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道——在困境中磨煉毅力

root8942 發表於 2020-1-12 11:50:51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800
1973年,由於中東爆發石油危機,嚴重打擊了香港的各行各業,特別是塑膠業。當時,股票暴跌,物價飛漲,失業人數大增,人們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天,一位蓬頭垢面、愁眉苦臉、滿手油污的50歲男子,拖著疲乏的腳步,踏進旺角一位著名相士的命相館。他受了很大的挫折,希望這位相士能指點迷津,趨吉避凶。誰知道,相士如此說道:“你的命運,與富貴無緣。我看你還是安分地找一份工作,做個打工仔——你是不適宜自我創業的。”
  
  但凡遭受如此挫折的人,大多數會意志消沉。但這位已經50歲的落魄者,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造命人”——這位相士的話,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他憑著超乎常人的信心與毅力,面對逆境,在往後的日子裡,他逆流而上,自我創業而終成富豪。
  
  1991年的農曆大年初二,香港維多利亞港舉辦了一次世界規模的煙花匯演。而這次悅目繽紛表演的贊助商“震雄集團”只是一個工業機構,由此打破了歷年來類似匯演被商業機構壟斷的傳統。
  
  “震雄”的創辦人就是當年那位落魄的中年人蔣震。而蔣震由“黴”至“發”的秘密,就是信心加毅力。
  
  蔣震是山東人,生於1923年,幼年在濟南度過。1949年,蔣震來到香港。這位山東仁兄,不懂本地話,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為了餬口,他曾做過苦力、紗廠染工,當過開礦工人,甚至漂泊到日本替美軍當海外勞工。
  
  渾渾噩噩,無固定之職,無隔宿之糧,就這樣,蔣震與家人過了數年朝不保夕的生活後,終於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之下,他由鄰居介紹進入香港飛機工程公司工作。
  
  這份工作,成了蔣氏生命中的轉折點,他首次接觸到機械修理的知識,為日後的工業生涯奠定了基礎。他邊做邊學,買了不少關於機器與操作的書,充實自己,為將來的發展與成功鋪路。離開了“港機”之後,蔣震轉到一家由美國人開設的飛機零件生產工廠石利洛當總管。在這段時間,他不只對機器的認識進一步深入,更在管理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石利洛由於未獲港府發牌,最終被捷和集團接了手,而蔣震也只好辭職。
  
  1958年,蔣震憑著一點積蓄,與友人譚雄在大堪村成立了一個小型的機械零件加工廠,而“震雄”就是取兩人的名字而成的。過了一年,蔣、譚兩人開始生產一些吹氣機,製造醫用的塑膠藥水瓶;之後,他們嘗試製造吹瓶機,又推出一系列薄膜壓出機。
  
  可惜,由於他們資金有限,生產技術落後,生產的機器很快被市場所淘汰。合夥人譚雄見生意不好,心灰意冷,提出退股。從此,蔣震便單槍應戰,獨資經營。
  
  蔣震意志堅強,不為失敗所挫,仍然埋頭研究吹瓶機的製作。每天花上近20小時在工廠,很多時候連家也不回。
  
  1965年,“震雄”推出了先進的螺絲直射注塑機,獲得中華廠商會第24屆工業展覽會“最新產品榮譽獎”。之後,“震雄”不斷革新、不斷改良它的產品,業務由本港發展到海外各地;1971年,它研製成香港首台全油壓增壓式四安士螺絲直射塑膠機,備受廠方讚揚,奠定了“震雄”的市場地位。
  
  但是好景不長。1973年,中東爆發了石油危機,引發全球性經濟災難。香港的塑膠業首當其衝,單在1973年的8月至10月期間,就有77家塑膠廠挨不下去而倒閉。
  
  “震雄”欠下銀行200多萬債務,被銀行逼迫還款,蔣震與銀行交涉,獲准將存貨與機器出售,按月償還欠款。
  
  這個時期的蔣震,每日工作20小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危機。結果,3個月之後,他償還了100多萬的債務。銀行見“震雄”信譽良好,便沒有進一步追討欠款,而“震雄”便因此得以倖存,在經濟復甦之後,有如它贊助匯演的煙花一般,一飛衝天,光芒璀璨。
  
  蔣震的前半生可謂歷盡滄喿,但他認為這恰恰是他成功的基礎:“一個真正生活過的人,必須親身經歷過內心的痛苦與皮肉的磨煉。”就是這種“內心的痛苦與皮肉的磨煉”,令蔣震自強不息,去適應和超越那令人窒息的艱苦環境,成為一位工業鉅子。
  
  蔣震也深感信心與毅力對於創業的重要:“創業精神不分今昔,只要有信心、肯做、勤學,機會自然會來臨。”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root8942

LV:9 元老

追蹤
  • 6895

    主題

  • 38899

    回文

  • 9

    粉絲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