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歷史上的法正

說書人柳豫 發表於 2019-10-12 00:03:04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4242


KOEI《真三國無雙》法正  

說起劉備身邊的三大謀士:諸葛亮、龐統、法正,其中最特別的一位,大概就是法正了。

法正在劉備入蜀時加入了劉皇叔的團隊,關於他的不尋常之處,主要可以分列成三點來談論:

一、支持劉備打劉璋   

觀眾們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好奇怪的,諸葛亮支持劉備打劉璋、龐統也支持劉備打劉璋,基本上好像全世界都說劉璋該打(幫劉璋QQ)……

不過,就算全世界都支持劉備打劉璋,只有法正不該這麼說,因為法正原本就是劉璋的人啊!

有些評論家以這點批判法正,身為劉璋屬臣,可以輔佐則輔之、不可輔則去之,但投靠敵營反過來攻打原主,實在說不過去,這點說書人倒不會為法正辯護,當他做出這個選擇,也應該承受如此評論。

不過,我們可以看看當時的背景,探討法正為何選擇了劉備──

歷史上,劉璋並不算是昏庸之主,真正昏頭的人是他的父親,劉焉。劉焉為西漢魯恭王的後代,他見東漢朝廷日漸衰敗,想要離開中央避禍,又聽聞「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當時益州刺史搜刮百姓、賦稅煩擾,劉焉前往益州,這一趟來得正是時候,他治罪刺史,遂領益州牧。

朝廷中的舊識紛紛來投靠劉焉,起初,劉焉這個益州牧做得有模有樣,撫平叛亂、建立刑法,但他的野心逐漸膨脹,假託藉口殺害州中豪強,鞏固個人威信,甚至私下打造皇帝乘坐的馬車千餘輛,其異心已昭然若揭。

在亂世中搶先跳出來想當皇帝的,通常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劉焉身為漢朝劉姓宗親,沒有參與討伐董卓之戰,反而聽信「天子之氣」傳言,後來他與馬騰共同謀反,果然嘗到了慘痛的失敗,劉焉的兒子劉範、劉誕被朝廷殺死,又逢天災,劉焉的城池遭遇火事,這報應來得好快,所有車具皆被燒燬,皇帝夢終成一場空。

劉焉將治所遷往成都,經歷了這麼大的打擊,不久便離開人世,而個性溫順的劉璋受眾人推舉,於是他繼承父業,成為新任益州牧。

透過以上故事,我們也更加認識劉璋,他的個性保守仁慈,看過了父兄這些遭遇,劉璋沒有太多野心或是積極的作為是很合理的,他只求寧靜度日,像這樣的「好人」並沒有什麼罪過,理論上絕對不會是人人喊打的人──

然而,在亂世中,懦弱無為就是一種罪。

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便提出入蜀的戰略,他形容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說得更過份一點,劉璋簡直像是手上握有大把鈔票卻不會運用的孩子,北方又有曹操、張魯,就算劉備不出手,別人也會動手。

諸葛亮看出了這點,法正也看出來了,像他們這樣眼光精準的亂世分析師,對人性、對大局的觀察細膩無比,棋局方起,已算到後面好幾步,既然知道劉璋闇弱、強敵環伺,那麼法正投靠劉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法正原本是扶風(現今陜西省)人,因為饑荒而來到蜀郡依附劉璋,過了許久才當上小小的縣令,又被同鄉人告狀說他品行不佳,一直沒有受到重用,只有益州別駕張松與法正交好,兩人都認為劉璋沒有什麼作為,常常一邊談論一邊搖頭嘆息。

然後,劉備出現了。

法正渴望一個能夠讓他發揮才幹的明主,劉備渴望有個軍師助他打下益州,兩人在最美好的時刻相遇,於是法正毫不猶豫地離開劉璋、投向劉備的懷抱。

二、劉備夢寐以求的軍師   

劉備攻打劉璋的計畫,其實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隆中對。諸葛亮在草廬之中,提出爭荊州、奪益州的戰略,今日看來平凡無奇,但在劉備毫無根基、眼看就要滅團的時候,提出這個如天方夜譚般的未來藍圖,讓人出乎意料,也讓劉備看見了競逐天下的一線曙光。

