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饒楊儀洞(2)
趙洞庭先是怔住,隨即心裡驚喜,聽楊淑妃這意思,怕不是將我當成人格分裂了?
他這時也明白為什麼楊淑妃對自己的態度又突然柔和親切起來了。
這對趙洞庭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喜事。楊淑妃只當他還是趙昰,那他想要執政,就不會面臨來自於朝廷和楊淑妃的阻力。而且,也不會再有生命危險。
強行將心中的狂喜壓下去,趙洞庭道︰“既然如此,那娘親為何不讓我執政?”
楊淑妃只能將自己和陸秀夫、張世杰等大臣商量出來的打算也原原本本說給趙洞庭聽。
趙洞庭聽完輕輕點頭,心裡只道︰“沒想到古代人的花花腸子也這麼多。”
楊淑妃道︰“是以娘親才說不能這樣就讓你親政,因為諸位大臣那邊娘親沒法解釋。”
說著,她臉上滿是柔和之色,伸手撫摸趙洞庭的腦袋上,“你是為娘的孩兒,為娘怎會不依你的心意?”
趙洞庭被摸著腦袋,心裡又泛起些許古怪,但他相信楊淑妃這些話不是說謊。因為,楊淑妃應該很難找出人格分裂這樣的理由來,而且,短短時間內就將這些事情想得滴水不漏,除非她是妖孽還差不多。
如果楊淑妃真有這樣的城府,那趙洞庭輸也輸得心甘情願。
再者,趙洞庭覺得,即便楊淑妃是誆騙自己想要先安撫住自己,自己手拿捏著她和楊儀洞私通的把柄,也未必就沒有翻身的機會。
當下,趙洞庭道︰“那娘親覺得我該如何做,才能讓那些大臣們也都認可孩兒親政。”
楊淑妃苦笑道︰“你剛剛弄得為娘心慌意亂的,一時也想不出什麼辦法。”
趙洞庭此行有此收獲已經心滿意足,也不再追問,道︰“那娘親早些休息,孩兒自己回寢宮慢慢思量去。”
說著他向楊淑妃行禮,便打算離開。
“昰兒。”
楊淑妃忽地叫住他,欲言又止。
趙洞庭輕聲問道︰“怎麼了?”
楊淑妃道︰“為娘和你說的這些……可不能讓那些大臣們知道。”
趙洞庭輕輕笑道︰“娘親放心,這些昰兒心裡曉得。”
楊淑妃臉上露出幾分愧疚之色,又道︰“另外……你能不能不要為難楊大人?”
趙洞庭心裡想,她真正想說的怕莫還是最後這句,問道︰“娘親是真心喜歡楊大人?”
楊淑妃羞紅著臉,“自從逃離臨安以來,他幾次舍命救下我的性命,我……”
剩下的那些話,她實在是羞於啟齒。
趙洞庭听到此處,已經知曉她的心意,輕笑道︰“放心,我不會和楊大人為難。”
楊淑妃這才全然放下心去,微埋下頭,沒有再說話。和自己的孩子說這種事,只讓她羞愧難當。
趙洞庭走出房間,李元秀、穎兒和楊儀洞還在外邊。
見到他出來,楊儀洞立刻用眼神盯著他,看起來竟似有隨時要暴起殺人的打算。
趙洞庭瞟他一眼,道︰“楊大人隨朕過來,朕有些話要與你說。”
說著便往這小院落的角落里去。
楊儀洞跟上來,雙眼仍舊緊緊盯著趙洞庭,“皇上有何事吩咐?”
趙洞庭輕聲問道︰“你可是真心喜歡我娘親?”
“這!”
楊儀洞的雙眼瞪得猛大。
趙洞庭輕聲又道︰“放心,朕不是那般拘泥理法的人,我娘親孤苦無依,有個依靠也好。”
楊儀洞滿是不可置信之色,“皇上您都知道了?”
“你以為朕為什麼匆匆趕過來?”
趙洞庭又瞧瞧楊淑妃的房間,道︰“你還沒有回答朕的問題呢!”
楊儀洞聲音雖輕,言辭卻是懇切,“臣甘願為太后赴死。”
“好……”
趙洞庭道︰“也不枉太后讓朕放過你。”
楊儀洞微微躬身,“多謝皇上,臣……臣萬死。”
趙洞庭听到這話輕笑出聲,“萬死?你倒是說說,你為何萬死?”
楊儀洞滿臉愧色,“臣與太後情難自禁,做出這等傷風敗俗的事情,自該萬死。”
趙洞庭卻道︰“就這個?還有呢?”
楊儀洞臉色大變,瞬間蒼白如紙,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說吧,為何要害朕?”趙洞庭輕聲又道。
楊儀洞苦笑著,“皇上是怎麼看出來的?”
趙洞庭道︰“你用言語逼死楊萬里,朕當然能夠看出來不對。只是朕很好奇,你既然和太后如此情深,為何又要害朕?”
楊儀洞似乎已經看淡生死,道︰“朝廷危在旦夕,我本想帶太後離去,找個地方隱居,奈何太後放心不下皇上您,是以,罪臣才不得已出此下策,以期太後能夠隨同臣離開,免得日後死在亂軍之。”
趙洞庭聞言,微微凜然。這個人對太後還真是情深意重,但這心腸,也真夠硬的。
沉吟幾番,趙洞庭道︰“那你好自為之吧,若敢對太後有半點不敬,朕必不饒你的性命。”
說完轉身就走。
楊儀洞驚呼道︰“皇上……您不殺我?”
趙洞庭頓住腳步,頭也不回,用幾乎听不真切的聲音說道︰“你本該死,但朕不想讓太后傷心。”
然後漸行漸遠。
楊儀洞看著趙洞庭的背影,只覺得此時眼前這個尚未長開的孩子竟如山岳般的高大,跪下叩頭高聲喊道︰“聖上隆恩,臣必為大宋,為太后、皇上舍生忘死。”
此時,他徹底被趙洞庭折服,心裡也涌出幾分對南宋朝廷的希望。
元賊雖強,但南宋有此聖上,未必會亡。
趙洞庭只當充耳不聞,走到李元秀和穎兒面前,“咱們回去。”
在路上,穎兒和李元秀兩人什麼也不問。
趙洞庭不禁說道︰“穎兒和公公難道就不好奇朕和太后、楊大人說了什麼麼?”
穎兒不答。李元秀則是說道︰“老奴年邁,只一心想服侍皇上。”
趙洞庭輕輕嘆道︰“要是我南宋滿朝都如你們兩個這般,那便好了……”
此時南宋大臣不合,軍心渙散。趙洞庭雖然親政在望,但內心裡卻仍是滿是憂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