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2018年雅加達亞殘會的領獎台上,忍不住哭了。她不是冠軍,獲得的也只是一枚羽毛球女子SU5級單打循環賽的銅牌。然而,習慣記住冠軍的人們卻記住了她的名字:林芷煖。人們為她喝彩,為她鼓掌,稱她寫下了中國香港運動員成績的新一頁。誰也無法想像,這個賽場上一臉燦爛的女孩,曾因患骨癌,經歷28次化療,差點兒與羽毛球擦肩而過。是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激勵她用“金屬臂”推開了夢的窗。
林芷煖出生在香港的羽毛球世家。由於爸媽都是羽毛球運動員,她從小就被全方位地灌輸對體育的熱愛。可喜的是,在耳濡目染和強大的基因作用下,她不僅對羽毛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且極有天分。她從5歲開始就接受父母制訂的完整而科學的訓練計畫。從體能訓練到身體靈活性訓練,從網前搓、推、挑單線練習到頭頂區高、吊、殺練習;從一般進攻、防守戰術到各種固定球路、綜合球路的戰術練習,她都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進行。她信心滿滿地走在通向職業羽毛球手的道路上。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她10歲那年,有一天訓練後,感覺左手胳膊特別痠痛。總以為是訓練太猛造成的肌肉疼痛,但休息了幾天後,痠痛非但沒有減輕,反而胳膊都抬不起來了。父母帶著她去醫院拍片、做CT、化驗,沒想到一番檢查下來,醫生宣佈了一個讓人絕望的結果:骨癌。
住院、做手術、化療,林芷煖被迫中斷了自己最喜歡的羽毛球運動。而且,因為癌細胞侵蝕左手臂致使骨頭壞死,她只能摘除左手臂骨頭而用金屬替代。更痛苦的是,為了防止癌細胞轉移,她還必須接受化療。她躺在病床上,每天看著白色的牆、白色的床單、白色的口罩,吃著各種叫不出名字的藥,做著各種痛不欲生的治療,身體極度虛弱,幾乎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面對一次次痛苦不堪的化療,她失去了信心。
為了鼓勵她治病,林爸爸林媽媽把她最喜歡的羽毛球拍帶進了病房,每次化療還在她手心裡放上一隻羽毛球。羽毛球的出現像是有一種魔力,林芷煖不哭了,也願意配合治療了。她又幻想著自己疾病痊癒揮動球拍在球場上奔跑。在父母的鼓勵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下,她終於熬過了28次化療,病情穩定出院了。
然而,儘管癌細胞得到了控制,但她的身體狀況卻大不如前。“金屬臂”的左手非但無法舉高,就連普通的拍手動作都做不到。為了重拾自己的運動夢,她開始對手臂進行功能性恢復訓練。無法拍手,她就訓練拍手。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倔強的她終於可以拍手了。但學會拍手,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林芷煖知道,運動沒有捷徑,只有練。生病前,她每天可以滿負荷訓練;病癒後,只能幾個月練一次,而且運動量也是大打折扣。但她沒有灰心,始終心存一念:重新馳騁球場。
機緣巧合,2015年林芷煖認識了香港專門指導殘疾人運動的教練。知道了她的夢想後,教練坦誠地說,想要圓夢,只有參加殘疾人運動會。自此,林芷煖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她開始重新接受羽毛球訓練。為了讓她找到訓練和比賽的感覺,一家人都成了她的陪練,而她自己則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金屬臂”靈活性不夠,在球場上快速接發球的過程中,更是疼痛異常。為了讓“金屬臂”好好工作,她咬著牙高強度地訓練“金屬臂”,千方百計和自己“作對”。“別人付出100分努力,我就付出101分努力。”她每天練習十多個小時,練到渾身痠痛,甚至虛脫、抽筋,那股狠勁簡直就是變態。
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2017年,林芷煖成功加入香港傷殘羽毛球代表隊,成了一名專業的殘疾人運動員,並在各種比賽中屢次獲獎。由於成績出色,2018年林芷煖代表中國香港隊出征第三屆雅加達亞殘會。她揮動著無敵的“金屬臂”,在羽毛球的呼嘯聲中一路廝殺,終於勇奪羽毛球女子SU5級單打循環賽銅牌,寫下了香港殘疾運動員成績嶄新的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