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報資料照)
L.INE 在台穩居通訊軟體霸主,招牌的原創貼圖也已是台灣用戶生活中的一部份,不過樹大招風,L.INE 的一些設計細節還是不時有用戶表達不滿,比如 A.pp 功能變得比一開始複雜,或是備份還原流程相對較不簡便。
而隨著原先有不少企業人士使用的「L.INE@ 生活圈」 服務進行重整,同時也大幅調整收費(預計今年 3 月起正式實施)、改用訊息的則數計價,不再讓用戶只付月租費就能無限發佈訊息,已有部份用戶或品牌萌生從 L.INE@ 撤離,或是改用其他通訊 A.pp 維持服務的想法;決定繼續使用 L.INE@ 的企業用戶,也只能調整訊息精準度、避免濫發,以免付出高額通訊費卻沒有獲得相應的曝光報酬。
一些 L.INE@ 群組在萬人以上的個體戶投顧老師或團購品牌,也成了 2019 年初的這波改版中受創較多的用戶。
有趣的是,在 L.INE 功能逐步改版的同時,來自俄國且主打加密訊息的通訊軟體 Telegram,近期卻逐漸在台灣網路圈有了聲量,甚至吸引部份用戶轉用。除了沒有廣告、功能單純,Telegram 也擁有不少便利的功能,如單一群組最高支援至 20 萬名用戶,且新用戶在加入群組後,也可以繼續看到舊訊息,悄悄成為不少企業或團體的工作 A.pp。
指標的慈濟功德會「志工早會 (大愛新創)」也在官網宣佈,將會把 L.INE@ 的內容從 L.INE A.pp 搬家到 Telegram,同時為了避免較年長的師兄師姐不習慣,還在官網撰寫了完整的教學文。網路上也有人集結各式的 Telegram 群組,號召用戶加入。 除了 Telegram,早期在台灣智慧手機發展初期一度是主流的 WhatsA.pp,隨著官方解除年費制度,也有部份用戶回流使用,藉此與 L.INE 區隔、建立只有少數親友的秘密群組。
不過,因 L.INE 的貼圖或其他周邊功能(如 L.INE Pay、各方政府單位的官方帳號)都相對完備,短期內無疑仍會是台灣人主流的通訊方式。此外以前述的 Telegram 來說,除了初始時會是英文介面,之後的中文化支援也不算完整,對部份用戶可能仍會有一些使用門檻,顯示在地化也成了不少 L.INE 以外通訊 A.pp 的問題。
因此,也有一些用戶單純只是利用 Telegram 單一檔案可達 1.5GB 的優勢作為小雲端使用,方便在多平台間傳檔,或是利用「機器人」打造自己喜歡的服務,而非完全將其作為通訊軟體來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