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鈞商戰專欄】
「他們不墨守成規,他們也不安於現狀。你可以稱讚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這是1997年蘋果電腦推出的劃時代經典廣告《向瘋狂的傢伙致敬》。一分鐘廣告以黑白影像呈現了已逝的歷史人物,從愛因斯坦、金恩博士、約翰藍儂、愛迪生,甚至是甘地與畢卡索;最後才以彩色秀出蘋果Logo和經典口號「不同凡想」。
廣告推出後,有評論家酸說:「用一堆死人來做廣告,再適合不過了,因為蘋果的死期也快到了。」但1年內,瀕死的蘋果股價卻翻了3倍;21年後,蘋果市值已突破1兆美元。
近期,一則中元普渡廣告也有微妙雷同,但同為找已逝的「好兄弟」代言,成果卻毀譽參半,甚至中途喊卡,最後又臨去秋波,在youtube上限播三日。
支持者認為,這是世界級的廣告創意;反對者認為,拿政治受難者來向活人致感謝詞,這玩笑開太大了。
從商業操作來看,這則融合影像與社群互動的創意式廣告,確實產生極大的刷屏效果。但對市場來說,它傳遞何種「不同凡想」的企業訊息嗎?
「買進美好生活」,是廣告主的核心信念,廣告匆匆下架後,創意團隊日前也聲明指出原創動機為「無論什麼背景、出身,都能一視同仁地得到愛與包容,是這個社會最偉大的地方,而中元普渡的習俗證明了這種美好的真實存在。」
從專業角度看,三段廣告的主角會鎖定威權時代的受難人物,似乎是有意操作讓「非我陣營」的人也能加入互動、認同。
但敗筆似乎也在此,當「非我陣營」者激賞此一創意,並掀起全民肉搜轉型正義人物時,反對以孤魂野鬼來kuso受難者的人也大有人在。輿論反應走鐘,讓原本有機會「黃袍加身」為年度最具企業社會責任代表時,企業主卻臨陣脫逃,留下市場一片錯愕。
正面來看,廣告成功啟動話題,帶動網路流量;負面來看,高人氣是否能化為高消費,有待商榷;但企業的核心信念「買進美好生活」,在爭議聲中確實成了被晾在一旁的冷宮夫人,陳文成、殷海光與丁窈窕反成高人氣小三。
Think Different讓人們主動追隨蘋果,但愛與包容為何卻只換來失焦的爭議?
影射,而不以正面方式來向歷史人物致敬,是當中的最大敗筆。因為誠信,才是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也是經營資產。但有人似乎對此仍未醒覺,惜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