中信泰富也作出了承諾,不會對李嘉城的大股東地位發動挑戰!

    可以說在中-信泰-富的調解下,李嘉城得饒人處且饒人,非但沒把嘉道理家族趕盡殺絕,甚至連中電公司的經營權,都大方的留給了對方。

    這樣一比較起來,暗中挑事的李軒,反倒是這出大戲裡面的頭號反派!只能說李軒和李嘉城、嘉道理這些老狐狸比起商業手腕來,還差了不少!

    但李軒也並不需要這些彎彎繞繞,因為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的伎倆都只會是無用功!。m.
q781009 發表於 2019-9-10 20:45
第676章

    高盛公司的效率還是挺高的,在魯賓與李軒碰面後還不到一個月,就為佳華集團先送上了一道開胃菜。紐約Bowery銀行,在紐約全市和周邊的長島地區總共擁有35家分支機構,資產總額達到62.5億美元,原股東的出讓心裡價位在2.2億美元左右。

    Bowery銀行成立距今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之所以取了這個名字,是因為他當初開門營業時,銀行大樓就位於Bowery大道。

    英語中“Bowery”這個詞,最早是由荷蘭語中的“bouwerij”(農場)一詞演化而來。在1664年之前,紐約其實是荷蘭人的殖民地,早期的荷蘭移民在Bowery大街兩側開闢了許多農場,所以取名叫“Bowery”大街。

    Bowery銀行歷史雖然不算短,但擴張區域卻一直侷限在紐約市周邊,特別是在十年前甚至一度陷入破產邊緣。八十年代初,由於兩伊戰爭引發的第二次石油危機,美國經濟在1980至1981年前後陷入了衰退,導致大量銀行在八十年代初陷入經營危機。

    Bowery銀行算是其中的幸運兒,在陷入資不抵債的窘境時,被紐約資深民主黨人、同時也是建築大亨理查德·拉維奇出面組織的投資集團收購。隨後,美國迎來了“里根繁榮”時期,Bowery銀行的業績也迅速扭虧為盈。

    但在老布什上台之後,美國經濟再次迎來了一次衰退。隨著經濟下行、失業率上升,大量美國普通民眾收入減少甚至破產,導致社會總體消費規模下降,企業銷售收入減少,開始出現經營困難。

    而對銀行來說,無論是企業貸款還是個人貸款的壞賬利率都開始飆升。一旦壞賬規模超過了銀行的消化能力,就會導致資不抵債,被迫破產清盤的厄運。

    在外部行情越來越差的情況下,理查德·拉維奇和他的投資夥伴們不準備繼續持有Bowery銀行,而是選擇盡快賣掉銀行落袋為安。當初他們收購Bowery銀行時才花了1億美元,現在轉手以2.2億的高價賣出,利潤已經翻倍了,更何況還有這些年每年的盈利分紅。

    自從三十年代大蕭條之後,美國就制定了極為嚴厲的銀行法,不允許銀行跨州、跨地區經營。雖然像花旗、摩根等大銀行還是能找到一些漏洞,繞開法律在全美開設營業網點,但就全美範圍內來說中小銀行還是佔據了主流。

    銀行規模小,就直接導致了抗風險能力差。一旦遇上經濟危機,就很容易出現大規模倒閉的情形。實際上從八八年開始,美國銀行業就進入了新一輪的破產風潮。以至於金融界要求美國政府修改法律、放開銀行業經營限制的呼聲也來越強烈。

    而對於向佳華銀行這樣的外資銀行,美國政府的限制更為嚴格。因為像花旗、摩根這樣的國內銀行,甚少還可以通過在各個州設立獨立法人實體的方式繞開美國法律的限制。

    而對於外資銀行,美國在1978年通過的《國際銀行法》中明確規定了,只能選擇一個州作為主營州,並只在該州範圍內可以開展吸納存款、發放貸款等商業銀行業務。

    比如佳華銀行之前收購的國泰銀行除了在紐約唐人街開設了多間分行之外,還在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舊金山等華人聚集地開設了分行。

    所以佳華銀行在收購國泰銀行時向美聯儲承諾,會在完成收購之後立刻剝離出售國泰位於紐約州之外的全部分支機構。而高盛這次向佳華推薦的新併購目標,也特意選擇了只在紐約州本地經營的銀行。

    之前國泰銀行的10億美元資產,佳華銀行花了相當於7000萬美元的股票才完成收購。而Bowery銀行的總資產高達64.5億美元,卻才開價2.2億美元的價碼,看起來似乎非常便宜。

    但實際上華人是全美儲蓄率最高的族裔之一,不像大部分美國人一個月沒收入就會陷入個人財務破產。這也讓專為華裔社區提供服務的華資銀行,壞賬率普遍比同規模的美國銀行要低許多,反過來盈利能力就要高許多,所以收購價自然就貴了。

    一家小小的Bowery銀行自然無法滿足李璇的胃口,美國對外資商業銀行雖然限制苛刻,但對投資銀行等其他金融領域的限制則要寬鬆得多!

    而現在的華爾街也早已不是商業銀行呼風喚雨的時代了,現在的商業銀行早已經淪為資金提供方這樣的次要角色。真正能攪動風雨的反而是像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這樣的投資銀行!

    但是根據美國的法律,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不能同屬一家公司。這也是當初大蕭條時代制定的,限制金融業壟斷的著名政策之一。所以當初的摩根銀行被迫拆分成了,負責商業銀行部分的JP摩根(小摩)和負責投行業務的摩根士丹利(大摩)。

    李軒想要在華爾街收購一家有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就勢必不能用佳華銀行的名義。所以佳華銀行很快發佈了一份公告,宣佈把旗下的子公司亞洲新鴻基證券出售給LH投資基金。這對李軒來說,只不過是左手轉右手的事情!

