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藝遊1-4月—林敬庭/版畫、許以璇/版畫、蘇頤涵/油畫

王茲啞 發表於 2019-12-29 12:03:34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23070
林敬庭|版畫、許以璇|版畫、蘇頤涵|油畫

展期:2020/1/12-2020/4/27
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7: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員山館
地址: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電話:03-9229000 #8501
官網:http://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

以藝術為創作媒介,傳達背後的歷史意義,使人們重拾心境、擬人化描繪眾生百態、以及訴說宛如塵埃渺小的我們在廣闊世界生存的各式樣貌。渴望建構一座「藝術之墩」,鏈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心靈的橋樑。




林敬庭藝術家—版畫創作

林敬庭,1991年生於香港,2014年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因對版畫興趣深厚,所以在學期間同時修畢視覺藝術中心藝術專修及進修班(版畫),還有暑期實習(香港版畫工作室),且於畢業後創辦Marble Print & Clay版畫工作室。除了工作室事務外,每週六也會到九龍城的後山美術社教導兒童美術。日復一日進行版畫教學及創作,有時會邀請本地版畫藝術家到自己工作室舉辦展覽,或者與畫家合作,共同將作品變成版畫,生活也從此離不開版畫。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林敬庭到台灣繪本藝術家張秀毓老師的工作室拜訪,認識了版畫工作者許以璇,兩人有了進一步的交流與發展,因同樣對版畫有熱忱,他們決定攜手共度一生。
藝術家林敬庭以版畫呈現本次展覽,主題核心層層圍繞著木棉。
為什麼是木棉?林敬庭居住的香港屯門區,種有許多木棉樹,它的樹身高大粗壯,又名英雄樹。林敬庭每天上學途中都能看到這些木棉樹,並見證其一年四季不同的風情,也喜歡在樹下凝視筆直的木棉樹,對木棉特別鍾愛的他,卻在2009年時經歷一個事件:「一棵130歲、堪稱『全港最大木棉樹王』的木棉樹因為一些荒謬的原因被砍掉。」,林敬庭心中有所感懷,更觸發了往後以木棉為主的一系列創作,藉作品演繹社會矛盾、自然棲所、與人文關聯,並帶出其背後的歷史文化背景。
林敬庭透過版畫及複合媒材演繹木棉輕柔的棉花、有瘤刺的樹幹與火紅的花。他嚮往遠古人類聚居於木棉大樹下,與自然維持著相互依賴、尊重、和諧的關係。然而當人類文化凌駕自然,人類的主觀利益、科學和科技等範疇遠勝於自然時,便使人們逐漸忘了如何愛、如何連結。林敬庭以木棉樹在香港的處境不斷檢視人與自然之間的區隔,他想藉由藝術創作追溯人類文化始終何處、自然又止在何處,冀望作品能繫起人類和自然之間的橋樑。


許以璇藝術家—版畫創作

許以璇,生於台灣嘉義,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版畫組,擅長透過『油印木刻版』的版畫表現形式來創作。畢業後為了延續創作與學習,以璇曾在苗栗彩田版畫工作室擔任潘孟堯老師的助教,從事版畫教學、協助工作室印畫與接案。這兩年半裡,她在工作室沉澱創作的心情,加上潘老師的鼓勵與扶持,2015年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的版畫比賽,由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中華民國版印年畫(羊年)徵選」,榮獲首獎。對於許以璇來說無非是莫大的鼓勵,從此也更加堅定的朝著版畫之路前進。
隔年,許以璇參與了日本鹿兒島第1回「枕崎国際芸術賞展」,獲得佳作,同年在國際版畫雙年展與全國美術展的比賽裡也陸續獲得入選的佳績。之後也持續參加多項比賽與展覽,許多作品被美術館、藝術銀行及私人所收藏。2016年時在台灣繪本家張秀毓老師的工作室協助印製版畫繪本,因緣際會認識了來拜訪老師的香港版畫家林敬庭,而有了進一步的交流與發展。因版畫而相識的兩人,也決定攜手共度一生。目前在斗六成立個人版畫工作室【蝸的時間slow‧print studio】,教學之餘,以慢‧印的創作模式享受生活、經驗分享。
藝術家許以璇平常喜愛以擬人化的角度描繪眾生百態。一版一世界,透過木刻版畫層層疊疊、反覆刻印的過程中,形塑出故事與生命的旅程,並蘊含著萬物循環的微妙世界。
我們以人類的角度看待眾生,若眾生有與人類一樣的情感、思想、行為表現,也會覺得生命是有靈性,且存在著感情。然而,他們真的有靈性嗎?究竟是眾生有情?抑或觀者有情?許以璇認為,眾生不一定有情,可是人看眾生有情。人們將情感投射在眾生上,藉此達到精神上的滿足。
「我畫的眾生只是一個軀殼,而觀者在這個軀殼裡投射屬於他們記憶中的靈魂,抒發了情感。我希望每一個觀眾都看見了他們的故事,而我也看見了各種不一樣的眾生。」喜歡與觀賞者交流的許以璇,期盼在欣賞她的作品時能不斷的反思與探討,並徜徉其中,看見自己的眾生。


蘇頤涵藝術家—油畫創作

「風景」這個主題是許多藝術創作者或是欣賞者會喜歡的類型,藝術家以畫筆代替相機,欲藉由作品傳達的訊息令人一目瞭然。
藝術家蘇頤涵將自然景物作為她的創作主題,以油畫為主要媒材,所呈現的景致卻有別於一般的風景畫,她運用大量冷色調營造獨有的氛圍。再者是每幅畫作中的「人」字,將「人」字結合「鳥」的形象,時而佇立時而翱翔,在景色中宛如一道道傷痕衝撞著世界,傷痕累累的同時卻也日漸成長,將此喻為人生,總是在不斷的墜落中努力向上飛行,讓自己保持在最適合的高度觀看世界。蘇頤涵特意將中文「人」字倒過來,彷彿一隻飛翔的鳥,一如人們不斷的墜落,卻又學習向上飛翔,也以此意象呈現人們於世界中生存的各種樣貌。
就讀師大附中時,蘇頤涵學習很多不同創作媒材,包含新媒體等。因為她喜歡接觸各種新事物,並將大量累積的經驗,作為她創作靈感的泉源,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對於個人創作漸漸有所啟蒙,大學與研究所時期,慢慢開始準備自己的作品,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繪出一系列個人獨有的風格。除了在學校,她也廣闊自己的視野,到金門駐地創作半年以及在北京交換兩個月,過程中有創作更有與人互動的經驗累積,讓她發現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存在著許多有趣的事,值得深入思考。
「在作品中呈現的是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的生命狀態,我們總是不斷在挫敗與懷疑中向前進,唯有繼續提問、繼續探索,像滾動的車輪那樣經過顛仆起伏的荒蕪之地,生命才得以漸漸拓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蘇頤涵如此說著。她期盼觀者透過畫面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共同交流,讓畫面不再只是表現創作者的想法,而是另一種溝通的橋樑。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註冊會員

x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