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中,科學家經常看到野生鯊魚身上出現大大小小的傷口,然而周圍卻很少有細菌感染跡象。為理解箇中原由,研究人員分析了鯊魚皮膚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發現牠們的皮膚基本上不會被細菌感染,且似乎擁有傷口迅速癒合的能力。真是個強大的物種。
人類皮膚非常嬌貴,一點小傷口也會引發紅腫疼痛感,大傷口不處理的話則可能腐爛、發膿,然而對鯊魚來說,身上出現傷口似乎無關緊要,讓科學家懷疑鯊魚皮膚可能藏有什麼分泌物。
為調查此現象,阿布都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紅海研究中心團隊,從塞席爾群島的周圍海域中採集經常被觀察到身上帶有嚴重傷口的烏翅真鯊(blacktip reef shark,學名: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其背部及魚鰓皮膚黏液樣本,並從中測序 16S 核糖體 RNA(16S ribosomal RNA,簡稱16S rRNA)基因以鑑定細菌,最後比較不同樣本中的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y),檢測傷口周圍的微生物群落變化。
▲ 研究人員採集烏翅真鯊皮膚黏液樣本。(Source:阿布都拉國王科技大學)
分析結果表明,鯊魚有受傷和未受傷的皮膚微生物群落並沒有差異,組成大都是:變形桿菌(63.4%)、擬桿菌(24.0%)、放線菌(6.1%)、硬毛菌(5.3%)和其他(1.2%),這說明傷口周圍沒有出現細菌感染現象(或者感染太輕微而無法檢測到)。
研究人員 Claudia Pogoreutz 說,雖然微生物群落組成會因鯊魚生活的地點和環境而異,但根據分析結果,鯊魚皮膚似乎帶有先天抗菌能力與免疫力,就算受傷、微生物群落也沒有發生改變。
微生物品種差異可能跟鯊魚生活地區的溫度、種群密度、營養物質供應、污染等有關,科學家還不懂為何鯊魚皮膚表面的細菌群落能抵抗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但顯然我們得對這些海洋掠食者抱持敬畏。新論文發表在《Animal Microbiome》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