    而李軒進軍華爾街的真正目標,也很快鎖定運通公司。

    沒錯,就是那個以百夫長黑卡聞名於世的運通公司,它最為世人所知的業務莫過於發行信用卡和旅行支票。

    當然,李軒不可能吞下整個運通公司,就算運通董事會願意被李軒收購,美聯儲也肯定會否決這種影響全美金融格局的大交易,畢竟李軒是個外國人。他只不過是準備從運通手中買下他們的投行業務而已,相比於高盛、美林等歷史悠久的投資銀行,運通的投行部門組建才堪堪十年。

    在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運通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詹姆斯·羅賓遜,想要把公司打造成一家超級金融公司,於是新組建了投行部門,並在華爾街開始了瘋狂的收購之旅。

    運通先是收購了全美第二大證券經紀公司希爾森,隨後又把華爾街著名的投行雷曼兄弟公司收入囊中,之後又收購了全美著名的共同基金公司IDS,最後還收購了另一家投行EF赫頓公司。

    只用了短短十年時間,詹姆斯·羅賓遜就通過一系列收購為運通公司建立了強大的投行部門,被華爾街同行稱為“站在門口的野蠻人”。不過運通的投行部門屬於一鍋大雜燴,並沒能為公司帶來預期中的良好業績回報。

    所以在詹姆斯·羅賓遜於今年年初退休之後,從麥肯錫公司跳槽過來的新任首席執行官哈維·格魯布,開始實行與前任完全不同的經營策略。他主張重新專注於運通的主業信用卡和旅行支票,有意拆分出售公司的投行部門!
q781009 發表於 2019-9-10 20:46
第677章

    1991年可能是李軒進軍華爾街最好也是最後的窗口期,下一次這樣好的機會很可能就要等到二十年後的次貸危機了。

    現在美國經濟正處在衰退當中,如果站在後世用歷史的眼光看,這只是一次短暫而溫和的衰退。美國經濟很快將走出低谷,再次迎來長達十年的持續繁榮。

    但如果你身處其中,就會發現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輕鬆。八十年代美國槓桿收購橫行,垃圾債券廣受追捧。這和里根大規模減稅以及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導致資本市場流動性充裕有很大的關係。

    而當經濟下行時,這種高風險高收益的資本運作模式,立刻就會變成一顆顆能讓人粉身碎骨的地雷,而第一個中招的就是德崇證券(DrexelBurnhamLambert)!

    作為華爾街最大的垃圾債券投行,德崇證券一度位列全美第五大投行,但它已於去年2月宣佈破產。而華爾街另一家著名的投行第一波士頓公司(FitBoston),同樣因為對一筆槓桿收購提供了數億美元的過橋貸款而慘被套牢,最後只能投入瑞士第二大商業銀行瑞士信貸集團的懷抱。

    實際上根據美國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投行是不能被商業銀行收購的。但是為了避免第一波士頓公司破產,從而導致美國金融市場發生更劇烈的動盪,美聯儲對這筆違規收購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華爾街的動盪還不止於此,擁有160年歷史的投行德威公司(DillonRead),不久前剛剛被英國著名投行巴林銀行以1.22億美元的低價收購。這家公司在七十年代之前,一直位列華爾街投行中的第一梯隊,但最近這十幾年卻衰弱的比較厲害。

    說起來老布什政府和這家公司也能扯上不少關係,美國財政部現任部長尼古拉斯·布拉迪就是德威投行的前任董事長。而財政部副部長傑羅姆·鮑威爾先生,同樣出身於德威公司。他去年於德威公司副總裁的位置上辭職後,立刻加入了布什政府。

    李軒如果晚幾年重生,說不定還會對這個名字留下些許印象,因為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他被任命為了新一屆美聯儲主席。

    無論是民主黨上台,還是共和黨執政,諸如財政部長、美聯儲主席這些制定美國經濟政策的關鍵職位,永遠都是華爾街的囊中之物。所以說華爾街才是美國經濟的真正掌控者,這並不是一句空話!

    美國正面臨的這輪經濟衰退,除了引爆了垃圾債券市場之外,還讓美國地產業面臨崩潰。這讓包括住房貸款在內的全部投向地產業的信貸,壞賬率不斷飆升,直接導致了美國中小銀行業近幾年的大規模破產。就連排在前列的大銀行,經營業績也出現暴跌,紛紛選擇用相互合併的方式來報團取暖。

    就在佳華銀行收購紐約Bowery銀行的同時,全美第二大銀行美洲銀行,與全美第五大銀行太平洋銀行完成合併。這兩家總部都位於加州的銀行完成重組後,雖然在總資產上沒能反超排在第一的花旗銀行,但雙方的規模已經極為接近。

    與此同時,全美第五的美華銀行與全美第八的漢華銀行也閃電合併,合併後的新美華銀行一下躍升至全美第三大銀行。而原本排名第三、第四的大通銀行和JP摩根銀行,則分別下降一位,成為全美第四、第五大銀行。

    如果看過《貨幣戰爭》這本的讀者,肯定對除了美洲銀行和太平洋銀行之外的五家銀行非常熟悉。根據這本描述,花旗、美華、漢華、大通、摩根這五家總部位於紐約的銀行,掌控了美聯儲紐約銀行超過50%的股份。

    而美聯儲紐約銀行是美聯儲全部十二家分行中,投票權最大的一家分行,幾乎掌控了美聯儲的內部運作。這些大銀行正是通過私人所有的美聯儲,徹底掌控了整個美國經濟。

    且不論這本的內容有多少可信度,但這些大銀行能深刻影響美國政府和議會的金融政策制定,這一點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現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不是從美聯儲內部誕生的主席。但如果你去翻一翻他的履歷,他不但長期擔任過華爾街一家投資諮詢公司的老闆,還曾是摩根銀行的董事,他的背後依舊離不開華爾街的影子。

