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鈞商戰專欄】
去中心化,是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重要特性。一開始,人們認為internet只是電腦與電腦之間的連線,等到Google這樣的搜尋引擎壯大後,資料開放共享的特性,開始打破圖書館、媒體與出版機構等傳統資訊壟斷中心。再來,網路上的電子商務和網拍,打破了百貨、商城和新品生產銷售等中心;FB、Line的出現,進一步串聯了群眾,也鬆動了傳統國家這類的社會中心。雲端、互聯網、線上線下整合等智能發展趨勢,更進一步造就了去中心化的分享經濟。而目前最方興未艾的區塊鏈(Block chain),更從技術程式底層就徹底去中心化,改寫了IT資料儲存架構,更具有完全顛覆傳統金融、會計、交易、醫療等系統中心的可能性。
產業的去中心化也相當明顯,過去的中心-衛星工廠或供應鏈關係,讓位給生態系統(Ecosystem)這種跨產業、業態,沒有固定市場邊界、上下游關係的複雜系統。
過去產品從製造開始,經由配送、銷售至消費者手上的過程中,是一個線性的關係,人們憑藉著研發、行銷、業務、廣告、客服、物流等專業能力,在線性關係上各自找到可以大展長才的職涯空間。
但今天,生態系的跨產業競爭特性,隨時可能摧毀傳統的通路、服務、製造等業態,線性供應鏈上的飯碗,可能莫名其妙就從地球上消失。那麼,職涯規劃該怎麼辦呢?
第一、未來的工作者必須具有跨產業、業別的知識,隨時具備能轉戰至其他業種、業態的工作能力。
第二、未來的上班族必須具備跨業態、不同職務的能力,也就是說,做業務的要懂行銷專業;行銷企劃人員要懂研發、生產;資訊工程師要懂材料學;研發人員要懂品牌、公關等等。
第三、未來的職涯需要跨產業、跨業態的人脈,牙醫師不能只跟牙醫師交流,必須認識歷史學家、心理學家,或者是網拍業者;教授也不能只在學術圈內分享專業,必須跟庶民社群互動,打破人際框架。
以上三個建議,都是希望上班族及早建立活在生態系內的能力,只要一個人擁有多元的產業知識、多元的工作能力、多元的人脈關係,個別的產業或工作型態或許會消失,但生態系統只會在物競天擇的演化過程中,更為強大並創新出更多樣性的工作機會。
上班族只要不依附單一產業、業態的舒適圈,並積極面對逐水草而居的去中心化特性,相信在變動的世代中,都能因擁抱變化而悠游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