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鈞商戰專欄】
衛福部5月間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放寬醫師替患者做遠距醫療規定,包括「有慢性病但行動不便」、「緊急住院後半年內須密切追蹤」、「國際病患」、「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等四類患者,都能接受遠距醫療。此一規定放寬後,估計超過 200萬台灣民眾受惠。但從產業面來看,這無異是「遠距醫療」商機大爆發。無庸置疑,醫師並非商人,「遠距醫療」並非指醫院可賺更多錢,而是指台灣絕佳的醫療人才、資源和品質,一旦結合遠距醫材與資通訊科技設備,軟硬結合後,醫療雲服務與生態系將是台灣可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的新商機。
以廣達電腦來說,早已攜手長庚醫院建置「無界限e化碘-131治療病房」,將遠端醫療服務的模式,導入醫院內部對隔離病房的病人做醫療照護,從而建構出高度客製化與優化的雲端平台及終端系統。
一般來說,遠距醫療可運用在兩大領域:一是醫療,二是照護。台灣在這兩大領域的起步均早。
1995年,政府便開放偏鄉離島的遠距醫療,以會診、視訊會議、病歷影像傳輸等方式,進行遠距醫療與教學;2008 年起更陸續推動遠距照護服務試辦計畫,從而帶動將新科技運用在遠距醫療照護上的各類創新整合。
作為一個內需狹小的島國,台灣或許沒有機會以自有品牌推出穿戴式裝置這類的消費性電子商品,卻有絕佳的機會透過物聯網、雲端與行動裝置,搭配醫療資源和經驗,創造出虛實整合的醫護生態系服務。
例如,透過各種穿戴式裝置與照護平台介接,可將蒐集到的心跳、運動等資訊上傳平台,再搭配遠距醫療和照護,建構出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民眾再也不必等生病再掛號看醫生,而是醫生會通過智能系統,主動告知你該來檢查肝了!
遠距醫療服務一旦搭配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應用,延伸出來的商機除醫療雲平台外,還包括醫療器材、設備、醫護管理、智慧科技輔助照護產品與服務等龐大的創新整合運用。
簡單來說,台灣醫療體系本已具備完整的上、中、下游供應鏈,只要法規持續鬆綁,加上衛福部政策的前瞻引導,醫療產業不但可在全球大放異彩,還可望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