    李軒想要順利從運通公司手中收購其投行部門希爾森-雷曼兄弟公司,除了要搞定美國政府和美國國會,最重要的是要搞定華爾街。

    現在華爾街的主力投行之一,第一波士頓公司剛被瑞士信貸集團收購,正處在整合裁員的動盪中自顧不暇。另一家所羅門兄弟公司,則因為提交虛假國債報價,正在被美國政府調查,自身焦頭爛額根本無暇他顧。

    而剩下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則是李軒與運通集團這次交易的併購顧問。李軒向運通公司開出的收購報價高達35億美金,操作這樣一比巨額交易,能讓這幾家公司輕鬆收入上億美元。

    在這這樣巨額的利益面前,他們根本不介意李軒藉著收購希爾森-雷曼兄弟公司,未來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

    而除了搞定這些投行之外,李軒同樣為全美幾大商業銀行開出了不低的價碼!為了順利從運通公司手中收購希爾森-雷曼兄弟公司,李軒決定籌資55億美元。

    這其中除了佳華銀行將提供5億美元的信貸之外,其餘50億全部會向美國五大銀行貸款。花旗銀行提供20億,美洲銀行、美華銀行、大通銀行、摩根銀行各提供10億美元。

    李軒接下來很快就會讓東方遊戲公司赴美上市,通過減持一部分股票作為上市發行所需的新股,就能籌集足夠的資金進行還款。所以李軒用東方遊戲公司股票做抵押的貸款,對這些美國銀行來說,是風險極低的好買賣!

    搞定了華爾街,就意味著美聯儲在對這筆收購案進行審查時不會從中作梗。而李軒作為老布什最大的金主之一,在政府方面自然也會得到一路綠燈的待遇,最難搞的反而是掌控在民主黨手中的美國國會。

    好在李軒這些年在民主黨議員身上也沒少花錢,他在華盛頓國會山裡的朋友可比當初收購RCA公司時多了許多。更何況除了他自己發力之外,像高盛這些收購顧問沒理由不幫忙。

    高盛主席羅伯特·魯賓在民主黨裡的人脈可不少,高盛想要成為接下來東方遊戲公司IPO的主承銷商,必須向李軒展現自己的價值!
q781009 發表於 2019-9-10 20:46
第678章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最重要的資產莫過於存款。而對於投資銀行來說,最重要的資產則是人!合夥人的能力和人脈,決定了一家投行的興衰!

    比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前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皮特彼得森,他於1973年出任公司負責人時,雷曼公司正因為投注利率失敗,蒙受巨額損失而處於破產邊緣。結果雷曼兄弟公司在他的領導下,接下來五年連續實現創紀錄的利潤,重新躍升為當時僅次於所羅門兄弟、高盛和第一波士頓的全美第四大投行。

    不過七十年代末如日中天的雷曼公司,進入八十年代後卻因為內部派系鬥爭而再次陷入低谷,最終在八四年被運通收購。而作為鬥爭失敗者,彼得森從雷曼辭職後,轉身又創辦了黑石公司。

    黑石這個名字,就算是許多不搞金融的外行人,也同樣如雷貫耳。李軒重生前它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管理資產總額超過6000億美元,比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gdp還高。

    相比之下,希爾森-雷曼公司雖然規模不小,但卻是大而不強,上一個財政年度甚至錄得1.1億美元的虧損,拖累了母公司運通的整體業績。這也是運通公司新eo上任之後,立刻想要甩賣投行部門的根本原因。

    當初運通公司在八一年收購希爾森時花了9.3億美元,八四年收購雷曼花了3.6億美元、收購ids公司花了7.2億美元,八-九年收購ef赫頓又花了10億美元,這期間其他零零散散的小型併購花了差不多5億美元。也就是說運通公司過去這十年,用於併購的總投資至少在35億美元。

    而李軒之前對於整體收購運通投行部門的報價也是35億美元,乍一看運通似乎沒虧,但如果算上通貨膨脹和時間成本,運通過去這十年的多元化擴張,無疑是一筆很糟糕的買賣。

    企業欣欣向榮不一定是管理層有多出色,但企業陷入困境一定是管理層出了問題。對運通公司來說,過去十年多元化的失敗,主要責任在於前任eo詹姆斯羅賓遜的好大喜功。而其投行部門希爾森雷曼業績一直毫無起色,則是因為負責人彼得科恩能力不足。

    當初運通收購美國第二大證券經紀公司希爾森時,希爾森的eo威爾是一個很強勢的人物。於是羅賓遜用了一手明升暗降,將其提拔為運通副總裁高高掛起,另選了年僅36歲的彼得科恩出任希爾森公司的新負責人。

    彼得科恩對羅賓遜來說,最大的優點可能就是聽話。所以雖然運通後來又一路收購了ids、雷曼、ef赫頓等公司,彼得科恩的地位一直沒有動搖。這造成的結果就是新成立的希爾森-雷曼公司,內部整合一直非常糟糕。再加之這幾年外部環境又不好,內憂外患之下新公司業績巨虧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而李軒收購希爾森-雷曼公司之後,同樣需要面對如何經營好這個龐大投資銀行的問題。

    李軒管理東方集團,向來遵循的原則就是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負責!他對於華爾街來說無疑是個門外漢,更需要尋找一個內部精英來幫他理清希爾森雷曼公司的內部矛盾,以及整合他和東方集團名下的全部金融產業。

    “彼得森先生,施瓦茨曼先生,lh基金最早是李軒先生,用來進行個人財富管理的一支私人投資基金。當時香港及周邊地區的電子產業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所以為了推動東方集團上下游配套產業鏈的發展,lh基金專門拿出一部分資產配置,用來進行電子產業的早期風險投資!

