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50 依然對世界保持熱情!萬芳:50歲的幸福是,終於可以接受自己「不完整」

我的人生我選擇 發表於 2019-10-18 00:03:19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859


去年4月14日,已在歌壇28年的萬芳,  於台北市「小巨蛋」舉行「時間仍然繼續在走」演唱會。

以光陰釀造的感動留存不散,仍有聽眾到她的臉書分享心情。   

這些歌陪著歌迷、也陪著萬芳自己走過生生長流,  雙方從20來歲至50的歲月領悟盡在其中。

大家的每一人生階段,恰好也共擁若干代表作。  更美妙的是,  隨著生命大河支流的方向不同,  重唱重聽這些歌,  也有不同沿岸風景了。



這位歌迷(左)多年來每場萬芳演唱會必到。其實他與她並無私交,就是單純憑著音樂默默交心。

   唯有經過歲月,  才會明白真正的自己。  就以〈時間仍然繼續在走〉

這萬芳出道的第一首歌來說,  當時她才23歲,卻唱著:

   「穿過人群悲歡離合,

誰不盼望離少聚多……。」   

「包括寫詞的姚謙,那時候一樣還不到30歲。」  萬芳笑著說,你看,大家是不是也常遇到

「2、30歲的老人」呢?  當年的她面對世界,亦有很多自以為是的通透。

「現在又唱這首歌會覺得,  以前……,就是在唱歌。  現在,是在唱生命的經過。」  她終於有比較多的微笑,

去看待當初處在當下的「苦啊。」   

時隔近30年重錄出道之歌,  萬芳能以平常心看待時間的流逝,

以及接受真正的自我了。  長大了和過去和解,  也擁抱一下現在的自己  當初多苦?

「新不了情」這首她27歲(1994年)時推出的歌,  華人世界KTV必點。

但萬芳坦白:這首歌完全唱的就是自己,  錄音時她可是一直哭、

一直哭著把這首歌唱完,「字字句句都是痛。」  20多年晃悠,唱這首歌的心情有何不同?

萬芳立刻爽朗回答:「很不一樣!」  如今,她只要唱這首歌,

前面都會先口白一段:請想像,  把曾經讓你們很傷心的那個人叫來,

帥氣地說,「欸,我原諒你了。」  「我們沒有辦法把傷痛帶著走,

這樣會生病,甚至變成癌症。  最後苦的還是自己。」   



「這分深情,難捨難了……」,  27歲時的萬芳邊哭邊錄「新不了情」。

24年過去,如今邊唱邊祝福人。  她如今這麼告訴歌迷,

近幾年她唱「新不了情」都是帶著「和解」的心,  歌迷也可以帶著和解的心聆聽。

「現在長大了,應該疼一下過去的自己,  也擁抱一下現在的自己。」

   

      長大了,應該疼一下過去的自己  也擁抱一下現在的自己

輕描的雲淡風輕,其實萬芳為了討論「內在」,  有一陣子甚至去找心理諮商師。

她後來承認:「面對自我喔,  比面對愛情的分手要難上一~百~萬~倍。」

她也逐漸意識:「我原來是這樣的人。  那麼,為什麼要去否定?愈否定愈是那樣的人。」

關於萬芳是什麼樣的人,  完整的答案只有她明白。

但她願意舉出自己的一些人格特質,  分享長時間蛻變的經驗。

「我某部分的個性是有一點叛逆的,  只是叛逆期比較晚。」

譬如,2002年她的唱片合約到期,  接著有很多公司來找她談。

只是她發現大家都在談錢,  但是卻沒人問她想創作什麼音樂。

萬芳不想再如此攪和下去,  當時她索性這麼想:

「不要玩了,等五十歲再出專輯吧。」  她開始以獨立的方式工作與生活。

從2002到2010年這暫停發片的時間,  她可沒閒著,而是做了不少不一樣的嘗試,

例如演戲、主持廣播節目。  還上了眾多課程,包括聲音、瑜珈、靜坐、重訓、游泳等。

她也參與2007年的「流浪之歌音樂節」,  獨立創作一齣「萬芳的房間劇場」。

   

「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表演。」萬芳非常肯定的說。  當時她就是在一個很孤獨的狀態下獨立創作,

