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 拒當賢妻良母,辭職當「重考生」..人氣作家周慕姿做自己的 4個祕訣:別讓他人的眼光 困住你!

我的人生我選擇 發表於 2019-10-26 00:03:01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232


   多數時候,我們在任何場合中

都難以逃離「扮演某個角色」,  與「應該」要有的模樣。

例如:  30歲的你,應該要交出不錯的成績單:

買車有房、結婚生子;  40歲的你,應該要成為管理階級:

有耐操的下屬跟貼心的孩子。  當你無法成為這些

社會定義出該有的樣子時,  就會感到焦躁與不安。

暢銷十五萬冊、目前譯成三國語言  《情緒勒索》的人氣作家周慕姿,

也曾經歷過同樣迷茫的人生階段。  直到踏上學習心理諮商的路後,

才確信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她在新作《他們都說妳「應該」》中,

剖析了主流社會價值的綁架與洗腦,  並提供 3個自我練習的方法,

來幫助人們掙脫這些期待與包袱,  做回真正的自己!   

當了好幾次人生的逃兵

小林滅村讓她找到志向

不同於心理師總是溫文儒雅的既定印象,

周慕姿非常活潑且笑聲豪邁,  讓原本靜謐的空間變得熱鬧起來。

她笑說:  「因為以前學傳播的關係吧,

文靜不是很適合我!」  在成為心理諮商師之前,

她其實學了 7年的傳播專業。  時間回溯至高三那年暑假,

她和朋友一起去看了  張雨生的歌舞劇《吻我吧娜娜》,

讓原本就對劇本、小說創作  感興趣的周慕姿,

燃起了絕對要就讀相關科系的決心。  發現政大傳播系所開了許多

劇本寫作的課程,  她立刻把原本第一志願的法律系,

通通改成了政大的傳播科系,  最終考上了新聞系。

但這一切卻成了痛苦的開端。  實際進去新聞系就讀後,

她發現課程走向、上課風格等  都與原本預期的有著巨大落差,

渾渾噩噩度過大學 4年。  畢業前夕進入廣播產業實習後,

確信自己真的不喜歡媒體  高壓又高工時的工作環境,

使她對未來的出路感到迷茫。  於是她當了自己人生第一次的逃兵:

繼續考上政大廣電所碩士班,  來逃避必須進去職場工作的事實。

「會選擇繼續念傳播相關的研究所,  很大的原因是傳播本來

就是我得心應手的事,  這讓我很有安全感。」

但 3年過去...  必須進入職場的問題再次浮現眼前,

她仍是搞不清楚自己的志向,  所以先隨便找了一份工作餬口,

誤打誤撞進入了  大型企業的基金會從事專案工作,

時常會到災區進行救濟。   

小林滅村後一周年,  周慕姿因為工作的緣故到訪該地。

八八風災是許多台灣人抹滅不了的記憶,  那場驚天動地的土石流

淹沒了整個小林村落,  將近 500個人慘遭活埋、

永遠沉睡在無情的沙石之下。  在當地進行重建工作的住民

帶領著周慕姿走訪原本小林村的所在地,  指著如今荒草蔓延的地方告訴她:

這裡曾經住了哪戶人家、叫什麼名字、  擅長做什麼菜、以前會在什麼時間點來串門子...。

談及這些往事,  周慕姿眼眶立刻紅了起來。

   在災區進行救濟的日子,

讓她觀察到大量的物質與金錢湧入,  雖然讓災民的生活困境得以舒緩,  但他們內心巨大的黑洞  卻無法被填補起來。

「妳可以清楚看見災民臉上  多數時候是空洞的、強顏歡笑的。

只有當那些神父和他們聊起  親戚的事情時,

他們的靈魂才回來了。」  這些深刻的體驗,讓周慕姿意識到:

人們心理上的痛苦,更多時候需要  仰賴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愛、陪伴,

才有辦法慢慢恢復。  在這個過程,

她漸漸確立了自己人生的志向:  未來的工作想和人有關、

想幫助別人療癒心理的傷。  於是,在 30歲的年紀,

她開始考慮轉戰  全新未知的領域——心理學。

   

   30歲辭去穩定的工作,

只做讓自己開心的事!

30歲時的周慕姿有份穩定的工作、

固定交往的男友,  按照社會期待的發展就是結婚、生子,

人生好像就圓滿了。  也因此當轉職的念頭冒出來時,

她的內心其實十分掙扎:  萬一去唸了,才發現又不適合怎麼辦?

同時也面臨到家中傳統長輩的質疑:  都 30歲了,女人就是要結婚生小孩啊?