    而隨著家電、計算機、電子遊戲機等消費電子品的生產大規模向亞洲轉移,lh基金近年來在亞洲電子領域的風投,取得了非常優異的資本回報率。這也讓‘lh’基金這個品牌,在全球風投同行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lh基金目前除了涉及風險投資之外,還包括兩支專門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隻以港股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共同基金,以及一隻對沖基金!lh基金管理的資產總規模已經超過700億港幣,我們的資金主要來自東南亞、台-灣以及香港本地資本!”lh基金的eo莊玉海,向周圍兩位金發碧眼的白人侃侃而談道。

    實際上莊玉海同樣出身華爾街,在返回香港加入lh基金之前,是美國著名投行所羅門兄弟公司的高級合夥人。不過他和十五年前就已經是雷曼公司董事長兼eo的彼得森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個層次。

    當然,如果只論lh基金現在的資產規模,莊玉海已經足夠與彼得森的黑石公司平起平坐了。

    沒錯,李軒看中的希爾森-雷曼公司新一任負責人的人選,正是雷曼兄弟原先的eo皮特彼得森。另一個時空中黑石公司的業績,足以證明彼得森是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物。

    只不過彼得森現在自己經營的黑石公司發展良好,未必願意去接手希爾森-雷曼公司這個爛攤子。所以李軒的打算是乾脆把他的黑石公司也一起收購了,來展現自己求才的誠意。

    當然,李軒不可能一上來就告訴對方說我要收購你們的公司,這不是表示誠意而是**裸的打臉。所以李軒以lh基金的名義,向黑石公司的管理層發出邀請,約對方來香港商談深入合作的相關事宜。

    實際上lh基金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不單單只是在風險投資領域名聲鵲起,它已經成長為亞洲最知名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而單論能力來說,莊玉海展現出來的水平,未必就不能擔任希爾森-雷曼公司的領導人。

    但他畢竟已經離開華爾街多年,重新空降回去很難立刻掌控局面,反而有可能引發希爾森-雷曼公司內部更大的動盪!相較之下,皮特彼得森不但是華爾街最資深、最頂尖的管理人才之一,本身還在雷曼兄弟公司任職多年,有一定的人脈基礎,能迅速穩定局面。2k閱讀網
q781009 發表於 2019-9-10 20:47
第679章

    “隨著全球產業分工的加速,亞洲憑藉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開始承接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工廠。以香港的電子業崛起為代表,正在迅速推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而產業擴張無疑需要龐大的資金來推動,華爾街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本流動中心,不應該忽視亞洲崛起所蘊含的巨大投資機會!

    我們東方集團作為亞洲製造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有義務把更多的本地區優秀的合作夥伴,推向全球資本市場的舞台,通過吸引外來資金的加入,來更好的提升整個亞洲電子產業的發展!

    這也是我們決定收購希爾森·雷曼公司的初衷,以此為支點來更好的與華爾街進行溝通與交流!彼得森先生作為雷曼公司的前領導人,不知道您對我們的這筆收購有何看法!”

    莊玉海向面前這幾位華爾街精英暢談了一番亞洲投資機遇之後,突然畫風一轉,把話題引到東方集團與運通公司的收購交易上來。

    “從收購價格的角度來說,35億美金並不算貴,希爾森-雷曼值這個價!”彼得森對於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準備,頓了一下才回答道。

    “據我所知,當初您離開雷曼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內部傳統投行家們與證券交易員們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而希爾森-雷曼公司是運通在短短十年內,通過收購大大小小十來家公司快速合併起來的,內部的派系矛盾更加複雜!

    運通公司這次不但甩掉了一個棘手的爛攤子,還順便換回了整整35億美元的現金,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筆再好不過的交易!而對我們來說,接下來能否迅速理順希爾森-雷曼公司的內部問題,將直接決定我們這次巨額收購的成敗!”莊玉海苦笑著說道。

    “LH集團有您這樣一位冷靜的決策者,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彼得森讚賞了一句。

    “您過獎了,我只是看清了問題所在,但並沒有解決它的能力!希爾森-雷曼公司與LH基金合併之後的新集團,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投行家來負責掌舵!”莊玉海微笑地看著對方說道。

    “哈哈,看來紐約的獵頭公司又有一筆不錯的新業務了!”彼得森對莊玉海直勾勾的眼神視而不見,笑著打趣道。

    “現在的希爾森-雷曼公司,主要業務大致可以分為股票經紀、資產管理、固定收益債券部門、以及傳統投行業務這四大塊!

    其中股票經紀部門以原先的希爾森公司為主體,在合併了赫頓公司的資產後,擁有僅次於美林證券的全美第二大證券零售網絡!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股票經紀業務將迎來重大的變革!

    未來的投資者們甚至可以足不出戶,就能用過家裡的電腦在線實時瀏覽股市行情,並用交易軟件自主進行股票的買入、賣出操作!技術進步在促進投資決策效率提高的同時,也意味著傳統證券經紀人的地位開始下降,更意味著經紀零售業務的佣金費率會變得更低!

    今後,經紀零售業務對投行的整體營收的貢獻會越來越小,它最大的價值可能會只剩下幫公司留住龐大的個人投資客戶的作用!

    至於希爾森-雷曼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則主要是由IDS公司和原赫頓公司旗下的波士頓公司組成。

    這兩家公司都是通過組建各類共同基金,面向個人客戶推銷理財規劃!這應該是整個希爾森-雷曼公司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資產了!