第二階段:龐統獻策。劉璋有意迎接劉備、抵禦張魯,這時龐統提出了具體攻略益州的上策、中策、下策,劉備採取穩健的中策,巧奪關卡、進攻成都,這些都是龐統的功勞。

第三階段:法正定計。前兩個過程中,諸葛亮說的是遠大的戰略方針,龐統提出明確的執行手段,至於在戰場上臨敵應變、給予劉備直接的意見,這個關鍵人物就是法正。

話說從頭,劉璋想要借用劉備的力量禦敵,本來就是張松與法正的「陰謀」。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劉璋識人不明,雖然仁慈卻容易輕信片面之言,事實上,張松提議與劉備合作時,黃權曾極力反對(黃權的故事請參閱:劉備最後的浪漫),但劉璋不聽,還是把劉備這隻大野狼引了進來。

劉璋聽從張松之言,兩次派遣法正前往接見劉備,法正也不拐彎抹角,他對劉備告白說道:「劉璋懦弱,以將軍這樣的英才,又有身為州中股肱的張松作為內應,我們可以輕鬆打下富饒的益州,以此成就大業。」

可憐的劉璋背後中了數箭,仍渾然未覺,當劉備依龐統之計從葭萌南下進攻時,劉璋已陷入不利的被動局面,張松因為事跡敗露遭到處斬,此時最熟悉益州情勢、最受劉備倚賴的自然就是法正了(關於龐統與張松的故事,將於下回龐統篇再敘)

兩軍交戰之初,劉璋的謀士鄭度曾進言道:「劉備孤軍來襲,資源匱乏、士眾尚未歸附,我們若將巴西、梓潼兩郡的百姓西遷,將當地的糧食倉房全部燒了,築堡壘、掘壕溝,不跟他們正面對戰,劉備的軍隊肯定撐不過百日,等他退兵再追擊,一戰就可以擒住他。」

這個堅壁清野的戰略可說是一針見血,直指劉備軍隊的弱點,劉備聽聞此事後連忙詢問法正:「這下大事不好,怎麼辦?」

「沒事。」法正淡淡回應。

「你說什麼!」劉備怒道。

「沒事,劉璋絕對不會採用這個戰術的。」

法正料得一點也沒錯,鏡頭轉回劉璋身上,他貶黜鄭度、拒用這個計策,對群臣說道:「我只聽過抵抗敵人來安定百姓,從沒聽過以遷移百姓來躲避敵人的。」

各位觀眾或許都有相同的感觸:劉璋啊劉璋,你是個好人,但你真的不適合這個亂世。

法正看穿了劉璋、選擇了劉備,他觀察大局與洞悉人心的本領,讓人聯想到曹魏的郭嘉,《三國志》說郭嘉「不治行檢」、說法正「不以德素稱」,兩人同屬德行操守不佳但充滿奇謀妙算的黑暗系軍師。

更重要的是,曹魏陣營中有許多軍師,賈詡、郭嘉、程昱、荀攸都是戰場上深受曹操倚重的策士,劉備身邊卻一直缺少這樣的角色,簡雍、麋竺、孫乾如同劉皇叔粉絲團的小編,負責外交和文書工作,諸葛亮雖是全才,早期主要負責後勤和內政,劉備直到入蜀前,始真正擁有龐統、法正二位軍師。

龐統在攻打雒城時不幸中箭逝世,因此,有人道「別被演義騙了,法正才是劉備陣營中的第一軍師」這話倒也沒錯,或者說,法正就是當時唯一的軍師。

劉備圍攻雒城,法正寫了封信給劉璋,首先動之以情,說自己沒有臉見劉璋、但還是想把心中的話講給他聽,然後說之以理,分析目前的局勢,並且威脅利誘,說張飛的大軍渡江前來支援、攻無不克,又說蜀郡的門戶盡失、難以自守,勸劉璋早日轉變心意,至少還能保全家室。

