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鈞商戰專欄】
近日台北市建管處準備核發拆除執照給國防部,將位於新店溪畔、永福橋附近的嘉禾新村北側,拆除殆盡。連同去年已經拆除的南側,原本計畫「全區保存」的嘉禾新村將僅存3棟建物、1處防空洞為歷史建築,供後人憑弔。嘉禾新村為少見的自建型式列管聯勤眷村,原為聯勤通信基地勤務修理廠,後改為眷舍,陸續流入來自各地的國軍將官與員眷,由居民自行增、改建,形成別具風味的磚造木構屋舍,近年並成為許多歌手MV與電視影集的拍攝地。可惜的是,國防部拆除老眷舍的理由和將來規劃,並未對外公告說明清楚,而市府二度核發拆除執照,似也未要求國防部作清楚解釋。
由於該地緊鄰舊三軍總醫院,目前暫作替代役中心,市府考慮全數列入公劃都更範圍,並將接近汀州路的學人新村也入其中。此外,南側饒具風味的永春街自營房舍也將一併納入,並從公園預定地變更為住宅區。
龐大的土地開發利益,顯然是國防部二度拆除嘉禾新村的主要目的,而市府核發拆除執照,顯然也與土地開發能有效帶動地方經濟有關。
但問題是,根據GDP的遊戲規則,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才被列為生產總值。土地開發後的「房屋」售出總值極高,加計營建過程中的生產要素投入,一向被視為拉抬經濟的火車頭。
但文化雖屬無形,其中的歷史傳承和教育價值卻難以用GDP來計算。包括歷經60年形成的老眷村,區內綠蔭遮天,保留做公園用地的綠色價值,更難以經濟數字來衡量。
如果相關單位妥善保留嘉禾新村,搭配周邊客家文化主題館、自來水博物館與寶藏巖等觀光景點,歷史文物其實可有效轉化為觀光消費財,且是長達10年、20年以上細水長流的文化活水。
從財務規劃的角度來看,文化保存有時就像巴菲特偏愛投資的太陽能電廠一樣,初期的建置(保留)成本很高,但妥善規劃後的文化經濟發電量,卻相當驚人,更遑論其對環境友善、歷史保存的無形利益。
值此市府準備核發國防部二度拆除執照的關鍵時刻,或許相關單位應該正視此一問題的嚴重性,別讓一塊別具1949大江大海歷史風情的老眷舍,淪為龐大土地開發利益上的刀上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