    至於剩下的傳統投行業務部門和固定收益部門,主體就是原先的雷曼兄弟公司!自從您和施瓦茨曼先生之後,雷曼公司內包括企業併購在內的傳統投行業務,就開始陷入一蹶不振的窘境!至於固定收益部門,因為垃圾債券市場的崩盤,最近幾年更是連續虧損!

    美國債券市場是一個不弱於股票市場的龐大資本流通市場,像保險金、養老金等手握巨額資金的機構投資者,都把高評級的固定收益債券,作為自身投資組合中最大的一塊配比,在實現資產增值的同時有效規避風險!

    但華爾街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創新層出不窮,甚至能把各種高風險的金融資產,巧妙地轉化成AAA級債券推銷給客戶。所以在我看來,債券市場現在蘊藏的風險,甚至不比股票投資低到哪裡去!

    看看整個華爾街債券業務排在前三的三家投行最近的下場,也很能反映問題。第一波士頓剛剛被瑞士信貸集團收購,所羅門兄弟正在被財政部調查。而雷曼要不是有運通在背後兜底,估計也早就離破產不遠了!

    我們完成對希爾森-雷曼的收購之後,首先希望實現的目標,就是重塑公司在傳統投行業務方面的競爭力。與此同時,LH基金的加入能進一步增強,新公司在資產管理領域的綜合實力。

    至於債券業務,我們希望以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主權債和公司債的承銷發行上。同時通過控制垃圾債券和金融資產債券化產品的自營佔比,來降低整體的經營風險!”

    莊玉海通過一段長篇大論,向對方詳細闡述了希爾森-雷曼公司被收購後,將要採取的全新經營策略。

    當初的雷曼兄弟公司,一直都是以傳統投行業務為核心主業。但八十年代初公司業績達到頂峰那幾年,固定收益債券部門貢獻的利潤卻超過了公司整體利潤的三分之二。這讓固定收益部門的野望越來越大,開始與傳統投行部門產生尖銳的利益矛盾。而皮爾森這位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恰恰是傳統投行家出身。這讓雷曼的債券交易員們,把不滿都指向了他,最終導致彼得森黯然下台。

    而現在的情況卻不同,原雷曼系的勢力在合併後的希爾森-雷曼公司中並不佔優勢。甚至因為債券業務連續大虧,雷曼系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小。彼得森如果能以負責人的身份重返希爾森-雷曼公司,完全可以上演一場“王者歸來”的好戲!

    而莊玉海與彼得森的交談,也並不是以說服對方為目的,只不過是提前向他吐露一點口風,讓對方有一些心理準備。真正出馬和彼得森詳談的,肯定是李軒這個大老闆本人,這樣才能展現最大誠意!。m.
q781009 發表於 2019-9-10 20:48
第680章

    “彼得森先生,莊玉海昨天應該向您透露了我的想法。沒錯,我現在正式邀請您出任希爾森-雷曼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一職!”李軒朝對方笑了笑,然後十分認真的說道。

    在莊玉海事先吹過風之後,李軒第二天就邀請了黑石公司的董事長皮特·彼得森、首席執行官斯蒂芬·施瓦茨曼,以及子公司貝萊德資本的首席執行官勞倫斯·芬克三人,到太平山頂的家中共進晚餐。一頓豐盛的中式晚宴過後,李軒陪客人在會客廳落座。

    雙方寒暄了幾句之後,李軒直接開門見山的發出了邀請。

    而沒等對方把推辭的話說出口,李軒立刻又繼續說道:“彼得森先生,您別急著拒絕,不妨先聽聽我的條件!我知道像您這樣的專業人士,最擔憂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決定!

    我對金融投資是個門外漢,所以在這裡可以向您鄭重承諾,只要公司業績不發生重大虧損,我不會插手新公司的內部決策和管理,一切事物由您全權決斷!

    當然,因為業務在香港的LH基金要與業務在美國的希爾森-雷曼公司進行整合,所以LH基金的負責人莊玉海會出任希爾森-雷曼公司的聯席CEO!但他的地位在您之下,主要工作是協助合併後的新公司更好的開發亞洲市場!

    而為了有利於公司的穩定和發展,我在完成對希爾森-雷曼的收購之後,還會繼續注資10億美元,來擴充公司的自有資本!

    當然,我也清楚黑石公司是您最近這些年的心血,您不一定割捨的下!所以我願意以10億美元的估值,用現金全額收購您和其他股東手裡的股權,讓其成為希爾森-雷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如果您和其他合夥人不想賣出股份,那也可以繼續保留,總之一切按你們的意願來!除此之外,您的任何其他要求也可以提出來,我會想方設法盡全力滿足!”

    李軒的意思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只要你肯來,要權給權,要錢給錢!

    現在的黑石公司可不是後世那個華爾街資本大鱷,還只是一家估值七八億美元左右的小公司罷了。李軒開出十億美元的價碼進行現金收購,簡直是在直接送錢。

    而且別看希爾森-雷曼公司的內部問題不少,但運通公司這些年不停的併購之後,已經把它的框架搭的非常完整了。只要彼得森能成功扭轉希爾森-雷曼公司的業績,它立刻就會重新躍升為華爾街最頂級的綜合型投行之一。

    當初彼得森剛剛把雷曼兄弟公司帶到那個地位,轉眼間就敗走麥城了。李軒相信對方心底深處一定很不甘心,而他現在可以為彼得森,提供一個重新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

    果然,李軒的話讓彼得森陷入了思考,他並沒有直接開口拒絕。李軒也不催促對方,而是扭頭看向了旁邊的施瓦茨曼。

    “施瓦茨曼先生,在彼得森先生前往謝爾森-雷曼任職之後,我希望能由您來接替他繼續掌控黑石公司!美國的黑石和香港的LH基金,都是以私募股權投資為核心業務。所以您接下來的第一要務,就是盡快完成對這兩家公司的整合,這方面莊玉海會全力配合您!