如果你是劉璋,恐怕會把這封信撕個粉碎,一個跳槽的屬下竟然還敢講這些話,簡直欺人太甚,但這就是法正──或許像他這樣的「壞人」,更適合在亂世中求生存。

劉備與張飛、趙雲、諸葛亮會師於成都,又有馬超助陣,在簡雍的勸說下,劉璋最後選擇開城出降;這也是劉備最強盛的時期,流浪奔走這麼多年,劉備軍團總算有了落腳的根據地。

得到益州之後,劉備與曹操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夏侯淵、張郃屯軍於漢中,兩軍在巴西、巴東邊界數次交戰,張飛擊退了張郃,雙方暫時收兵。

三年之後,戰爭再起,這次卻不是曹魏進軍,竟是劉備親自率軍進攻,至於是誰讓劉備做出這個決策,想當然爾,就是法正。

法正進言道:「曹操平張魯、定漢中,卻沒有乘勢攻取巴、蜀,只留下夏侯淵和張郃鎮守漢中,必定是國內有其他憂患,此刻我軍全力進攻,可以一舉攻克漢中,千萬不能錯過這個大好時機!」

劉備稱善,率領諸將進軍,再次挑戰他生涯中最強勁的對手。

劉備爭漢中,起初戰事並不順利,吳蘭、雷銅紛紛落敗,兩軍相持一年,蜀軍仍居於劣勢,其中一次戰役,劉備親赴戰線,只見箭如雨下,諸將都認為該退兵,劉備大怒不肯後退,沒有人敢繼續上諫,於是法正捨身擋在劉備身前。

「孝直,快避箭!」劉備向法正喝道。

「主公都不避了,何況是我們屬下?」

「好吧,孝直快退,我和你一起退。」



KOEI《真三國無雙》法正和劉備  

這段故事可以看出劉備與法正的情誼,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雖然法正不算是什麼正人君子,但只要真心對他好,他絕對加倍奉還。

或許觀眾會問道,法正不是軍師嗎?他上前線做什麼呢?不過,戰場上瞬息萬變,不可能整天坐在營帳中定計,而一流的將領或策士能夠藉由觀察敵營,看出敵軍的動向、掌握進軍的時機。

法正在此之前並沒有太多戰事經驗,你不得不佩服他用兵的天賦,但另一方面,你更得佩服劉備善於用人、敢於用人的本事。

劉備的軍隊沿山勢前進,在定軍山紮營,法正看準了敵我情勢,對劉備說道:「就是現在!現在可以出擊了。」劉備依言令黃忠進攻,兩軍短兵相接,黃忠居高臨下、推鋒向前,斬殺曹軍主帥夏侯淵,全軍士氣大振,粉碎了曹魏這道難以跨越的高牆。

其後曹操親自率軍南下,同樣拿劉備沒辦法,從前曹操打劉備都像是大人打小孩似的,難得吃下了敗仗,曹操聽說這些都是出於法正的計謀,酸了一句道:「我就知道玄德沒這個本事,果然是有高人指點啊!」

這場戰役,不只驚動曹操,或許連劉備自己都驚呆了──原來擁有一位優秀的軍師,是這麼美好的事情。

可惜,天才薄命,劉備成為漢中王後,任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但隔年法正就去世了,時年四十五歲。劉備為法正之死一連哭了好幾天。

說到這裡,我們忍不住會想到一個悲傷的問題,夷陵之戰,如果法正還在,那結局又將是如何呢?

三、劉備與法正的特別關係  

說書人將法正與郭嘉相提並論,因為兩人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其中最特別的一點,就是他們與君主之間的關係。

赤壁之戰後,曹操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夷陵之戰後,孔明嘆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像這樣的感嘆句其實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意思自然是說「或許法正的智謀能夠扭轉戰局」,第二個意思則是「或許劉備更願意聽從法正的話」。

歷史已經發生,難以探討「如果」的事,我自己對後面的問題更有興趣,說起來,為什麼劉備特別愛法正、為什麼曹操特別愛郭嘉呢?

