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用故事“蛙死溫水”來教育人、來當反面教材。有一天晚上突然想到這個問題,而且認為這不全是青蛙的錯,不能全怪青蛙。
1、適者生存,在這樣“漸進”“穩進”的環境中,我們很難察覺,或者說,能夠有點察覺,但你能這樣挑剔嗎?很多人都講我們要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適應我們。況且,環境總是在變化的。
我們要適應環境,但我們也在改變、改造著環境,不是嗎?而“適應”並不是絕對服從,而是“一個範圍”裡的適應。就看你眼裡有沒有那個意識
在一個團隊剛建立時,我們都很有激情,但慢慢地,我們激情漸逝、心情少了初入時的那份激動與情懷。呵,而現在的我們就像溫水裡的青蛙,似乎在悠哉悠哉地享受著“天倫之樂”孰不知,這正是危機進入的好時機——也像沒有任何軟件防衛的上網的計算機。所以,當這時,一個不安現狀、有點逆向的人的出現,就顯得十分重要。他現在扮演的角色是潑向喝得醉醉燻燻的我們的冰涼的水;是在我們興盡時,給我們的一拳。呵,這是次特別的洗臉方式!這是珍貴的一拳!不管如何,這會讓我們大家進行一次辯論、思考與深入,在內心中再次清醒地重溫、發展、加固、堅持我們的文化!所以,對於反行的人,聰明的做法不是絕對否定(除非是故意搞亂者),而是合理對待與處理。理想的結局是:大家一條心,團隊更上一層樓!
2、從某種意義上講,此時的青蛙已不是之前的青蛙了:
“溫水”改變了它身體的某些機能,改變了青蛙本身對外界的認識。(就拿人來說,若某一器官易常,即使這個人再堅強,他也強不過易常的“分泌物”等,再如,毒品對人的影響……因此有時想,到底是什麼決定“人”,是“精神”?還是“神經”?)
這也許有點極端,但在生活當中,我們面對的壓力不僅僅是 青蛙自身 及 青蛙與水那麼簡單。當然要受到各方面的壓力,一個壓過來,另一具壓過去,我們才能平穩地站在地球上麼?力是相互的,有壓力壓過來,我們才會有動力去推壓過來的壓力。
當然,“此時的青蛙已不是之前的青蛙了”這一句有點廢話,因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那麼我們人也不例外。今天的你、昨天的你、明天的你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每個人都受到各種各樣的壓力,我們每個人天都不一樣。我們之所以每天都不一樣,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與大壓力、小壓力較量。每個人所側重的壓力都不一樣——也許是精神上的、也許是生活上的、也許是生理上的等;還有壓力的重量也不一樣;面對壓力,所爆發出的推力能力及大小也不一樣。所以,團隊在進行教育、培訓、績效評估、獎懲時,要考慮好各方面,特別是重要的方面才做出決定。這樣才不致於把本不應該的人、事、物等變得面目全非或者是適得其反。
3、沒有外界的信息(得不到,也沒法獲得)
也許,它也有新奇性、好奇心。(青蛙生活的池塘裡的水總是涼的嗎?)不管如何,也許剛開始它覺得溫水很舒服,就這樣一直下去(就像以前那些皇帝沉迷於酒色之中,越來越不能自拔)最終,即使它意識到,但也已經沒有那份力量了。
這歸於“新奇性、好奇心”?那豈不是叫我們“守舊”?及休管他人瓦上霜?哈,非也,非也。“花非花”也。“新奇性、好奇心”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它只看表面,猶如“井底之蛙”,哈哈,又扯到了它的家族,說不定是家族遺傳病。說到這裡,就不能再論它什麼了。
再拉團隊來說吧,團隊是人組成的,人自認為是最高級的動物,那麼應該不會像青蛙那樣嘍。首先,倘若有“新奇性、好奇心”,那就要“新奇性、好奇心”到位,而不是淺嘗輒止、貪於眼前小利!要有“登高者的心態”。心胸、眼界要寬。國際的趨同化已在悄悄地形成,外界的信息對我們來講也越來越重要,在看電視、看電腦同時,我們要有
“走出去看看”的行動,而不是整天賴著椅子不放!所以,團隊裡還要繼續加強體育鍛鍊才行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