    而且我也發現,限制黑石公司更快成長的瓶頸,主要還是自有資本不足。所以黑石公司併入希爾森-雷曼之後,我同樣會注資10億美元,用來加快黑石公司的業務擴張!”

    李軒又向施瓦茨曼揮出了一套升職加給錢的組合拳。就資產規模來說,LH基金並沒比黑石公司小多少。所以以黑石公司為主體進行整合後,新公司的實力相當於翻了一番。更何況李軒還承諾再投入10億美元現金,相比施瓦茨曼現在心裡的第一想法,就是讓彼得森趕快讓位置。

    而李軒的攻勢還沒結束,他最後把目光對準勞倫斯·芬克:“我聽說您和施瓦茨曼先生兩人,對貝萊德公司接下來的發展規劃有一些分歧?

    任何用錢能解決的問題,在我看來都不是問題!黑石公司未來將繼續專注於私募股權投資領域,而貝萊德公司則可以從黑石獨立出來,與希爾森-雷曼公司現有的資產管理部門,以及固定收益部門合併!

    新的貝萊德公司主要面向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開拓共同基金和固定收益債券等領域的發展!我也一視同仁,會再向貝萊德公司注入10億美元現金!”

    這個勞倫斯·芬克和他一手創辦的貝萊德資本,同樣不是等閒之輩。後世這家公司管理的資產超過6萬億美元,是黑石公司的十倍,是全球資本市場的超級巨無霸。而更讓人驚嘆的是,芬克領導下的貝萊德公司,在零八年的次貸危機中竟然毫髮無損。

    這樣光輝的戰績,和勞倫斯·芬克的個人履歷是分不開的!“次貸”的全稱叫做次級地產抵押貸款債券,而最早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債權憑證(CMO),正是由芬克在第一波士頓公司任職時帶領團隊開發出來的新產品。

    而他當時也憑藉在美國房貸債券市場中的優良業績,以28歲的年齡成為第一波士頓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

    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芬克領導的抵押債券部門,在1986年的一個季度內虧損超過1億美元,這也斷送了他成為第一波士頓公司最高管理者的機會。

    此後不久,芬克就拉著另幾位合夥人從第一波士頓公司辭職,然後從黑石公司拉到投資,創辦了貝萊德資本公司。所以對於地產抵押貸款債券是個什麼東西,全世界可能再也沒有比芬克更清楚的人了。

    正因為他能夠清楚洞悉債券市場蘊含的風險,所以貝萊德公司龐大的固定收益債券部門,才能在次貸危機中成功避雷!

    後世的貝萊德資本除了以豐富的被動型投資產品聞名於世之外,另一個讓人歎服的優點就是對主動管理型投資組合的風險控制。

    而風險管理正是李軒最看重的東西,所以在他的設計中貝萊德公司,將成為希爾森-雷曼公司負責資產管理的核心子公司。而母公司希爾森-雷曼,主要精力將放在重建傳統投行業務上面!。m.
q781009 發表於 2019-9-10 20:49
第681章

    經過兩個月的談判,LH基金與運通公司達成協議,最終以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希爾森-雷曼公司。雖然這比交易還需要通過美聯儲和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核,才能真正塵埃落定。

    但美國主流輿論並不認為,李軒擁有希爾森-雷曼公司會對美國構成什麼威脅。反倒是有不少財經專家認為李軒跳進了一個泥潭,世界首富先生做出了一次愚蠢的決策!反倒是運動公司因為換回37億美元的現金,股價連續三天大漲。

    在這種情況下,這筆收購被美國官方阻撓的概率非常小。與此同時,李軒對黑石公司開出高達10億美元的現金報價,也得到了大部分股東的積極回應。彼得森、施瓦茨曼和芬克三人都已經回饋給李軒肯定的答覆,等整個收購行動塵埃落定之後,就會各自履任新職。

    加上承諾給三人的30億美元注資,以及整個收購行動所需的各種額外支出,李軒差不多要一口氣掏出80億美元的現金。除了之前通過五大美國銀行籌集的60億美元信貸,以及佳華銀行提供的5億信貸之外,還有15億美元的缺口。

    這筆錢將以東方控股公司的名義,通過在美國資本市場發行公司債來募集。東方控股是李軒名下的主要持股公司,代他持有東方遊戲、東方研究院、東方半導體、CG公司、佳華銀行等一大批優質企業的股權。

    以它目前控制的資產,發行一筆區區15億美元的債券,無論是穆迪、惠普,還是標準普爾,都肯定會給出AAA級的評級,上市第一次見就會遭到所有投資機構的哄搶。這也是李軒購入希爾森-雷曼公司後,送上的第一份大禮。畢竟原先的雷曼兄弟公司可是有美國“債券之王”的美譽,承銷債券是它最拿手的業務。

    而李軒送上的第二份大禮,就是東方遊戲公司的IPO業務。之前李軒已經向高盛承諾,他們會是東方遊戲公司赴美上市的主承銷商。但是像東方遊戲公司這種一口氣籌集幾十億美金的超級IPO行動,不可能把好處讓高盛公司一家獨佔了。所以除了主承銷商之外,還會有兩個副承銷商,其中一個已經確定是摩根士丹利公司,而另一個位置則是李軒給希爾森-雷曼預留的。

    華爾街的超級投行一般都有各自最擅長的業務,比如高盛以企業併購出名,而摩根則以融資聞名於世。華爾街甚至有一句這樣的名言:假如上帝要融資,他也要找摩根士丹利!

