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鈞商戰專欄】
下半年有兩件事,將衡量執政團隊推動台灣智慧城市產業究竟到不到位?第一是7月26-28日將在台中市登場的「2018年亞洲智慧城市展覽暨論壇」,第二是年底的縣市長選舉。第一件事代表全球各個國家是否買單台灣?這一場活動的主辦單位是外貿協會,是中央直接挹入資源來行銷台灣,與過往由民間產業聯盟或地方城市所主辦的智慧城市展,性質略有不同。外貿協會宣稱將有來自45國、約300名國際買主來台觀展,但最終會展能繳出多少訂單?攸關蔡政府能否通過智慧城市考試的一張施政成績單。
第二件事,過去三年,台灣不少地方縣市政府屢摘ICF全球最佳智慧城市評比的Top7殊榮,但得獎是一件事,人民幸福感受是另一件事。到底人民是否真正能感受到六都與各縣市首長在智慧城市上的努力成果?選票將會證明一切。
過去,帶動經濟產業發展以中央政府領軍居多,唯獨推動智慧城市的火車頭,中央必須讓位給地方政府和民間。
智慧城市是一項串聯各種創新科技、智慧裝置與智能服務的城市治理模式,裡面有許多需要實驗場域來累積經驗的創新摸索,故,最貼近人民的地方政府,最能透過開放政策與空間,引入民間產業活力來推動幸福治理。
地方政府和科技產業,若能攜手透過智慧城市的創新、整合,鏈結出全新的科技服務業,將為台灣帶來全新的外貿競爭力---從科技硬體製造輸出,升級轉向為軟硬整合且冠上台灣品牌的智能服務外銷。
可惜的是,4月台北才剛落幕一場「2018智慧城市展」,規模來到1,050個攤位,其中更有12個國家參展,合計吸引全球50個國家、3萬專業買主來台,120名海外城市首長更千里迢迢來台參加首長高峰會。
台灣就這麼一丁點大,一年之中就要集中火力產出北、中兩大號稱歷來最大、最亮眼的智慧城市展,是否資源重複內耗呢?
發展智慧城市的重點在於開放、整合,中央技術官僚也不是不懂這點,經濟部近年積極倡議由地方政府出題(提供場域及提出明確需求)、新創團體試驗及研發,中央政府補助並串聯科技產業投資,以發展新商業模式外銷,就全然體現施政無分中央、地方與藍綠,全民一體的精神。
簡單來說,台灣就這麼一丁點大,發展經濟還能不上下同心、團結一致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