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運輸是未來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環,自駕車則是智慧運輸不可或缺的要角,也是台灣發展產業鏈邁向國際市場的重要機會。工研院今(27)日與車王電簽約智能合作,雙方將在 2021 年前共同打造十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預計第一輛最快會在 2020 年第一季亮相。
工研院跟車王電的合作,為第一個以量產型電動巴士發展的自駕巴士開發案,也是台灣近年最大宗自駕車產研合作案,所預計打造的十輛國產自駕電動巴士,除了導入工研院「自駕感知與決策次系統」外,也將整合 14 家台灣車用電子設備及軟硬體廠商,合作項目包括馬達、儀表、系統整合、感測器、圖資、聯網資安等,期望藉此建構台灣自動駕駛產業鏈、推動發展,滿足在地自駕營運需求,也能搶攻國際自駕市場開創商機。
▲ 工研院與車王電共同打造的國產自駕電動巴士,整合 14 家台灣車用電子設備及軟硬體廠商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率先開發自駕感知與決策次系統,不僅在 2018 年成立「自動駕駛感知次系統產業合作夥伴計畫」,也在交通部與台中市政府支持下,與車王電合作在台中花博期間成功接駁試運行。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提到,台灣的交通狀況非常複雜,尤其路上機車多,訓練自駕車要比美國來得更困難,而且研發經費也只有矽谷的 1 %,先選擇從接駁應用開始,在複雜的車況下透過跑定線重複學習會是個利基。
「過去在技術處支持下默默耕耘很多年,」張培仁說,「不過平心而論,今天如果沒有一個真正的平台在路上跑,我們永遠都在實驗室當中而已,沒有辦法得到驗證」。
車王電集團暨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指出,過去台灣產業的最大問題是較欠缺系統平台,很多零組件及軟硬體很難進入淬鍊。車王電跟華德動能所提供的系統平台,將整合工研院技術,並將台灣的 ICT、智能、儲能技術及關鍵零組件整合成先進電動公車平台,能進一步推動商業化、邁向國際,相信未來機會不可限量。
看準商機的車王電積極跨足自駕巴士領域,先期在自駕巴士產品研發上投資 1.6 億元,特別著重發展中大型自駕電動巴士。車王電 2011 年投資的電動商用車製造廠華德動能,為全台首家獲得電動巴士自主開發資格認證的廠商,該廠整合供應鏈推出六段自動變速高效馬達傳動系統,並結合車王電鋰電池主動平衡管理系統,預計在 2021 年完成自動駕駛 Level 3+ 等級的自駕電動公車量產化。
蔡裕慶表示,台灣以前未能在引擎傳動系統上取得世界領先商機,未來車輛電動化與智能化絕對是智慧交通最關鍵的環節,因此台灣在政府支持下應加速發展、超越,並邁向國際市場。他也透露現正與不少國外廠商洽談智能化電動車底盤三電系統(即車身電控、馬達驅控電機、電池電能管理)輸出,看好未來在北美、南美洲、東南亞等地都有發展潛力。
▲ 自駕電動巴士內裝設計展示
▲ 車內搭載工研院開發的自駕感知次系統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表示,政策、研發及產業連結三大策略並行,對台灣自駕車發展會是很大的推動力。他以蓋房子比喻三大政策,首先是要先打好「地基」,指的也就是法規,2018 年底通過的「無人載具實驗條例草案」,導入監理沙盒精神,賦予了無人載具在一般環境進行實驗的法源基礎。
再來是要有結構好的梁柱,即以科技專案支持法人進行自主技術研發,如支持工研院以「自動駕駛感知次系統攻堅計畫」,發展環周感知次系統技術及自駕車整合系統。最後是房子要有賣相又要能住得舒適,就需要靠好的團隊建造,也就是產業鏈結,以計畫集結研究機構、業者,推動三個自駕車的旗艦團隊,快速建立自駕車產業生態鏈,也加速旗艦團隊在商務運行的可能性。
工研院與車王電將在 2021 年前共同打造十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預計試量產的第一輛自駕電動巴士最快會在 2020 年第一季出廠,將結合在地公車營運業者於特定場域行駛驗證,並發展商業營運模式、創造經濟價值,形塑未來智慧城市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