    只不過當初李軒找上華爾街銀行們的第一筆生意,就是收購RCA公司。以企業併購業務聞名的高盛公司,自然成了李軒的首選合作夥伴。而高盛公司也正是藉著這次機會,與李軒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成為東方集團各項跨國業務的首選合作投行之一。

    東方遊戲公司這種優質企業,只要發行價不定的太離譜,新股上市之後幾乎肯定大漲而不可能跌破發行價。所以承接這種公司的IPO業務,除了自身能大賺一筆之外,給客戶配售新股就相當於是在送錢。而投行們通常用這種機會,來鞏固與核心客戶的關係。

    而希爾森-雷曼公司則能借東方遊戲公司IPO的東風,為自己重振傳統投行業務開一個好頭!

    無論是收購希爾森-雷曼公司,還是東方遊戲公司赴美上市,都是全球資本市場矚目的大事件。所以稍有蛛絲馬跡露出來,就能引來大量關注的目光!而李軒在香港的地位又極為特殊,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在放大鏡下面仔細解讀。

    所以李軒準備花巨資收購希爾森-雷曼公司的消息一傳出,立刻引起了全港輿論的熱議。還好東方集團這些年的海外收購項目也不算少,比如最初的RCA公司,以及後來的仙童半導體、MCI公司、GCA公司等等,香港人對財神李的各種大手筆已經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但隨後東方遊戲公司有可能赴美上市的風聲傳出來之後,市面上關於李軒準備走資的傳言又開始塵囂其上。這些年來,東方集團旗下最出名的幾家公司幾乎都是在海外上市。他財神李自己大口吃肉,卻連半口湯都不給其他人喝,自然會招人詰難。

    好在李軒也不是沒留後手,就在大家還因為前兩個傳聞而議論非非之時,一個勁爆的消息突然在全港資本市場流傳開來。

    東方研究院要上市了,而且是在港交所上市,融資規模可能超過400億港幣!

    400億是一個什麼概念,被李嘉城控股35%的中華電力公司,目前的總市值為330億港幣。而李嘉誠自己名下的核心資產,也是全港最大的地產集團長江實業,現在的市值是405億港幣!

    這兩家公司都是位列恆生指數的藍籌股之一,已經是港股市場上屈指可數的大公司了。總市值能穩壓它們一頭的,只有匯豐銀行和佳華銀行。

    而這兩家幾乎掌控了香港金融市場的超級霸主,與東方研究院的規模相比,似乎一下子也變得不值一提了。作為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的著名獨角獸之一,東方研究院的總估值很可能會突破2000億港幣,比匯豐和佳華的市值總和還要多出不少。

    所有香港人都清楚,東方研究院如果留在本港上市,那肯定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會由亞洲新鴻基證券公司來負責操盤。所以亞洲新鴻基的電話一下子就被全港投資者給打爆了,不得不趕緊對外發佈公告,正式確認了東方研究院將在本港上市的消息。

    亞洲新鴻基證券不久前已經被佳華集團出售給LH基金了。在LH基金與希爾森-雷曼完成合併後,它也將與雷曼的亞洲分公司進行重組。

    雷曼公司早在1971年就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而其在亞洲經營的歷史則更為悠久。早在1905年,雷曼就幫助日本承銷了一筆政府債券。而從六十年代開始,雷曼公司又先後攬下了馬來西亞、菲律賓、亞洲開發銀行等政府和機構的美元債券承銷業務。

    當然,兩家公司的重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東方研究院的IPO行動,將由亞洲新鴻基和雷曼(亞洲)分別作為主承銷商和副承銷商。

    其中亞洲新鴻基負責本港的新股配售,承銷新股份額將達到IPO發行新股總數的7成。剩餘的3成的新股則由雷曼公司,配售給海外投資者。
q781009 發表於 2019-9-10 20:49
第682章

    李軒為什麼敢對彼得森作出承諾,對方擁有整個希爾森-雷曼公司的決斷權,就不怕以後尾大不掉嗎?要知道華爾街的銀行家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奸商,只要利益足夠多,他們連魔鬼都敢坑!

    商業銀行的高管們跳槽,至少一下子很難把客戶的巨額存款都帶走!而投資銀行接生意很多都是靠投行家與企業管理層之間的私人友誼。

    比如黑石公司最近這兩年雖然把主要精力轉向了股權私募基金,但他們八四年剛成立時做的其實是傳統投行業務。就在前兩年,黑石還做成了一筆大生意撮合日本索尼公司收購了哥倫比亞唱片。

    索尼公司之所以會讓名不見經傳的黑石公司做自己的收購顧問,而不是去找摩根、高盛這些大投行,就是因為彼得森和索尼的總裁盛田昭夫是關係很好的朋友。

    所以華爾街投行之間常常會出現一個高級合夥人跳槽,就帶走一批重要客戶的事情。之前雷曼公司傳統投行業務的衰落,正是因為彼得森、施瓦茨曼等人紛紛離職。

    李軒之所以不怕彼得森借雞生蛋,用他的錢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之後拍屁股走人,很大一個原因在於對方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彼得森是1926年出生的人,也就是說他今年已經65歲。

    希爾森-雷曼公司董事長的位置,差不多應該是他退休前的最後一份事業。要是換個四、五十歲,精力旺盛的野心勃勃之輩,李軒還真不敢放任自由。

    不過就算這樣,李軒也不忘給自己上一道保險,讓莊玉海出任希爾森-雷曼公司的聯席CEO。他雖然沒法否決彼得森的任何決定,但對方只要有任何出格舉動,都可以第一時間向李軒通風報信。

    而且莊玉海也是李軒內定的希爾森-雷曼公司的下一任負責人。當然,莊玉海想要從彼得森手中順利接班,還需要趁著這幾年過渡期,迅速在公司內積累足夠的聲望,並在華爾街重新搭建起自己的人脈。

    “海哥,我收購希爾森-雷曼的目的,你自然再清楚不過,除了加深在美國社會的影響力之外,也是為了打開一條從美國資本市場融資的通道!二十世紀是屬於美國的,但我相信接下來的二十一世紀是屬於亞洲的!

