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鈞商戰專欄】
美中貿易戰接近關鍵攤牌時刻,8月22日重啟的貿易談判,市場寄予 11月APEC(亞太經合會)召開前的川習會上,貿易僵局可望化解。但不管此次談判結果是和是戰,美中的經濟關係肯定回不去了。台商過去以中國為生產工廠的思維,在這場關稅大戰中,肯定必須適度降低對中國勞動市場的依賴,才能徹底化解危機。目前,台灣企業界一方面在思考如何將生產基地轉出中國,或者,利用購併海外企業來規避中國關稅成本上揚的壓力;另一方面,台商也滿心期待供應鏈的轉單效應能回流、嘉惠台灣。
但這種思維,仍不脫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以代工製造為主的想法,只是努力思考如何將被視為「中國生產」的那一段車廂,整節轉移到海外(或台灣),或者乾脆車廂改掛他國名稱,但生產本質不變。
事實上,美中貿易戰日益有將焦點放在開放中國市場、停止對美企施壓技轉與提高採購美國產品和服務的主軸上,而這對美國高科技產品敲開13億人口的內需市場大有助益。
換言之,中國從「世界工廠」蛻變為「全球市場」,大有可能,只是點石成金者不是習大大的指揮棒,而是川普西部牛仔式的快槍威脅。但這對近鄰於中國之側的台灣來說,只要站穩高端技術能力,與美商、日商一起合資進入中國市場反而大有可為。
川普的戰略構想顯然是以美國高科技品牌領軍,著眼中國消費大餅,並妥協將生產製造讓利給中國,但專利、技術與品牌卻緊握在美國手上。換言之,台商若不提高技術含金量,一旦美中貿易戰和解,台灣的代工製造機會極可能會被中資企業所取代。
台商顯然必須盡速進行多方面的升級,才能避免被美中夾殺:
第一是代工技術的升級,例如維持半導體技術的全球唯一,才能在洗牌後的全新美中供應鏈中自保,甚至受惠。
第二是專利權的戰略防禦升級,特別是維持在美國的專利註冊優勢,才能以美國法律保護傘來前進中國,再也不用擔心中國山寨複製危機。
最後,台商必須在品牌思維上面升級,要以全球品牌做定位,再來佈局中國消費市場,才能避免類似85度C的危機。因為,中國可以要求台商表態,但敢要求歐美品牌高舉一個中國的大旗才能來做生意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