幹嘛又跑去念什麼碩士?  一連串的未知感排山倒海而來,

讓當時的她遲遲無法果斷採取行動。  但朋友的一句話,卻讓她驚醒:  「妳要不要等到
35  才來後悔 30歲的自己  沒做這個決定?」

周慕姿一想到 5年後的自己會活在  當初為何沒有勇敢嘗試的懊悔中、

甚至 10年後仍在過著  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就感到難以置信。

因此,  她下定決心:不要讓這一切發生。

於是,在多數人準備  成家立業的 30歲時,

她卻辭去了工作、  放棄過去 7年的傳播專業、

4年的工作經歷。  她說:「為了夢想,我必須賭賭看。」

請來了心理系的學生當家教、  狂K一堆心理學書籍,

半年後…  她順利考上了台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正式投入諮商的陌生領域。

「其實我從小就很擅於  避開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我不喜歡讓人覺得『我不夠完美』,  但是開始進去念諮商後,

我覺得自己根本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非本科系出身的周慕姿,

一開學就面臨到課堂上充斥  一堆完全聽不懂的專有名詞,

當時的她連一頁的報告內容  都看不懂、讀不完,

害怕拖累同組報告的其他同學,  這股恐懼讓她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常常躲在家裡哭、每天都在自我懷疑:  我真的適合這個科系嗎?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  班導師找來了周慕姿談話,問她:

「這一年下來還好嗎?」  她思索片刻後,回答:

「很累,但很開心。」  老師回答:「開心就好啦。」

這句話至今深深影響著周慕姿。  「每當我覺得很累或自我懷疑的時候,  我會告訴自己:開心就好啦!

至少我不再像以前  做那些擅長,但勉強自己的事;

而是做著這些  我不擅長,但讓我開心的事。」

這個信念,  讓周慕姿和內心那個「總是追求完美」、

「擔心別人評價」的自己和好,  她不再當自己人生的逃兵,

而是勇敢面對自己不夠好的地方,  並且不斷努力與冒險:

她把課堂上所有聽不懂的單字抄下來,  下課後跑去找同學一個一個問清楚;

每天都在家與圖書館之間往返,   

翻遍所有心理學相關的書籍。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

碩二開學後,  她發現自己不僅聽懂了所有上課的內容,

也有了餘力教導其他同學,  再也不是當初以淚洗面度日的自己。

   

   她靠 4個自我練習方法

成為諮商師、高人氣作家

畢業後,周慕姿如願成為心理諮商師。

回頭檢視自己的成長路程,  她慶幸當初 30歲的自己

無畏周遭的負面聲浪,  做出了勇敢的決定。

她歸納出 4個「不被評價框架自己」的練習法:  1.做能取悅自己的事:
  專注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而不是身旁的雜音。  這是你的人生,不是別人的。

   2.接受自己不可能  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  你沒辦法讓所有人都滿意,

不需過度自我責備,你最需要的是接納自己。     3.讓你的恐懼找到出口:

寫日記或找朋友聊天。  把讓你一直裹足不前的模糊恐懼

變得具體、並拆解它。  你會發現:

它其實沒有那麼駭人、無法承受。     4.別把注意力放在  「自我厭惡」的情緒上:

當你拿出勇氣開始往前時,  可能會遭遇到挫折、壓力,

記得把專注力放在  「讓你感覺好的」事情上,

你就會重新獲得力量。  因為,你根本就沒有那麼糟!

   當她這麼做後,

擁有了面對任何困境的勇氣,  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成為治癒他人內心傷痕的心理諮商師;  也寫出了在台灣暢銷 15萬冊、

譯成 3國語言的處女作《情緒勒索》,  成為了高人氣作家。

   當你直視內心的恐懼,

才有辦法放下「你應該」

多數時候,

我們在任何場合中  都難以逃離「扮演某個角色」,

與「應該」要有的模樣。  但當我們有勇氣去直視

自己的害怕時,  才有辦法鬆開這個

約定俗成的「應該」,  才有力量做出更好的選擇,

而不是被習慣困住或綁架。  當我們都不必再扮演某個角色時,

所有人際關係才會是舒服的。  真正的自由跟快樂  是擇你所愛,  並愛你所擇。   




文章來源:Cmoney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我的人生我選擇

LV:15 駐站作家

追蹤
  • 196

    主題

  • 196

    回文

  • 2

    粉絲

「一本書、一篇故事,換一個你的人生選擇。」 希望能報導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每個平凡人,屬於他的不平凡故事。透過這些感性的故事、理性的知識給你一點力量、方向。 我們希望大家記得:下決心,你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