    許多人把東方遊戲和東方研究院的上市,看做是東方集團這部華彩樂章的高潮!但我並不這麼認為,這只不過是盛大演出的一個開幕式而已,計算機時代之後還有互聯網時代,還有移動通信時代!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數萬名科研人員腦中還有許多奇思妙想,等著轉化成推動時代進步的專利發明,而這一切都需要強大的資本來推動!香港這個魚缸太小,魚的密度太多就會缺氧而死,所以我們需要借一口別人的大魚塘來養魚!

    希爾森-雷曼就是那個負責去和魚塘老闆溝通的撮合人,我希望你能給華爾街資本市場帶去一個全新的‘亞洲概念’。這個‘亞洲概念’不是日本人之前那樣的買遍整個美國,而是分享給美國投資者無數來自亞洲的誘人投資機遇!”莊玉海年齡比李軒大許多歲,李軒特意稱呼一聲大哥,來拉近雙方的距離。

    東方集團對希爾森-雷曼公司的收購案,已經在三天前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批准,開始正式生效。而莊玉海也完成了在香港的所有工作交接,明天就要飛往美國開始履任希爾森-雷曼公司聯席CEO的全新職務。

    李軒在對方履任新職前,特意在家中設下私宴為他踐行,同時也借此機會與對方交流自己的長遠規劃與展望。

    “李生,咱們中國人有句古話,叫做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我這兩天算是體會到了,已經接到了不下十個來自紐約的國際長途電話!這其中既有我以前在所羅門公司時的同事來打探消息的,也有我以前在美國的客戶來向我討要東方遊戲IPO的配股名額的!”

    李軒雖然親切的稱他一聲海哥,但莊玉海很清醒自己作為下屬應該擺放的位置。他一開口說話時還是挺嚴肅的,但說到後來自己也忍不住笑出聲來。

    “咱們中國人最講究情誼,人家客戶即使相隔萬里依舊不離不棄,咱們也不能辜負人家。想必他們想要弄到你在香港的電話號碼也挺不容易的,就算東方遊戲公司新股配售的名額輪不到,東方研究院的海外配股部分也要給他留一個名額!”李軒輕鬆回應道。

    “東方研究院的海外配股也要留給美國人嗎?東方遊戲都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嗎?”莊玉海這些天都在處理LH基金的後續事宜,並沒怎麼關注兩家公司的上市事宜。

    “對於穩賺不賠的生意,美國人自然是多多益善!我也是用收購希爾森-雷曼以及東方遊戲赴美上市給我帶來的政-治壓力太大的藉口,才把東方研究院需要留在香港本地上市的理由給圓了過去!說起來還要感謝匯豐,他們也幫我們助攻了一腳!”李軒爽朗地笑道。

    前些年,李軒根本就沒準備讓東方研究院上市,但隨著公司持有的核心專利越多,他就越能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強大壓力。所以就算東方研究院不缺錢,李軒也不得不讓公司上市。

    因為只有成為一家受股東監督的公眾公司,才能減少許多外界對東方研究院,出品的包括處理器在內各種硬件產品的安全性質疑。

    而李軒從來沒想過讓東方研究院前往美國上市,因為那意味著公司以後必須接受美國相關機構的監督。要知道美國對高新技術轉移的審查,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嚴苛的,這會讓東方研究院未來的發展受到更多的掣肘。

    但這樣一家全球矚目的高科技創新企業,早已受到各方勢力的矚目。所以李軒想把東方研究院留在本港上市的消息剛剛傳出來,他就立刻接到了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國際長途電話。

    美國的電話是他的好友、現任德州州長小布什打來的,對方開門見山的就邀請東方研究院赴紐交所上市。而英國的電話來自英國下議院新晉議員,也是艾康公司的前任董事長霍克男爵,他同樣是來邀請東方研究院赴倫敦上市的。

    雖然這看上去是兩個私人電話,但實際上背後代表的是美國和英國政府的意志。李軒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這個時候香港的民意和政-治形勢,就成了他用來推脫的最好藉口。

    就在三個月前,匯豐銀行宣佈集團註冊地從香港遷回英國本土。它這一舉動立刻引發了大量香港公司的效仿,大家紛紛把公司註冊地從香港遷往海外。

    而就在香港產業界遷冊風潮還沒平息下來時,東方集團又爆出不但花巨資進軍美國金融界,而且還讓旗下最核心的子公司赴美國上市。

    這就加劇了整個市場對香港的前景充滿的巨大不安,李軒甚至都接到了北-京打來的詢問電話。而這個時候,東方研究院要是再選擇赴海外上市,整個香港經濟界對未來的信心都可能會瞬間崩盤!

    所以為了穩定香港的人心,李軒才主動站出來,提前啟動東方研究院的IPO進程。通過讓東方研究院留在本港上市的消息,來挽救資本市場對香港的信心!

    他的這個說法可謂是無懈可擊,美國人和英國人總不能說,香港經濟崩潰關我屁事,所以只能默認李軒的做法!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q781009

LV:9 元老

追蹤
  • 868

    主題

  • 47982

    回文

  • 1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