思考與這世界的關係。  最後,從她是一位被矯正一半的左撇子開始,

萬芳向世界提出一連串詰問:  「為什麼女生一定要怎麼樣?……

為什麼用否定自己來呈現自己的乖?」  以前的工作,是為了符合別人的要求。

成熟了之後,工作必須與自己的心貼合。  如同她的演唱會名稱「時間仍然繼續在走」。

不同年紀的萬芳,有不同的人生體會。  43歲時,她推出了「我們不要傷心了」專輯,

包括「我們不是永遠都那麼勇敢」這首歌:  「我們不是永遠都那麼勇敢,

不是每一次都可以強壯。  當寂寞來的時候,會心痛。  親愛的,我和你都一樣。」  那時候的萬芳,

開始經歷了各種各樣生命的離別──有朋友因病過世,  也有人選擇主動離開人世……。

她見到了更多在角落之中每個生命隱藏的難處與不容易。  經歷了分離與辛苦,

慢慢的,她開始領略「愛自己」的重要性。   

   愛自己,  要花時間慢慢覺醒

「愛自己這件事,我也是慢慢覺醒的。」  五年級生萬芳說,

我們其實一直都在被制約的環境裡成長,  被傳統價值、被學校教育、甚至被父母制約。

「小時候如果說愛自己,幾乎就等於自私。」  當她逐漸長大才明白:這兩件事不必畫等號。

因為我們處在一個,  「我是在為你著想、所以我犧牲奉獻」的主流價值觀之下,

這反而可能會讓人製造出很多「自以為是的善意」,  不但自己不一定舒服,對他人來說也不見得自在。

當彼此都是處在「非我」的狀態,  反而會扭曲人與人的關係。

因此,  愛自己不是自私,  而是能「聆聽自己真實的聲音」,  接受自己的情緒,包括憤怒與傷心。

真正認識、理解自己,  才能真正的去愛人、愛世界。

   時光繼續往前推移。

2012年,萬芳動念想做一張和  「生命的河流」有關的專題,

表達更多真我。她體悟,  如果生命是一道河流,  那麼生命的分支就像支流,  會走到很多不同的地方、狀態與風景。  「過去我唱了非常多的情歌,

進入不同生命階段之後實在是覺得,  在愛情之外,人生還有很多很多種情與愛的。」

「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專輯因此成型,  她在同名歌曲中吟唱著:

「我常常和別人擁抱,卻沒有抱過你。  我總是耐心聆聽別人,卻總是忽略你……。

如果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不想遺憾留在心底,  我很想說,並且想要現在告訴你:我愛你,我愛你。」

歌詞中的「你」,是萬芳的父親。  她坦誠,她和爸爸的情感也是走過各種階段。

時光過著過著,終於她也途經了更多爸媽走過的年紀。  「他們從前所承受與面對的,

孤獨、遺憾、憂鬱與渴望是什麼?」  寫這首歌時萬芳45歲,總算有比較多的同理心了。

   

   50歲的幸福就是,  終於可以接受不完整。  隨著生命之河流向大海,

萬芳每一階段互異、不只是情歌的歌,  陪著眾多歌迷、也陪著自己緩步向前。

50歲的幸福,終於可以接受不完整  過了40歲之後的那幾年,

萬芳也更能理解憂鬱、甚至使用憂鬱。  歷經各種與親友的分離之後,

萬芳說,有一段時間她也會深陷其中,  不能明白活著要幹嘛。

「我生來有些憂鬱的成分。  直到年齡大一點之後,

才比較能這讓份憂鬱不要困擾我太久。」  像是,有一天她在三、四點天尚未全亮時醒來,

知道自己正處於那種狀態。  但她也只是在那當下感受自己。

「當我不去拒絕它、批判它,  它反而不會停留那麼久。

我越否定它,它就會抓得我越緊。」  萬芳學會做自己的旁觀者了,

也就是看著自己的生氣、傷心、憤怒、憂鬱。  而不是說:妳不可以生氣、妳不可以傷心、

妳不可以憤怒、妳不可以憂鬱。  接受自己當時就是那個樣子,然後,讓它流過。

時鐘滴答響,2018年了。  今年50歲剛出頭的萬芳說,

正因為時間會流逝,她更珍惜當下,  也有所徹悟:「在珍惜的同時卻無法強求。

我們無法過份用力,那是沒有辦法的。」  就像她在「時間仍然繼續再走」這首歌中所說:

「世事仍有它運行的規則……。」  然而,「單是祝福有時就是很棒的珍惜方式。

你必須尊重所有生命個體的形狀,  因此我們只能祝福。」

這是當下的萬芳認為非常重要之事。  「我們已經被制約這麼多年,

現在,該『去除制約』了。」  這也正是萬芳覺得的「50歲的幸福」:

終於可以接受不完整。  可以容許自己很笨、不是一百分、很不會。  然後,可以重新學習、重新來過,  享受「進步」帶來的快樂。

   

   萬芳認為,50歲的幸福就是,終於可以接受不完整。

「還好忙到了4、50歲,現在終於能享受這些。」萬芳很開心的說。  這些因為「時間」給的好處,讓她沒有那麼害怕「老」。

尤其,她觀察有些報章雜誌報講到年齡時,  常出現令人恐懼的、很壓迫式的評論,特別是針對女性。

但萬芳以為,一個人老不老完全是心境問題。  就像她常常見到2、30歲甚至19歲的老人,

但她也遇過「6、70歲的少女」。  萬芳解釋,這不是指她在裝少女,

而是指她非常知道自己的狀態,  但是依然對世界充滿熱情,這讓人感覺她更年輕了。  「所以不要怕老!  唯有經過,才會明白這是什麼

不然都是在苦的階段,沒有微笑的機會啊。」  說完這些話之後的萬芳,

咯咯笑了好久好久,真像一位少女呢。   

   本文經50+ FiftyPlus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https://www.facebook.com/50pluscommunity/ 責任編輯:徐靜瑩Lenox




文章來源:Cmoney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我的人生我選擇

LV:15 駐站作家

追蹤
  • 196

    主題

  • 196

    回文

  • 2

    粉絲

「一本書、一篇故事,換一個你的人生選擇。」 希望能報導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每個平凡人,屬於他的不平凡故事。透過這些感性的故事、理性的知識給你一點力量、方向。 我們希望大家記得:下決心,你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