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鈞商戰專欄】
年輕時認識一位企業老闆,事業遍及兩岸三地,是個成功的創業家。當時我還是個媒體記者,與之相談甚歡,不覺成為好友。因為彼此熟稔,他也開始給我中肯的建議。他對我說:「為什麼我每次說完一句話,你就會說『對、對、對』,難道你真懂我想說什麼嗎?」我說:「『對』表示我同意你所說的話,不代表一種認同的意思嗎?」
這位創業家說:「但你沒有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如何認同我?」
年輕氣盛的我說:「我會說『對』,就表示我理解你所說的啊!」
這位老闆聽完我的辯駁後,馬上反問我一句:「如果你真懂我想說的,請問,我下一句話想說什麼?」
我當場楞在那裏,感覺是在抬槓。但這位創業家很耐心地繼續對我解釋,因為我沒做過業務,不知道察言觀色,客戶有百百種,如果摸不清對方的心思與底細,貿然回話反而會進退維谷,搞壞人際關係。
當時的我聽了懵懵懂懂,仍虛心接受他的忠告。很多年後,當我自己也成為創業者們的一員時,終於明白在商場上與人互動,千萬不要貿然附和別人的話,否則意圖示好的善意,可能真的會在對方語意與動機不清下,成了適得其反地表錯情。
日前,我偶然又認識一位朋友,相識未久,卻感志趣相投,很快就變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因為無話不談,也自覺比較了解對方想做的事情和方向了,便貿然提供了一些商業建議給他。
這位朋友也全都虛心接納了,並照表操作。可是等過一段時間後,我又發現對方有些做法和我之前提供給他的建議不同,且大有矛盾,只好又回過頭重新建議對方改正。
如此數回,終於惹毛了對方,直言告訴我:「你沒認真聽我想表達的意思就給我建議,但那並非是我想要做的事啊?」
我至此才恍然大悟,原來對方只是不好意思拒絕我提供的建議,所以照單全收,其實從頭到尾他並沒有想要照我的建議走,甚至心底也不認為我有理解他的商業模式。
這個故事又給了我一個啟發--原來我們就算認真傾聽別人意見了,我們還是有很大的機率會誤解與誤判他人的想法。
所以,應對商場複雜人際關係的最佳做法是什麼呢?年輕時我學到了「傾聽」兩字;年紀漸長,我又學到了「沉默是金」四字。
寶貴的六個字,願與有緣人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