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鈞商戰專欄】
環境在變,不少老企業也想求新求變。但對於企業本體仍有獲利,轉型並無迫切壓力的機構來說,與其東施效顰追求轉型,不如回頭思考創新對本業的意義。舉例來說,一間嬰兒用品生產事業,如果已經擁有良好的品牌、口碑、市占率和商譽,且市場少子化危機也已落底時,除了精益求清,商品求變之外,似乎並無太大的轉型壓力。如果這樣的企業看好電商崛起,也來佈局電子商務系統,極可能花了大錢卻未必能獲得太多投資效益。
但企業主若回頭來思考轉型的意義和價值,例如導入循環經濟、藍色經濟,思考如何讓商業模式與產品,可以跟地球和諧共存時,開拓減塑環保材質的新事業部門,會是一種創新可能性外,提供嬰兒用品與玩具的重複再利用機制,以建立使用者友善的循環社群平台,也是一種可能的方向。
上述這兩種方向,都不會影響事業本體的經營成效,但卻比較有可能誘發經營團隊在既有舒適圈內,懷抱熱情去啟動創新經營模式。
#對於2019年職涯方向還不明朗的年輕朋友,歡迎趕緊報名來上這一堂課:
https://guruwangbrands.wixsite.com/workplacet?fbclid=IwAR1vn1cgWzrVmHm-rqNJ8a6i4k7_pN_mviYNJd2WSRXPtfOVeLHX3MK0LXQ
#########
我們常見許多企業的創新佈局失敗,往往並非技術或工具不到位,而是觀念和想法欠缺熱情。
創新很像摸著石頭過河,如果沒有冒死渡河的決心,很難成功。對經營本業尚有獲利的公司來說,要激發體制內員工這種改革動力,並不容易。
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誘發企業團隊內部的變革意識,透過創新的價值和意義,來凝聚改善商業模式的動機,才能激勵員工朝向例如:愛地球、更環保、更循環、更Cost-down、更Smart之類的價值前進。
人是追求價值和利益的動物,如果做一件事情並無精神或物質層面的誘因,就會應付了事。對獲利績效仍不差的老企業來說,轉型啟動之難,是因無迫切的虧損壓力,成長的利誘顯然也激發不起老員工的熱情。
但如果重新思考企業的核心使命和價值,檢視團隊經營方針該如何和世界的最新潮流接軌,轉型與再生動力,反而比較有可能因為此種精神層面的追求,被濃烈地燃燒起來。
企業創新並不容易,需要堅持、耐心和韌性,通常人不是為了求生,就只會為了信仰而如此不屈不撓地達成目標。若果如此,企業何不引導團隊追求更好、更有意義的企業信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