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記者黃敬淳攝)
Gogoro 創辦人陸學森在推出平價版的 Gogoro 2 車型時,曾表示自己在台灣市場學到的兩個字是「CP值」,一語道破台灣消費者的特性。隨著小米興起,在 3C 數位圈中,「CP 值」一詞的定義也逐漸往「定價低廉但功能面與競品相當甚至超越」靠近。
蘋果也有「CP值」?
不過,一向被認為在 CP 值表現不佳的蘋果,卻似乎開展了一項有違對「CP值」一般印象的產品策略:雖然高價,但 CP 值還是讓人滿意。
以今年 WWDC 上推出的 Mac Pro 來說,5,999 美元起、約合台幣 18 萬起跳的定價,若加上處理器,記憶體和儲存容量上的升級加價,甚至搭配定價同樣高達 4,999 美元的 Pro Display XDR,新的 Mac Pro 組合起來,可能會是接近台幣 40 萬的高價電腦,對不少人來說,可能已是一生購買 PC 的總預算,然而對皮克斯、福斯、華納兄弟等好萊塢影視工作室來說,這樣的價位卻仍是便宜的選擇,甚至讓皮克斯已選擇下訂。
實際上,蘋果在 WWDC 上也將自己的新顯示器 Pro Display XDR,拿來與 Sony 的導演級監視螢幕對比,表示兩者有著同級的強大色準、HDR 效果、色域和對比度,但後者卻要價 43,000 美元、突破台幣百萬,瞬間讓蘋果「僅」定價台幣 15 萬初頭的 Pro Display XDR,變得 CP 值十分亮眼。
除了專業領域的產品,蘋果在甫推出的 AirPods Pro 上,也採用了類似的策略。儘管一副耳機乍聽 7,990 元並不平價,但在真無線耳機領域,要做到 4.5 小時的續航,同時擁有主動降噪、超低延遲和通話、IPX4 防水抗汗,以及入耳式設計,儘管其音質表現和降噪效果因仍未開賣、無法實測,AirPods Pro 實際上仍是該規格下,最平價的真無線耳機。
入門產品,蘋果也開始降價
有趣的是,蘋果除了嘗試做出「定價對一般人高昂,但在特定市場相對便宜」的產品,在相對大眾的產品線,也開始迎合市場,推出售價較親民的入門款,如目前定價台幣 1.5 萬元的 iPhone 8,以及定價 1 萬元初頭的 10.5 吋 iPad 和 iPad mini。
儘管目前而言,蘋果高階的 iPhone 11 Pro 因手機產業成熟,在絕大多數功能和體驗都和 iPhone 11 及其他競品相當的情況下,3.5 萬起的定價仍帶點 3C 奢侈品的意味,用來維護蘋果高階的品牌形象,但未來用戶或許能見到蘋果進一步展延「Pro」的定位與形象,帶來更高價、但對於專業用戶仍有十足 CP 值的 iPhone,與此同時,一般用戶仍能以 2.5 萬甚至更低的價位,入手搭載最新處理器與相機技術的入門新 iPhone,如同今年的 iPhone 11。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則認為,蘋果將在明年春季,再推出搭載最新 A13 Bionic 晶片的新一代 iPhone SE,採用與 iPhone 8 相同的外型,但定價有望壓至不到台幣 1.5 萬。未來,蘋果亦有望將自家晶片較高階的款式普遍用於中階和入門機型,以提高 CP 值。
可以預見的是,透過經營 iOS、macOS 等系統生態系,再藉由 Apple Music、Apple TV+ 等新服務帶來營收動能的蘋果,未來將繼續擴大入門和高階機型的分殊,讓前者更平價、後者更高價,但不論定價的絕對值,都能為相應的用戶帶來合理甚至突出的 CP 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