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鈞商戰專欄】
AI是近期市場熱門話題,任何東西沾上AI,彷彿就能點石成金。但AI技術的投資金額龐大,變現時間也長,許多號稱AI概念股,往往為本夢比也高的風險性股票---股價雖因產業成長性而看漲,但營收、獲利若沒跟上,午夜鐘聲一響恐也將令人夢碎。有趣的是,根據全球知名機構FactSet拆解每家公司營收占比中,AI技術或服務已貢獻5成以上營收者,結果卻發現,不少已經靠AI技術而實現獲利的上市企業,往往並非那些股價閃閃發亮的AI概念股。
其中,知名的指數公司STOXX還根據FactSet的資料,篩選出29檔符合標準的AI獲利收成企業,編製出「全球人工智慧指數」。
在這一項指數中,台灣上市櫃公司就佔了8家,家數與權重都僅次於在美國掛牌的AI收成股,顯示台灣在AI運算、演算和數據儲存上面的軟硬功夫並不差。
但攤開這8家公司名稱,旺宏、創意、創見資訊、祥碩科技、錸德科技、中環、智原與威盛電子,在台灣都不算是高股價公司,甚至離本夢比都很遙遠。
這說明了什麼呢?不是台灣人太低估自家產業的AI軟硬實力,不然就是投資人根本不懂AI。
許多人一直把AI跟機器人、自動化生產設備聯想在一起,但其實AI是指電腦晶片透過類似人腦的深度學習與大數據演算分析,能夠快速消化浩瀚如星海般的資訊,並在短時間內理性運算出合乎人腦期望的一套運算流程。
這當中,牽涉到的技術包括最基本的半導體晶片,也牽涉到通過演算、學習軟體而提供的終端服務,同時也包含服務背後隱而不顯的大數據儲存等軟硬技術。
如果AI指數中,台灣可有8家公司入榜,若將這個標準放寬,把AI營收貢獻不及5成者也列入其中,相信台灣會有更多企業可列名AI產業榜上。
這又說明了什麼呢?投資人若一直只把AI視為美、中品牌商如Google、FB、Amazon、阿里巴巴、百度等企業的囊中物;又或者窄化地與自駕車、AI機器人、自動化生產設備等終端運用聯想在一起,就會看不見AI產業概念的全貌。
或許,AI根本難以用「產業」兩字來形容它,但通過電腦深度學習而運用在醫療保健、交通、城市管理、農業、生產等無所不在的面向上,卻真的可讓各種產業點石成金。
重點是:台灣的科技軟硬實力,讓台灣人擁有這根AI金手指(就算不是一整根,也有手指三節中的兩節);但台灣人似乎忘記了自家有寶,反而讓真正擁有AI實力的公司無法得到股價應有的掌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