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之後成功留校任教,成為一名大學教師。在村人眼裡,這無異於化蛹成蝶,足以光宗耀祖。對她個人而言,這份工作也足夠體面和舒適。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僅僅過了一年,她就辭職了。
這倒不是因為她不喜歡教書,而是她突然看到了一片藍海,那裡湧動著她的夢想。她從小就喜歡時裝,但考上大學之後就放棄了這個念頭,因為在她的想像中,做服裝的人一定得是學時裝設計的,她一個學法學的人不可能做這一行。可是,在一次課題調研中,帶學生一口氣走了沿海地區十幾家服裝企業之後,徹底顛覆了她的理念,她發現有些服裝企業的老闆們連大學都沒上過,有的連普通話都說不好,但是他們有勇氣去做了,而且成功了。這一偶然事件觸動了她的心弦,她想,他們都行,我也能行。甚至她連服裝品牌的名字都想好了——依文,“依”即衣服,“文”就是文化,她要做有文化內涵的服裝。
當她把辭職信交到校長手裡時,校長深為惋惜,繼而又盛情地挽留:“你可不可以不走,條條大道通羅馬,你看我們學校,你將來努力下去的結果是什麼,一定會有一個年輕的女副校長,你在這兒很有希望。”她說:“我還是想走,飛機一定比汽車快,你還是讓我去感受我自己的世界吧。”對於她的辭職,最不理解的還是她的父親。她14歲喪母,是父親含辛茹苦把她養大,供她讀書,好不容易端上的鐵飯碗,怎麼說扔就扔了呢?傷心至極,父親斷絕了與她的聯繫。
開弓沒有回頭箭,她已經沒有退路。為了積累必要的經驗,她選擇到商場裡面當了一名售貨員。從大學教師到售貨員,這落差就像從喜馬拉雅一下子到了四川盆地。搶眼的地位沒了,穩定的收入沒了,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了,那可是每個女孩子都需要的安全底線呢!她捨不得用手裡僅有的一點錢去租房子,她把自己的家縮小到一個皮箱,拎來拎去地在同學宿舍串房簷。
物質上的困頓還不算什麼,最令她難堪的是熟人的眼光,她越想逃避,可他們越想靠近她看個仔細。在別人眼中,她成了異類,那種把死刑犯關進單間的孤獨,時時侵襲著她的靈魂。此時,她窮得只剩下堅持下去的激情,因為她清楚,這不是她想要的結果。既然選擇了,就要傾情投入。很快,她調整好心態。她和每位顧客交朋友,瞭解他們的身份,傾聽他們的感受,為什麼買,為什麼不買,喜歡穿什麼,希望穿什麼。
男士服裝清一色的灰、藍、黑讓人厭倦,這讓她發現商機,她決定自己設計,自己生產服裝,她要做彩色亮麗的格子休閒西裝。當她拿出所有的積蓄都用於訂購一批格子面料時,好心的銷售經理告訴她:“小姑娘,這在中國是賣不了的。”當時她不信,就想豪賭一把,要麼火了,要麼死了。結果,她火了。僅僅幾個平方米的攤位,一天一百多件的銷量,忙得她連過年都忘了。
大膽的創新帶給了她轉機,也讓她淘到了第一桶金,她事業漸入佳境,她由銷售別人的服裝,到創建自己的品牌;由一個人一條槍,到開始帶隊伍,從十幾個人,幾百人,到幾千人;由名不見經傳,到為2008年奧運會、國慶60週年華誕這樣重大的盛事設計製作服裝,到倫敦國際時裝周上展示開場秀……如今,曾經的夢想都變成了現實,而她腳下的路還在無限地伸展。
她,就是依文集團的董事長夏華。夏華經常喜歡對她的員工說一句話:“夢想寫在沙灘上,目標刻在岩石上。”只有敢於追求夢想,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雖然,每一次追求,都必然會面臨脫離已有舒適生活的陣痛,開創嶄新天地的艱難,然而只有不斷經歷這種涅槃,才能化蛹成蝶,給世間一片色彩斑斕的美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