在我看來,曹操和郭嘉就像是「同類」,滿腹奇謀、不拘小節、大膽果決,而劉備和法正亦是如此。

法正除了背離劉璋,還有一個為人批評的重大缺點,「一飡之德,睚眦之怨,無不報復」。當法正得志之後,對他有恩惠的,即使只是一頓飯,他也會盡力報答;至於有過節的,不管是任何小事,他都會一一報復,更擅自殺害了幾個以前說過他壞話的人。

事實上,劉備一開始也是個地方流氓大哥,法正這種「講義氣」的行為,在他看來或許不算什麼,劉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自己當年也曾經怒打無辜的督郵兩百下,人在江湖,誰沒有過去?

有人跟諸葛亮告狀,認為不能讓法正這樣作威作福,孔明搖搖頭回答道:「當年主公人在公安,北面曹操依舊強大,東面有孫權進逼,又擔心聯姻的孫夫人趁機生事,縱使赤壁之戰勝利,實際上卻是非常危險的,在這麼艱困的情況下,正因為有法正的輔佐,在逆境中連戰皆捷,才讓主公飛上雲端,現在怎麼能抑制法正不讓他如願呢?」

這不太像是重視法治的諸葛亮說出來的話,但這番話也是事實,畢竟法正對劉備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人才,而他的功績也是難以抹滅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法正能夠無條件任意行事,劉備入蜀後,使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伊籍五人制訂蜀科,完成國家初步的律法,在意見不同時,法正也接受諸葛亮的看法,雖然兩人的喜好與崇尚相異,但在國家的利益上仍能夠互相取長補短。

說到智慧與謀略,諸葛亮也常常對法正的計策感到驚奇,可見法正的才華與其獨特的地位,無怪劉備如此愛他。另外,不只是劉備愛法正,依《華陽國志》記載,曹操曾說道:「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正邪!」曹操對法正亦是又愛又恨,他收盡了天下奸雄,卻偏偏得不到法正啊!



KOEI《真三國無雙》法正和諸葛亮  

關於法正的記載,最後還有一則小故事。當劉備包圍成都時,蜀郡太守許靖有意越城請降,但沒有成功,後來劉璋投降後,劉備因為此事而輕視許靖(許靖為許劭的堂哥,兄弟之間感情不合,兩人都擅長品評人物,但許劭名聲遠大過許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即為許劭之語)

「主公,你打算如何用許靖呢?」法正開口了。

「我不用這人。」劉備想也沒想。

「不,這人得用。」法正微微一笑。「天下間徒有虛名而沒有本事的人,非許靖莫屬了,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名聲,所以應該加以重用,讓遠近有志之士都知道主公求賢若渴。」

法正雖然毒舌,但他對人性的觀察、對局勢的判斷,確實是精準無比;他為劉備效力不到十年,讓劉備一口氣從谷底翻身、騰空翱翔,可惜受限於天命,未能建立更多功業。

說起英年早逝的三國人物,曹魏有郭嘉,東吳有周瑜,蜀漢有法正,然而,即使失去一位謀主,曹操仍擁有強大的軍師聯盟,江東同樣是人才濟濟,每到危急時刻,總是有新的英雄挺身而出,魯肅、呂蒙、陸遜個個都是一代英傑。

這就是法正逝世最哀傷的一點──

法正諡號翼侯,是劉備在世時唯一有諡號的臣屬。正史中,劉備「喜怒不形於色」,並不常見哭泣的記載,但龐統和法正過世時,他都是真情流露、痛哭流涕,劉備當然明白,像法正這樣的鬼才,以前沒有、以後恐怕也不會有了。



KOEI《三國志》法正  



從此以後,蜀漢只剩下萬能的諸葛亮、諸葛亮、諸葛亮。



下回預告:歷史上的龐統




想看更多歷史好文→大豫言家-說書人柳豫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說書人柳豫

LV:15 駐站作家

追蹤
  • 58

    主題

  • 58

    回文

  • 3

    粉絲

說書人柳豫。預言家,夢想家,人間觀察家 無可救藥的浪漫與自信,最大的心願仍是成為三刀流的男人,兼顧文學、大眾、唬爛,持續朝偉大的航道前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