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樂見瓜熟蒂落,靜待因緣具足的企業哲學

idSHOW好宅秀 發表於 2020-2-10 17:00:19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263
採訪 王程瀚



永興家具於1958年成立於臺南,創業至今已然超過60年,一甲子的歲月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這段悠長的時光中,永興家具面對過無數艱辛挑戰,一直以來強調榫卯工藝的精益求精,卻接連遭逢使用族群的喜好改變以及生產基地由台灣至中國大陸的東西轉移,因此企業發展也曾跌到谷底,但在領導者與眾多員工的攜手努力下,終於贏來了成功轉型的際遇,目前的永興家具事業體集設計、製作、行銷、文創於一身,其中「永興祥木業公司」是客製訂作的工廠,坐落於臺南仁德;「青木堂」是行銷品牌,目前在臺南、高雄均設有據點;「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以典藏、展覽、教育、推廣為宗旨,並融入許多豐富有趣的手作體驗;而成立十年的「魯班學堂」更是國內私人木工教育先驅之 一。

60年工藝魂遇見43位匠人精神

為了歡慶永興家具60週年,永興家具旗下的青風編輯部與出版商樂木文化有限公司展開合作,希望能推出一本具有紀念意義的書籍,內容重點有別於以往其他廠商主打企業品牌介紹及推廣,而是將焦點放在與「木」相關的人事物上,歷經2年努力,全書終於完成並於日前上架銷售。書名取為:「木生—一流匠人教你從零開始學木作 ╳匠人與他們的原木生活」,書中專訪43位不同領域的木藝家、設計師、百年木匠家族為題材的深度報導,剖析每位哲匠的人文思維,更有代代相傳的匠人俚語,從思維中窺探難能可貴的匠人智慧,可謂新舊世代傳承的重要參考。





  盡力而為然後順其自然

而永興家具執行長葉武東與品牌策略長陳悠溱連袂接受id SHOW採訪時,也針對木生一書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葉執行長指出企業本來就要隨著時代脈動來做變革,假設將永興家具比擬為一株大樹的話,無論是成立青木堂、魯班學堂、生產文創商品或是出書,都猶如樹上所結出一顆顆飽滿的果實,當它們瓜熟蒂落之時,落在地上,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他也無法預料,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持續給予果實養分,期待日後能生長出一片繁茂森林,當天時、地利、人和都齊備時,靜待因緣具足那一天的到來。



▲永興家具事業集團執行長葉武東



▲永興家具事業集團品牌策略長陳悠溱

動人故事永不褪流行

當被問到為何永興的轉型能夠如此成功時,葉武東執行長表示企業改革絕對是勢在必行,因為不做就會被淘汰,但他始終保有一個清晰的架構,那就是所有的改變都必須與本業有所關連,今天不管成立青木堂製作生活化家具、推動魯班學堂傳授民眾榫卯技藝、創設博物館推廣文創觀光,乃至出版書籍,都是以木為中心像是漣漪般一圈一圈往外擴散,「所謂多角化經營,也必須保有堅定的核心價值,如果今天所謂的企業轉型是盲目的去炒房、炒股,那麼就像是將一棵樹連根拔起移植到別的地方,失去了本身的風土條件來支持,最後必敗無疑。」葉武東執行長如是說。至於木生這本書的出現,相當程度是永興家具盼望能透過文字的力量,將人與木頭之間的感情給記錄下來,讓這些精采的故事得以被銘記在台灣的歷史當中。



穿越地域與時空的感情連結

陳悠溱策略長則指出翻開木生的書頁,會發現一篇篇溫暖的文章帶領讀者從台南安平的小巷,飛躍時空,以「遇見」展開序幕,橫跨兩岸三地不同的城市與串連過去到現在的時代更迭記憶,書中訪談了設計師、花藝師、舞蹈家、僧人、茶師…,藉由他們的口,感受到木與人的近距離接觸,進而覺察出不同職業、不同年紀的族群,彼此獨一無二的創意巧思與心念智慧。



例如洛本天津仁波切藉由創立噶瑪噶居寺的索薪展開木生的旅程、當代藝術家楊納超現實主義中萬物與人的作品、多才多藝的跨界設計師郭俠邑的《蒲公英書席計畫》,讓更多人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百年木工家族第二代經營者周敬堯、江文義與葉武東的專訪中見證臺灣一甲子家具產業的興衰變革,以及如何走向國際舞台的歷程、侯世光博士投入木作技藝傳承敎育超過20年,讓台灣家具設計與技術被全世界看見等。書尾章節更讓人從11位創新設計的新世代創作者中,體會到一股不容小覷翻轉世界的設計新勢力正在蔓延。

回歸人生的純粹美好

最終,書中所敘述的每一次相遇、每一位人物,都將替讀者帶來不想像過的感動與啟發,猶如木頭內蘊的深刻木紋,回歸純粹自然的圓融滋味,而相信這股溫暖內涵會停留在眾人心中,正如永興所製作的實木家具一般,始終歷久彌新,令人難以忘懷。

圖片來源
永興家具、樂木文化

  標籤 : 木生永興家具榫卯木作青木堂
想看更多居家品味好文→iDSHOW好宅秀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idSHOW好宅秀

LV:15 駐站作家

追蹤
  • 876

    主題

  • 876

    回文

  • 3

    粉絲

"id SHOW",一個理想生活設計的匯集地。 不管是空間、人物、品牌、美學,可以在這被發覺、被感受、被體會,我們不只是一個媒體平台,更是創意價值的具體展現。