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則哲
“知人則哲”句語出《尚書》,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古老的智謀所在。
知人則哲,是一種識人的智慧。不管是大敵當前,還是和平年代,知人則哲,於人生和大業,必然是有益而無害。
知人則哲,就是能鑑察人的品行和才能,體察人心,認清事物本質,又能掌握人與事物的變化之道。如此能識時務,?任人唯賢,尊重人才者,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理當為俊傑。
知人則哲,就是智慧和聰明的總結,比如一個睿智者,懂得欣賞那高高挺拔,虛心俯首,且有氣節的翠竹的品格。
有句話說得好,聰明的人,聰明在能發現別人的缺點,也能發現他人的優點,只有愚蠢的人才會死盯別人的短處。知人則哲,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擔當,更是一種大氣度,大胸懷。
雖然,“識人難,古亦有之。交友不甚,禍及己,選才不甚,殃及國。”我相信,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會從這古訓中經驗之談中,腦洞大開。
在生活和工作中,無論是交友,還是挑選或者推薦人才,不能只看一時一事,不能以個人的喜惡,就個人的崇拜,盲目加以肯定。只有正確運用好“知人則哲”這個大學問,才能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一如海納百川,將一艘艘小舟送達成功的彼岸。
?政貴有恆
政貴有恆,是執政綱領,也是國學治要,是祖先鋪就的一條真理大道。
政貴有恆,千古用之,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貫穿於這個道理。當這句古老的格言又被人們提起,證明子孫們沒有把祖先留下的瑰寶丟棄。
政貴有恆,語出《尚書·畢命》,概括說明了“為政貴在長久,說話要有道理,且需抓住要領。堅決反對朝令夕改,瞎折騰,導致執行者易生疑惑而無所適從。”不容那些形式主義橫行,要堅決予以抨擊。
掌故明禮,以示後人,吸取殷朝滅亡的教訓,切莫使人心渙散,整體腐敗、奢靡,縱酒好樂,好色勝過好德,重蹈覆轍。
政貴有恆,治須有常,改變一種風氣,不能只看一時之變,而要力求長久之態,?這是給人們最深刻的啟示。
就把“政貴有恆”當鏡高懸,因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所以,必須遵行:“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自成”的原則,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習與性成
?習與性成,是一個人素質的流露,是一個人運程的走勢,是判斷一個人生命大盤的跌宕起伏,決定人生成敗的要素。
習與性成,也就是生活習慣,當習慣形成自然,便決定人的命運和人生沉浮。有智慧的人,經常把“習與性成”做為警句記在心上,避免養成一些壞習慣。
好的習慣會使人成功,而壞的習慣則會叫人一事無成,甚至身敗名裂,道德淪喪。例如懶於春耕的農民,怎能獲得五穀豐登的收成?沉迷於酒色賭場的賭徒,最終將失去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作家畢淑敏有一警句:“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不讀書的女人,無論她怎樣冰雪聰明,只有一世才情,可書中收藏著百代精華。”讀書是最好的美容,那就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習慣吧。
?“良好的習慣是一輛舒適的四駕馬車,坐上它,你就跑得更快。”願人們乘坐好習慣這駕馬車,馳騁在寬廣的人生賽場……
愛屋及烏
愛屋及烏,是一句成語,辭典中這樣解釋:烏,烏鴉也。喜愛那所房屋,連同房屋上的烏鴉也一併喜愛。比喻由於喜愛某人,連帶地喜愛與他有關聯的人或物。
這種說法,大有來頭掌故。傳說周武王攻克朝歌時,對於如何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甚是擔憂,唯恐難以穩定局面,便與姜太公商議。太公建議:“如果你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厭惡他的僕從家吏。”
《說文解字》也有“投鼠忌器,愛屋及烏”,這裡投鼠忌器說的是,猶若瓷器店裡打老鼠,小心不要砸了老鼠周圍的器皿。從中人不能不深刻反思。
愛屋及烏,極有現實意義。它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不但有助於人們處理好家庭關係,婆媳關係,而且對於人在社會交往中矯正態度,友好溝通,改善關係,構建和諧環境,也有助益。
愛屋及烏,堅決反對惡其餘胥,如果被這種惡魔效應作祟,緊抓一個人某一點短處,推及其餘,勢必影響和諧健康的大局。
“愛屋及烏”就是一支哨笛,召喚人們向著團結、友愛、快樂、幸福結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