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為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右為 Mozilla 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梁永光。(圖/記者黃肇祥攝)
網路生態也有三高!Mozilla 今日(9/2)發表「台灣網路健康調查報告」,以隱私、資訊壟斷、不實訊息三大面向,針對國內民眾的意識程度、行動力進行調查,發現有超過一半的民眾,放任數據遭出賣,沒有積極採取任何行動。
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於「隱私風險」最缺乏意識,只有 49.7% 的受訪者能察覺相關風險,但有趣的是,調查卻有 76.1% 受訪者有積極避開隱私風險的行為。Mozilla 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梁永光解釋,民眾傾向在公共空間使用自己的 WiFi 熱點,是比較安全的做法,但之所以有類似的舉動,並非意識到隱私安危,而單純只是方便而已。
「資訊壟斷」則是相反,有 85.8% 受訪者能夠意識到科技公司正在利用個人的數據,可是卻不曉得該如何反制,只有 56.4% 會有所行動。至於「不實訊息」部分,受訪者在意識程度與行動力都相當,77.5% 受訪者能夠發現問題,同時有 70.9% 會有實際作為。
若以年齡進一步區分,29 歲以下的群眾對於「資訊壟斷」缺乏行動力,問題意識也不如其他年齡層,至於 50 歲以上的年長者,則無法有效辨識網路資訊的真偽,會容易輕信疏於查證的錯誤訊息。
如何保護自身數據、避免壟斷呢?梁永光以自家 Firefox 瀏覽器的擴充套件為例,透過隱私工具、將臉書的追蹤活動限制於單一分頁,或是使用隱私模式等功能。他表示,使用者自己要有相關意識,現在數據越來越值錢,攸關於企業的廣告投放效果。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分享提到,使用網路服務必須理解到用了哪些隱私在兌換,若是願意交換沒什麼問題,最怕就是在不知覺的情況下,遭到出賣。方便與隱私的取捨,使用者必須自行決定。例如,手機、電腦內的語音助理無時無刻都在聽你講話,但其實有很多選項可以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