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種方式試試”,這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一種選擇。
美國有一個孩子,讀書成績很差,同學們看不起他,鄰居們都認為他將來肯定一事無成。他也發憤努力過,可是毫無起色。但孩子的父親卻不責怪他,並嘗試換一種方式來教育他。
有一天,父親帶他外出,途經一個小站時,父親下車買東西,時間長了,汽車開走了。他很害怕。但到終點站一看,父親卻在不遠處微笑著等著他。他急切地問父親,怎麼會先到終點的。父親說,是騎馬來的。接著,父親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到達目的地的方式不止一種。換一種方式,結果可能會更好。”
後來,這個孩子迷上了魔術,並表現出很高的天賦,在父親的支持下,他刻苦訓練,最終成為一位舉世聞名的魔術師。他就是大衛·科波菲爾。
然而,“換一種方式試試”常常是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我們往往會被某種社會習慣和思維定勢所束縛。比如,“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孩子從小就應當上好的幼兒園,念重點小學……今後才能考上名牌大學,有個好前途。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是每個孩子學習成績都是優秀的。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平,甚至很差,但他在體育、文藝等方面有過人之處。所以,關鍵是教師和家長要真正瞭解孩子,然後要有勇氣,衝破各種思想束縛,換一種適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
大衛·科波菲爾的父親這樣做了,他造就了一位世界著名魔術師。
換一種方式試試,不僅要有勇氣,而且還要有一個開放活泛的腦子,掌握大量有用的信息和知識。
前不久,讀到蔣子龍先生的一篇文章:在黔西南有一大片窮山坡,全是光禿的石頭。多少年來,由於泥土少,當地農民在一個石窩窩裡只能種一株苞谷。春天裡看似種了一大片,但到秋天,至多收下一背簍,溫飽都不夠。在我國,這種石漠化地區有451個縣市,涉及2。2億人口。
但冷洞村的農民,卻不認命。他們尋思,這裡的石窩窩種苞谷不行,那麼種其他植物是否能行呢?他們決定換一種方式試試。經過反覆學習、求教和實踐,他們開始種植“金銀花”。金銀花抗旱性強,三年後成株,每株壽命30年以上,一株大約能蔓延20平方米,種了14萬株,差不多綠了一大半山坡。更重要的是,金銀花渾身是寶,花蕾可制茶,乾花、莖與葉可入藥。全村年產120多萬斤。有些種植大戶年收入達6萬多元。這在村裡可是破天荒的第一回啊!
冷洞村的變化,帶動了整個黔西南,各村都“換一種方式試試”,高海拔的地方,種草養畜;低海拔的村落,種植花椒。岩石白天吸收熱量,晚上散發出來,有利花椒生長。這個原本“不具備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人均收入已經達到4000元,而且以生物手段治理石漠化已達95%。
大衛·科波菲爾說得好:“成功好比是遠方的一個車站,為了到達目的地,大家都在趕車,沒有上車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車。殊不知,換一種方式,也許能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成才如此,脫貧如此,其他事情呢,也可以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