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rtz 說,美國父母「看著堆在地板上印刷精美的平裝書,嘆了口氣安慰自己:『好吧,至少他們有看點什麼。』」
看來中外父母對漫畫的偏見都一樣,即使漫畫書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也是如今 ACG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很多人眼裡,漫畫依然不算正經書籍。
不過,今後你可以為看漫畫找到理直氣壯的理由,因為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漫畫書或圖畫小說獨特的視覺敘事語言,對大腦功能的開發有益。
人類大腦的研究表明,大腦與世界的互動方式其實和孩童描繪這個世界或漫畫敘事的方式類似:體驗第一,語言第二。
心理學家表示,孩子總是以他們體驗世界的方式繪製世界,他們用誇張的頭部和手來表示人類,是因為這是他們感知世界最重要的工具。
根據漫畫理論家戴爾‧雅各(Dale Jacobs)的說法,漫畫和圖畫小說透過多種模式的線索講述複雜的故事,這些線索對大腦產生的刺激過程,和大腦感知這個世界過程類似。
漫畫集合了文字、影像、色彩、空間布局、音響效果、構圖、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等傳遞資訊的元素,構成的視覺語言和進階文字與觸發大腦認知的過程類似。
更何況,人類本就是視覺動物。研究表明,大腦處理視覺資訊的速度比處理文字快 6 萬倍,比如很多人會覺得記影像要比記文字容易,神經病學家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就認為,比起傳統語言,人的大腦更像漫畫。
傳統文字僅限按順序顯示同類別的資訊,而閱讀漫畫時,則是同時理解多種視覺資訊:環境、心情、時間、情感、對話和動作等,稱為「鏡像神經元」的腦細胞將臉部表情等動作融入自己的感受,我們想像自己執行相同動作,進而感同身受。
這就是為什麼自閉症患者很難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也可能抵制更傳統的閱讀方式,因為他們無法從視覺取得線索,很難將新資訊整合到內文,或許能看懂書本單詞,但很難正確評估哪些資訊與敘述有關,於是冗長的文字讓他們不堪重負。
相比之下,漫畫結構化的視覺語言提供明顯可靠的線索,讀者很容易確定哪些是重要資訊或相關資訊,誇張的臉部表情也有助於訓練大腦學會共感。
因此,看漫畫不僅可提高自閉症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改善他們的社交和人際交往情況。
所以,漫畫歷久不衰,不是因為浮誇的情節或有趣的人物,而是人類天生習慣漫畫的講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